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甜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3篇炎性
  • 2篇血性
  • 2篇炎性反应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中医
  • 2篇中医治疗
  • 2篇卒中
  • 2篇细胞
  • 2篇脑卒中
  • 1篇弹簧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囊肝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修复
  • 1篇炎性损伤
  • 1篇炎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因子
  • 1篇炎症
  • 1篇增殖物激活受...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第二...
  • 4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河西学院

作者

  • 8篇田甜
  • 6篇王金海
  • 1篇冀楠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第17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浅析多囊肝反复发热的中医治疗被引量:3
2023年
多囊肝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感染发热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但反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形成,为进一步用药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反复的感染发热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甚至病情迅速恶化。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在缓解该病患者全身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本病的中医病机为“正气虚衰、清阳不升、气机郁滞、郁火内生”。本文通过探讨多囊肝的中医病机,以及基于“火郁发之”理论的治疗思路,为中医药治疗多囊肝反复感染发热提供思路借鉴。
田甜王金海
关键词:多囊肝火郁发之感染发热中医治疗
PGC-1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2024年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病理因素共同参与其进展与预后。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因子(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作为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辅助因子,能够有效对抗缺血缺氧引起的损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因此,PGC-1α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重要靶点。本文综述了PGC-1α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药物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包伟伟侯雨函彭晓云罗文君田甜朱玲桂王金海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炎症血管修复
电头针调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CYP27a1/b1、CYP24a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观察电头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细胞色素P450a1/b1(CYP27a1/b1)、细胞色素P45024a(CYP24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STAT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生素D3组和电头针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电头针组给予双侧“顶颞前斜线”电针干预,留针30 min,1次/d,共7 d。维生素D3组给予1,25-VitD3溶液(3 ng·100 g^(-1)·d^(-1))灌胃,1次/d,共7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CYP24a、CYP27a1和CYP27b1的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STAT4和STAT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TNF-α、IL-1β、IL-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缺血大脑皮层区CYP27a1和CYP27b1阳性表达、STAT6 mRNA和IL-4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1),CYP24a阳性表达、STAT4 mRNA和TNF-α、IL-1β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D3组和电头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CYP27a1和CYP27b1阳性表达、STAT6 mRNA和IL-4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CYP24a阳性表达、STAT4 mRNA和TNF-α、IL-1β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1)。结论:调控CYP27a1、CYP27b1与CYP24a之间的平衡,使维生素D向活性维生素D3转化,抑制维生素D3降解,调节Th1/Th2平衡,可能是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的机制之一。
张珊毓袁博罗文君朱玲桂张延菊田甜彭晓云王金海
关键词:炎性反应
一种麻醉用输液计时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用输液计时加热装置,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端设有温度计时器,向下壳体的底端固接有固定夹,所述上壳体的底端侧壁与下壳体的顶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相对面均设有通槽口,两个...
田甜
电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皮质区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观察电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CD32及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从60只7周龄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itD3组和电头针组,每组15只。电头针组取双侧“顶颞前斜线”进行电针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7 d。VitD3组给予1,25-二羟维生素D3(1,25-VitD3)溶液(3 ng/100 g)灌胃,每日1次,共7 d。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干预结束后,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缺血皮质区CD32和CD206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皮质区IL-6、IL-1β、IL-10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增加(P<0.01),缺血皮质区CD32、IL-6、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1),缺血皮质区CD206、IL-10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头针组和VitD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缩小(P<0.01),缺血皮质区CD32、IL-6、IL-1β蛋白表达减少(P<0.01),缺血皮质区CD206、IL-10蛋白表达增加(P<0.01)。电头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VitD3组(P<0.05),脑梗死体积大于VitD3组(P<0.05),缺血皮质区CD32、CD206、IL-1β、IL-10蛋白表达少于VitD3组(P<0.01,P<0.05)。结论:电头针可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缓解炎性损伤有关。
彭晓云袁博田甜罗文君朱玲桂张延菊李颖杜小正王金海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
电头针调控RORγt促进IL-17A+Th17/FOXP3+Treg细胞平衡缓解MCAO大鼠脑缺血炎性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观察电头针干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皮层区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从调控免疫细胞平衡的角度探讨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头针组、抑制剂组、激动剂组、电头针+激动剂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电头针组取双侧顶颞前斜线电针干预,每次30 min;抑制剂组给予RORγt抑制剂SR1001溶液腹腔注射;激动剂组给予RORγt激动剂SR1078溶液腹腔注射;电头针+激动剂组在腹腔注射SR1078溶液基础上再行电头针干预;所有干预均1次/d,连续7 d。干预前、后对各组大鼠行Zea-Long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NSS)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中RORγt、白细胞介素(IL)-17A、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IL-6、IL-21的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中IL-17A+Th17和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Treg细胞的阳性表达面积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Zea-Longa评分、mNSS评分与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缺血区皮层RORγt mRNA及蛋白、IL-17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IL-10、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IL-6、IL-21阳性表达升高(P<0.01),IL-17A+Th17/FOXP3+Treg阳性表达面积比值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头针组和抑制剂组Zea-Longa评分、mNSS评分与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1),RORγt mRNA及蛋白、IL-17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IL-10、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IL-6、IL-21阳性表达降低(P<0.01),IL-17A+Th17/FOXP3+Treg阳性表达面积比
袁博方晓苓杨尚伟田甜朱玲桂李颖杜小正彭晓云姚小强王金海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便秘在儿科发生率较高,直肠动力障碍、肠道菌群紊乱、排便习惯异常、缺乏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均可能导致便秘。儿童便秘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8%,其中90%左右属于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不仅会导致儿童排便困难,还使得患儿出现各种症状,如身体消瘦、腹痛或饮食减少、腹胀等,部分患儿甚至会出现肛裂。随着临床研究逐渐深入,患儿家长、医护人员也开始关注儿童功能性便秘。儿童一旦出现便秘,不仅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长期便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现阶段关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无论是采用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方法,尚未明确患儿年龄、生理特点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儿童功能性便秘采取中西医治疗的情况与研究进展,旨在为其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田甜王金海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儿童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手术室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方法 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手术室及病区环境管理,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检测,进行有效干预和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
冀楠田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