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庆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取栓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急性
  • 2篇动脉闭塞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性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术
  • 2篇取栓术
  • 2篇重型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介入
  • 2篇急性重型
  • 1篇代偿
  • 1篇导管
  • 1篇电图
  • 1篇定位准确率

机构

  • 9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9篇余庆文
  • 5篇徐力
  • 3篇李钟安
  • 3篇苏瑞林
  • 2篇赖勇
  • 2篇郑一科
  • 1篇庞永
  • 1篇张培君
  • 1篇陈涛
  • 1篇陈伯贤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solitaire FR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SWIM)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05—2020-05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5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行SWIM技术取栓,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50例患者血管再通率92.0%,其中血管完全再通40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50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5.86±2.62)与治疗前(22.09±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术后90 d mR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其中术后mRS≤2者达60%。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采用SWIM技术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吴海强李钟安余庆文苏瑞林戚进聪徐力方水桥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闭塞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微小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微小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微小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致密栓塞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致密栓塞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lasgow预后评分5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微小动脉瘤患者可提高致密栓塞率和Glasgow预后评分5级占比,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效果。
李钟安苏瑞林余庆文徐力赖勇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接诊的疑似脑动脉瘤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1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均为脑动脉瘤,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的准确率为95.1%,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的准确率为85.2%,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余庆文
关键词: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研究的探讨的分析。方法:选择40例脑积水患者,将其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经额钻孔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观察经额钻孔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手术死亡、昏迷、颅内出血及路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的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后,临床效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张培君余庆文黄定波庞永陈伯贤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脑积水
脊髓前动脉代偿良好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介入治疗1例
2021年
1病例资料68岁男性,因右侧肢体无力2 d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直径2 mm,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未变浅,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NIHSS评分5分,GCS评分15分。入院头部CT未见出血及梗死灶。入院5 h出现右侧肢体肌力变差,肌力为2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急诊复查头部CT见左侧小脑局部低密度影(图1A)。急诊行椎动脉造影可见双侧大脑后动脉提前显影,由脊髓前动脉供血(图1A、14B);左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左侧大脑中动脉瘤M1段闭塞,皮层静脉返流(图1C、1D)。
吴海强李钟安赖勇余庆文苏瑞林戚进聪陈涛徐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脊髓前动脉
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分组原则下,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架取栓。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30 d的NIHSS评分,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再通率,记录脑内出血、病死率和mRS评分<2的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后各阶段观察组患者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再通率均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再通率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内出血、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上应用支架取栓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徐力郑一科戚进聪余庆文方水桥
脑电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分析脑肿瘤患者的脑电图表现,探讨脑电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纳入收治的49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脑电图和长程视频脑电图实施检查,获取监测1h、12h的脑电图,分析1h脑电图特点,对比1h、12h脑电图异常检出率、定位准确率。49例中27例1h脑电图表现为局灶性异常,占55.1%;其次为弥漫性异常,占18.4%。49例患者1h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为73.5%,定位准确率为61.2%,低于12h脑电图的81.6%和83.7%,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肿瘤患者实施脑电图监测,能在发病早期发现异常状况,利于早期诊断。相对于1h脑电图监测,12h脑电图监测获取的信息更多,能为早期诊断提供更具客观性的参考依据。
余庆文
关键词:脑肿瘤脑电图异常检出率定位准确率
支架取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黏附试验(PAd T)及血小板聚集试验(PAg T)结果、血小板CD62p和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测试、眼动测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后颅内出血、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PAd T及PAg T结果、CD62p及P选择素水平、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GCS高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及眼动凝视点数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反应性探索评分高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颅内出血、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纯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支架取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提高认知功能。
徐力郑一科戚进聪余庆文方水桥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血小板功能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对比动脉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3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本院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2个月,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均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有效方法,但血管内栓塞术的创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余庆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