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川崎
  • 3篇川崎病
  • 1篇动脉炎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浆
  • 1篇血浆TNF
  • 1篇乳杆菌
  • 1篇鼠模型
  • 1篇衰竭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萃取物
  • 1篇维生素D

机构

  • 5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篇刘潇婷
  • 1篇杨光路
  • 1篇杨轶男
  • 1篇黄志民
  • 1篇朝鲁门
  • 1篇张艳波
  • 1篇李琳琳
  • 1篇苏秦
  • 1篇梁宇

传媒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标准化病人的本科生病史采集技能教学案例编写实践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为模拟病人,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之后,能恒定、准确模拟指定案例下的病史、体格特征和情感反应等的人员[1]。随着SP在我国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院校参与到SP的培养与使用中。SP现已被应用到各类教学活动、考核、人文关怀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一些SP刚处于起步阶段的院校,教师对于SP的了解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缺乏病史采集经验,沟通交流时情绪紧张等问题突出,SP教学能力不足。
梁宇刘潇婷杨晓璐黄志民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本科生病史采集
川崎病的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川崎病已逐渐代替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该病的发病诱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建立川崎病的动物模型可为找到川崎病的发病诱因及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重要实验基础。自川崎病发现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各种诱导剂,如白色念珠菌,干酪乳杆菌,牛血清,马血清等在动物中来诱导产生川崎病动物模型,其中小鼠为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动物模型,用这些模型进一步研究川崎病的发病诱因及其发病机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对现有川崎病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的评价与应用作一综述。
刘潇婷朝鲁门
关键词:川崎病动物模型冠状动脉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干酪乳杆菌细胞壁萃取物诱导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现有研究已有证据表明包含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在川崎病的致病机制中起到作用。但迄今为止,我们尚未明确TNF-α在川崎病动脉炎进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来证实抗TNF-α在治疗动脉炎中的作用以及TNF-α在小鼠川崎病模型动脉炎的发生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利用英夫利昔单抗作为TNF-α阻断药物治疗干酪乳杆菌诱导的川崎病小鼠模型。观察其器官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管炎的发生率、损害及炎症程度。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浆TNF-α于诱导后1d开始显著升高(P<0.05),血管炎发生率为80%,表现包括血管壁增厚,弹性纤维紊乱断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阻断组小鼠血浆TNF-α无明显升高,血管炎发生率为20%,空白对照组未见血管炎。结论:基于组织病理学的观察,得出TNF-α对于川崎病动脉炎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朝鲁门其其格刘潇婷杨光路
关键词:动脉炎干酪乳杆菌川崎病肿瘤坏死因子-Α
川崎病小鼠模型冠状动脉损伤与TNF-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建立干酪乳杆菌细胞壁萃取物(LCWE)诱导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炎小鼠模型,并基于此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炎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选用野生型BALB/c雌性小鼠(4~5周龄)随机平均分为LC...
刘潇婷
关键词:川崎氏病冠脉病变血浆TNF
文献传递
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儿的和肽素、脑钠肽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的和肽素(Copetin)、脑钠肽(BNP)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AHF分为肺炎AHF组(30例)和肺炎无AHF组(30例)两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儿童外周血Copeptin、BNP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仪测定患儿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肺炎AHF组Copeptin水平明显高于肺炎无A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65,P<0.05),肺炎无AHF组Copept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3,P>0.05);肺炎AHF组BNP水平明显高于肺炎无A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39,P<0.05),肺炎无AHF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1,P<0.05);肺炎AHF组LVEF明显低于肺炎无A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761,P<0.05),肺炎无AHF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eptin、BNP、LVEF是小儿肺炎合并A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eptin、BNP与LVEF均呈现明显负性相关(r=-0.573,-0.784,P<0.05)。结论Copeptin、BNP与小儿肺炎合并AHF发生密切相关,推测二者有望成为儿童肺炎早期识别心力衰竭(HF)的血清学诊断指标及治疗新靶点。
李琳琳朝鲁门其其格杨轶男张艳波苏秦刘潇婷
关键词:肺炎心力衰竭和肽素脑钠肽
维生素D与脓毒症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机体的钙磷代谢平衡及骨矿化,维持骨骼的生长发育,但维生素D及其受体还存在于多种免疫细胞中,如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它们通过免疫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脓毒症是病原体与宿主之间发生过激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宿主的器官和功能损害。而维生素D通过降低免疫反应,抑制脓毒症的进展保护机体。未来,需深入探讨维生素D与脓毒症之间的免疫调节关系,以为维生素D应用于脓毒症的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贾俊玲朝鲁门其其格刘潇婷
关键词:脓毒症维生素D免疫调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