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晨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腹腔镜Keyhole修补术和Sugarbaker修补术治疗末端结肠造口旁疝的比较研究
- 2023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Keyhole修补术与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治疗结肠造口旁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及减重代谢外科连续收治的因造口旁疝接受腹腔镜下修补的117例患者资料,男性45例,女性72例,年龄(68.6±8.6)岁(范围:44~84岁)。按修补技术分为Sugarbaker组(89例)和Keyhole组(28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等数据。结果全部患者随访时间[M(IQR)]为33(36)个月(范围:12~84个月)。与Sugarbaker组相比,Keyhole组疝环面积更大[35(26)cm^(2)比25(16)cm^(2),Z=1.974,P=0.048],住院时间更长[(22.0±8.0)d比(14.1±6.2)d,t=5.485,P<0.01],术后复发率更高[28.6%(8/28)比6.7%(6/89),χ^(2)=7.675,P=0.00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使用非立体的防粘连补片修补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术的复发率低于Keyhole修补术,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 吴立胜潘晨余建伟李煜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造口旁疝修复外科手术
- 补片两点标识引导下腹腔镜Sugarbaker造口旁疝修补术单中心120例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背景与目的: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是目前治疗造口旁疝的主流术式,但相较于其他腹壁疝修补术,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后的造口旁疝复发率仍居高不下。而且,复发性造口旁疝手术后的复发率远高于初次手术后的复发率,其中侧方位补片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分析采取两点标识引导下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治疗末端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肥胖外科120例接受补片两点标识引导下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治疗的末端结肠造口旁疝患者临床数据。根据欧洲疝学会分型对纳入的造口旁疝进行分型,分析补片两点标识引导下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术后患者的症状学复发率和影像学复发率,及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肠梗阻、造口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2例(1.7%)失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6~96)个月。术后症状学复发率为5.1%(6/118),影像学复发率为6.8%(8/118)。复发患者(n=8)与未复发患者(n=110)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疝环缺损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患者手术时间长于未复发患者(P<0.05)。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10/118),其中造口皮肤黏膜分离3例,造口感染2例,迟发性肠梗阻2例,早期肠梗阻、疝囊积液、疝囊腔肠管迟发瘘各1例,按Clavien-Dindo分类标准,Ⅱ级6例,Ⅲa级3例,Ⅳ级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与无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性别、BMI、疝环缺损面积、手术时间和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年龄大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补片两点标识引导下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的应用降低了造口旁疝的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任振韦笑韩刘虎潘晨吴立胜
- 关键词:切口疝肠造口术疝修补术外科网
- 非线性期望下的鞅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 为了处理现实世界的一些不确定性问题(如,Knight不确定性),Peng(2006)[52]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期望—G-期望的概念。近十年来,非线性期望理论作为概率论的一个新的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G-期望理论。...
- 潘晨
- 关键词: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粘性解
- 袖状胃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手术治疗选择的新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手术类型,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给患者带来咳嗽、哮喘、烧心、胸痛、心律失常、慢性喉炎和龋齿等不适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本综述旨在总结袖状胃切除术后不同类型的并发胃食管反流病所需的修正手术选择。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Roux-en-Y胃旁路手术在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此外,新兴的手术治疗选择如LINX抗反流系统也显示出潜力。然而,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标准化、术后并发症的管理和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仍然是面临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探索袖状胃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治疗的新方向和创新方法。
- 韦笑韩任振刘虎潘晨吴立胜
- 关键词:袖状胃切除术胃食管反流
- 再次经腹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专科单中心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在疝专科治疗中心行再次经腹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Re-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Re-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手术详情(手术类型、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对Re-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78岁,平均(61.0±13.2)岁。复发时间中位数为24个月,四分位间距为57个月,复发时间范围为6~120个月;手术时间为(153.4±80.4)min,住院时间中位数为4.5 d,四分位间距为1.5 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血清肿,术后3个月复查时已自行吸收;3例腹壁下动脉出血,术中予以Homelock夹闭合止血。此外,1例静脉死亡冠出血,手术过程中予以Prolene线缝扎,出血被成功控制。随访期间,无术后复发病例。结论在疝专科中心行Re-TAPP治疗前次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复发的腹股沟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韦笑韩任振潘晨吴立胜
- 关键词:腹腔镜复发疝修补术
- 路径规划下腰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路径规划下腰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4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5例腰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21例;年龄为(61±8)岁。根据术前CT检查疝缺损大小,疝缺损长径<4cm患者行增强视野下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eTEP),疝缺损长径为4~8cm患者行腹腔镜部分腹膜外修补术(TAPE),疝缺损长径>8cm患者行开放腹膜前补片修补术(Sublay)。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情况。35例患者中,15例行eTEP,男7例、女8例,左侧疝12例、右侧疝3例,手术时间为(92±4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6±2.8)d;17例行TAPE,男5例、女12例,左侧疝9例、右侧疝7例、双侧疝1例,手术时间为(114±5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4±3.0)d;3例行Sublay,男2例、女1例,左侧疝1例、右侧疝2例,手术时间为(15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2.3±7.8)d;3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P<0.05)。(2)随访情况。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5(3.0~91.0)个月。35例患者均无浆液肿、切口感染、肠瘘、肠梗阻、戳孔血肿术后并发症,,均未出现腰疝复发,行TAPE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腹胀,对症治疗后痊愈。行eTEP、TAPE、Sublay患者术后3个月内急性疼痛分别为0、5、2例,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5),两两比较,行eTEP和Sublay患者术后3个月内急性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TEP和TAPE患者术后3个月内急性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慢性疼痛分别为0、1、1例,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根据患者腰疝缺损长径制订手术
- 吴立胜潘晨韦笑韩任振刘虎
- 关键词:腰疝
- 减重代谢手术后复胖原因分析及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减重代谢手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以来,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治疗肥胖和相关并发症最有效的外科干预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出现了术后复胖的现象。复胖的原因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精神因素和患者的依从性等。针对患者术后复胖这一现象,目前治疗方式分为心理及行为干预、饮食控制、药物干预、内镜干预和修正手术。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减重代谢手术后复胖的原因和进一步治疗进行综述。
- 韦笑韩任振潘晨吴立胜
- 三种方法在腹股沟疝术后术区的应用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在腹股沟疝术后术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因腹股沟疝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9例采取免除压迫措施,B组30例术侧腹股沟区予以盐袋压迫,C组术侧腹股沟区予以冰袋压迫,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舒适度评分、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C组患者术后6 h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内血清肿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6 h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内血清肿的发生率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组之间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术区予以冰袋压迫,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
- 王伟娜潘晨余建伟吴立胜
- 关键词:压迫疗法
- 胃食管反流伴食管运动障碍的诊疗进展
- 2024年
- 胃食管反流伴食管运动障碍是一种发病率低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高分辨食管测压法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食管运动障碍(ED)的首选方法,其他诊断方法包括内镜、食管钡餐造影等。在临床实践中,胃食管反流伴食管运动障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中,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而在继发性疾病中,系统性硬化症较为常见。治疗胃食管反流伴食管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服用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等;手术治疗针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伴食管运动障碍采取不同的方法。原发性通常包括球囊扩张术、腹腔镜下贲门肌切开术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等。而对于继发性,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Roux-en-Y胃旁路术、电刺激疗法和腹腔镜磁环括约肌增强术等。本综述旨在探讨胃食管反流伴食管运动障碍的诊疗进展,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 刘虎任振韦笑韩潘晨吴立胜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障碍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联合胃回肠单吻合双通路术治疗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中期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袖状胃切除联合胃回肠单吻合双通路术(SASI)治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及肥胖外科接受SASI治疗LSG术后10例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安全性及中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5.40±17.33)个月,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评分由术前的(14.00±2.05)分降至术后的(5.70±1.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30,P<0.001)。术后GERD缓解率达90%(9/10)。术后患者的平均体重由术前的(110.29±22.92)kg降至(84.95±15.89)kg(t=5.889,P<0.001),体质量指数从术前的(38.98±7.16)kg/m^(2)降至(30.02±4.88)kg/m^(2)(t=6.086,P<0.001)。术后额外体重减少百分比为65.88%±32.85%,总体重减轻百分比为22.43%±9.65%。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腹泻次数增多,可以自行缓解,未发现严重营养不良病例。结论SASI可显著改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GERD症状,安全性良好,可作为该类患者修正手术的一种可选方案。
- 韦笑韩任振王书翰刘虎潘晨吴立胜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胃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