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佳
- 作品数:12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护理
-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CRVO-ME)的护理体会.方法:CRVO-ME 32例(32只眼)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并有专科护士进行对术前...
- 张佳佳
- 关键词:黄斑水肿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护理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效应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4^+和CD8^+效应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坏死受体-1(PD-1)的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56例HBeAg阳性CHB患者,动态监测基线、抗病毒治疗24、48和72周时的PD-1水平。应用t检验比较不同ALT水平、HBV DNA水平及HBeAg转阴前后PD-1表达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比较PD-1在CD4^+和CD8^+效应T淋巴细胞表面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基线,CD4^+和CD8^+效应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表达水平在丙氨酸转氨酶(ALT)〈90 U/L组均显著高于ALT≥90 U/L组的患者(t=12.20和9.69,P值均〈0.01);而HBV DNA≥5lgIU/mL组患者的CD4^+和CD8^+效应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5 lgIU/mL组患者(t=4.39和4.85,P值均〈0.01)。在基线、抗病毒治疗24、48及72周时,CD4^+和CD8^+效应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表达水平均呈进行性下降(F=6.98和8.97,P〈0.01)。获得HBeAg转阴的CHB患者CD4^+和CD8^+效应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较基线均显著降低(t=18.45和18.01,P值均〈0.01)。结论HBeAg阳性CHB患者经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CD4^+及CD8^+效应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表达水平呈进行性下降,获得HBeAg转阴患者的PD-1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提示获得HBeAg转阴患者体内免疫抑制状况出现改善。
- 李志勤张佳佳胡春玲平玉李华闫婧雅吕君曾庆磊余祖江张毅
- 关键词:抗病毒药T淋巴细胞
-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郑州市某医院门诊就诊T2DM合并DR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糖相关指标检测,运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其服药依从性,对T2DM合并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血糖控制达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64例患者中年龄3077岁,病程323年。血糖控制者达标661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5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3.174)、每周运动时间≥3 h(OR=2.323)、规律血糖检测(OR=2.079)、MMAS-8评分≥8分(OR=4.007)是T2DM合并DR患者血糖达标促进因素,病程越长(OR=0.845)T2DM合并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越低。结论 T2DM合并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应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血糖控制依从性。
- 张佳佳周纪妹孙莉莉王宇鹰孙晓敏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糖控制依从性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心理复原力间的中介效应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心理复原力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10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DR患者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心理复原力的相关性,采用AMOS 21.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验证。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81%(297/310)。结果297例DR患者SCSQ中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4.79±3.58)分,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6.37±4.02)分;FAD得分为(169.28±23.34)分;CD-RISC总分为(65.62±11.52)分。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与FAD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CD-RI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与FAD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CD-RI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FAD得分与CD-RI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心理复原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65%。结论DR患者家庭功能状况较差,心理复原力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应对方式更趋于消极应对。医护工作者应关注和改善患者家庭功能,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升家庭功能与心理复原力。
- 谢桂丽张佳佳巴南南万光明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家庭功能心理复原力中介效应
- 双眼视感知觉训练对外伤性外旋转斜视术后视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双眼视感知觉训练对外伤性外旋转斜视矫正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外伤性外旋转斜视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斜视矫正术,于术后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行传统视觉训练干预;观察组术后行双眼视感知觉训练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功能指标、三级视功能恢复、视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8.89%(21/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89%(14/45)(χ^(2)=5.40,P=0.020)。视野检查仪显示观察组平均缺损值(4.66±2.14)dB和视野平均光敏感度(23.89±2.08)dB均低于对照组的(5.97±1.12)、(25.17±2.26)dB(t=3.64、2.80,P=0.001、0.006)。观察组中Ⅰ级视功能恢复率为37.78%(17/45),低于对照组的15.56%(7/45)(χ^(2)=0.07,P=0.968);观察组Ⅲ级视功能恢复率为62.22%(28/45),高于对照组的40.00%(18/45)(χ^(2)=6.34,P=0.042)。观察组视力恢复时间为(11.4±3.3)d,低于对照组的(18.5±3.6)d(t=8.34,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44%(11/45),低于对照组的44.44%(20/45)(χ^(2)=3.99,P=0.046)。结论双眼视感知觉训练能显著提高外伤性外旋转斜视患者的视功能,缩短患者的视力恢复时间,减缓其疾病进展,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张佳佳李维欣聂玉娇荣军博王宇鹰
- 关键词:外斜视视功能
-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发生血管浸润、微血管侵犯和门静脉癌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发生血管浸润、微血管侵犯(MVI)和门静脉癌栓(PVT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收治的91例HBs Ag阳性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相关实验室指标、肿瘤直径及数目、Edmonson分级、有无肝硬化、有无MVI、有无PVTT,MVI和PVTT统称为血管浸润。采用Pearson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探究肝癌血管浸润、MVI和PVTT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1例HBs Ag阳性的肝癌患者中共出现血管浸润患者39例(42. 9%),其中PVTT为11例(12. 1%),MVI为31例(34. 1%),其中3例同时存在PVTT和MVI。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水平>10 ng/ml、血清HBe Ag阳性、HBV-DNA定量≥500 IU/ml、HBV-DNA定量≥2 000 IU/ml、肿瘤数目≥2个、Edmonson分级Ⅲ~Ⅳ级、合并肝硬化是HBs Ag阳性HCC患者发生血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其中血清AFP水平> 10 ng/ml、HBV-DNA定量≥2 000 IU/ml、Edmonson分级Ⅲ~Ⅳ级、合并肝硬化是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血清AFP水平> 10 ng/ml、HBV-DNA定量≥500 IU/ml、HBV-DNA定量是否≥2 000 IU/ml、肿瘤直径≥3 cm、Edmonson分级Ⅲ~Ⅳ级、合并肝硬化是患者发生PVT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血清AFP水平> 10 ng/ml、血清HBe Ag阳性、HBV-DNA定量≥500 IU/ml、HBV-DNA定量≥2 000 IU/ml、肿瘤数目≥2个、Edmonson分级Ⅲ~Ⅳ级及合并肝硬化是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发生血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清AFP水平> 10 ng/ml、HBV-DNA定量≥2 000 IU/ml、Edmonson分级Ⅲ~Ⅳ级及合并肝硬化是患者发生MVI或PVTT的独立危险因素,HBV-DNA定量≥500 IU/ml和肿瘤直径≥3 cm是PVTT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佳王红艳胡春玲张佳佳曾庆磊余祖江李志勤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细胞癌血管浸润门静脉癌栓
- 基于IMB模型构建的延续护理网络平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构建的延续护理网络平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R住院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n=51)、对照组( n=5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基于IMB模型构建的网络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水平[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环境、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FPG、HAb1c、2 hPG水平低于对照组,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基于IMB模型构建的网络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可增强DR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DR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亚楠张佳佳万文萃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网络平台延续护理自我管理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对围手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4
- 2021年
- 手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有效方法之一,如玻璃体切割微创手术,但由于眼部组织及神经较为特殊,患者后续护理对于疾病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等极为关键^([1])。基于计划行为(TPB)的针对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式,其根据患者行为开展有计划且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及时解决患者各项合理需求,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2])。为此,本次研究将基于TPB的针对性护理用于DR患者围手术期间对其效用价值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 张佳佳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玻璃体切割眼部组织遵医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1例)与实验组(51例),对照组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均明显减少(P<0.05),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时,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让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李亚楠张佳佳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综合性护理干预
- HBsAg阳性肝细胞癌行介入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介入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BsAg阳性HCC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肝癌复发的相关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HCC患者介入术后的生存率,绘制各预测因素水平下患者的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 test及Forward Conditional Cox回归分析对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85例患者介入术后每2-3个月随访1次,复发45例,无复发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介入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F=25.860,P=0.047),TNM分期Ⅱ-Ⅲ期(F=178.218,P=0.0001),肿瘤数目〉2个(F=21.479,P=0.019),肿瘤最大直径〉5 cm(F=26.351,P=0.0001),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400 ng/ml(F=19.113,P=0.0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C级(F=23.167,P=0.050),有门静脉血栓(F=33.333,P=0.0001),有周围血管侵犯(F=33.000,P=0.0001),有门静脉及肝外转移(F=67.667,P=0.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的病理分级差(RR=0.058,P=0.041)、有门静脉及肝外转移(RR=12.230,P=0.001)、侵犯周围血管(RR=7.238,P=0.0001)。结论HCC患者介入术后肝癌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的病理分级差、有门静脉及肝外转移、侵犯周围血管。掌握HCC复发因素可为临床医生把握介入手术适应证提供依据,从而提高HCC患者介入手术治愈率。
- 张佳佳王佳顾心雨胡春玲李华闫静雅曾庆磊武淑环余祖江李志勤
- 关键词:肝细胞癌复发介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