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 作品数:11 被引量:48 H指数:5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叉头盒蛋白M1、Polo样激酶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探讨叉头盒蛋白M1 (FOXM1)和Polo样激酶(PL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FOXM1和PLK1分别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然后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两者分别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 FOXM1和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P r = 0.310, P = 0.030)。结论:FOXM1和PLK1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具有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能。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orkhead box M1 (FOXM1) and polo-like kinase 1 (PLK1)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and evaluat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FOXM1 and PLK1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tissues, atypical hyperplasia endometrial tissues, and normal endometrial tissu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OXM1 and PLK1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1)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OXM1 and PLK1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compared to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normal endometrial tissues (P < 0.05). 2) High expression of FOXM1 was associated with FIGO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P < 0.05), while high expression of PLK1 was correlated with pathological grade, FIGO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 0.05). 3)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FOXM1 and PLK1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tissues (r = 0.310, P = 0.030). Conclusion: FOXM1 and PLK1 may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Targeting these molecules could serve as a potentia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endom 崔琳 韩毅 韩毅 戴红英 戴红英 秦文娜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FOXM1 PLK1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讨(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病人为23岁女性,常规查体发现子宫肌瘤,超声检查怀疑其脂肪变性。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由脂肪组织、平滑肌及少量纤维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Ki-67阳性率<1%。结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良性肿瘤,诊断应结合病史、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刘婷婷 王翔宇 韩毅 闫伟华 崔竹梅关键词: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为处理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例提供参考。病例:回顾了分析1例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该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行右侧腹股沟肿物切除术。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并不那么罕见,其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需要提高临床对这种疾病的认识。由于患者通常最初出现非妇科科室,多学科合作的方法是诊疗该病的关键。 爨晨晓 刘昱 韩毅 戴红英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外 腹股沟 钙结合蛋白S100A1对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1对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将S100A1 shRNA转染卵巢癌细胞A2780,建立敲降S100A1的稳定表达株并进行鉴定;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敲降S100A1的卵巢癌A2780细胞株;CCK-8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第48、72小时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细胞划痕愈合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S100A1可促进卵巢癌细胞A2780的增殖和迁移,S100A1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王妍 田甜 王灵芝 孔琰 韩毅 崔竹梅关键词:S100蛋白质类 基因敲除技术 细胞运动 子宫内膜癌C-erbB-2和TTF-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和TTF-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与TTF-1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5%、36.67%、16.67%(P<0.05),TTF-1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75%、53.33%、70.00%(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TTF-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负相关(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C-erbB-2和TT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303)。子宫内膜癌中C-erbB-2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80.90%)显著低于C-erbB-2阴性表达者(93.80%)(P<0.05),TTF-1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87.70%)略高于TTF-1阴性表达者(85.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显著上调,而TTF-1的表达明显下调,二者表达异常均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且C-erbB-2的表达上调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张越 袁芳 王蓁 韩毅 秦廷芹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C-ERBB-2 TTF-1 盆底重建及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治疗症状性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因症状性POP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的123例患者,其中71例行盆底重建,52例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分析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参数、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盆底重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低于骶骨固定组(P<0.05)。术后3、6、12个月,盆底重建组的客观治愈率分别为100%、97.06%、91.8%,骶骨固定组的客观治愈率分别为98.08%、96.08%、91.3%。两组术后12个月的PFDI-20评分及PFDI-7评分均较术前好转。2例患者发生网片暴露,均为骶骨固定组(2/52,3.85%),两组患者的术后新发尿失禁率无显著差异。盆底重建组术后有21例患者恢复性生活(21/71,29.58%),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性交痛;骶骨固定组术后有30例患者恢复性生活(30/52,57.7%),无性交疼痛发生。结论:盆底重建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均能有效改善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前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脱垂程度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充分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李珊 娄艳辉 崔竹梅 韩毅 刘玉涛 刘吉红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术 钙结合蛋白S100A7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S100A7通过细胞内外作用影响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和3例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S100A7蛋白的表达。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过表达S100A7的宫颈癌细胞HeLa和C33A,作为实验组,采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过表达S100A7宫颈癌细胞的形态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S100A7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分子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 mRNA的表达。收集宫颈癌细胞条件培养基,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S100A7蛋白的表达。将收集的细胞条件培养基加入Transwell下层小室,检测细胞外S100A7对宫颈癌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分离纯化C33A细胞培养上清的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100A7、CD81和肿瘤易感基因101的表达。将外泌体和宫颈癌细胞共孵育进行Transwell实验,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泌体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100A7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宫颈腺癌组织中不表达。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S100A7的HeLa和C33A细胞。实验组C33A细胞呈梭形间叶性细胞形态,对照组细胞则趋向于多边形上皮样形态。实验组HeLa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52.00±39.22)个和(115.38±34.57)个,均高于各自对照组[(105.13±15.75)个和(79.50±13.68)个,均P<0.05];实验组HeLa和C33A细胞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均下降(均P<0.05);实验组HeLa细胞中N-cadherin和fibronectin mRNA的表达、实验组C33A细胞中fibronectin mRNA的表达均增高(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HeLa细胞的培养上清中检测到S100A7蛋白表达。加入实验组条件培养基的HeLa细胞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 田甜 华震 孔琰 王灵芝 刘翔宇 韩毅 周学敏 崔竹梅关键词:宫颈肿瘤 S100A7 上皮-间质转化 外泌体 ATG5和PDI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PDI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相关信号通路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60例宫颈癌癌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26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并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ATG5、PDIA3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在线分析宫颈癌组织中ATG5、PDIA3的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究ATG5和PDIA3基因可能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用p RRophetic包分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ATG5、PDIA3高低表达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ATG5、PDI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83.3%vs 11.5%,χ^(2)=39.538,P=0.001;75.0%vs 46.2%,χ^(2)=6.753,P=0.009),ATG5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显著(均P<0.01);PDIA3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分化程度、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显著(P<0.05或P<0.01)。ATG5和PDIA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79,P<0.001)。GEPIA在线分析网站预后分析显示,ATG5和PDIA3高表达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差(均P<0.05)。ATG5和PDIA3主要富集的功能及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增殖与分化、抗原加工与提呈、P53结合、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mTOR信号通路。结论:ATG5和PDIA3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ATG5和PDIA3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抗原加工提呈及多种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李秀芳 黄利英 韩毅 刘婷婷 高君琳 田甜关键词:宫颈癌 预后 WT-1、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WT-1和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60例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T-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且上皮性卵巢癌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r=-0.35,P<0.05)。结论:WT-1蛋白高表达或Smac蛋白低表达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WT-1、Smac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王笋 王蓁 韩毅 侯晓梅 张越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 SMAC Linc—ROR在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基因问长链非编码RNA.重编码调控因子(Linc—ROR)在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4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以同期19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的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作为对照,采用逆转录(RT)一PCR技术检测其Linc.RORmRNA的表达,并分析Linc—RORmRNA表达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2)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靶向干扰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细胞系SKOV5细胞中Linc.RORmRNA的表达,实验分为4组,Linc—ROR—i组(转染Linc—RORsiRNA)、Linc—ROR—NC—i组(转染Linc-RORsiRNA的阴性对照siRNA)、Linc-ROR-P组(转染过度表达Linc—ROR基因的重组载体pIRES2.EGFP—Linc—ROR质粒)、Linc—ROR—NC—P组(转染pIRES2-EGFP-Linc—ROR质粒的阴性对照质粒),采用RT—PCR技术检测4组SKOV3细胞中Linc—RORmRNA的表达,活细胞计数(CCK_8)法、体外划痕实验和体外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4组SKOV3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1)RT.PCR技术检测显示,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Linc—RORmRNA表达水平为4.31±0.38,明显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1.03±O.21(t=25.842,P〈0.01);Linc-ROR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明显升高(F=95.702,P〈0.01),且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t=7.397,P〈0.01)。(2)RT—PCR技术检测显示,Linc—ROR—i组细胞中Linc—ROR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阴性对照Linc-ROR—NC—i组(分别为0.30±0.11、1.02±0.10;t=15.269,P〈0.01);Linc-ROR-P组细胞中Linc—ROR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姜欢欢 娄艳辉 王翔宇 韩毅 崔竹梅关键词:肿瘤 肿瘤侵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