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原发性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5篇肝癌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胆道
  • 3篇取石
  • 3篇取石术
  • 3篇结石
  • 3篇肝切除
  • 3篇肝切除术
  • 2篇胆道镜
  • 2篇胆总管
  • 2篇硬镜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消融
  • 2篇解剖性

机构

  • 12篇广东省普宁市...

作者

  • 12篇李晓辉
  • 12篇张建
  • 11篇王锦祥
  • 5篇刘特彬
  • 2篇王超
  • 1篇张卓敏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消融与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效果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与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效果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消融组(n=43)和腔镜组(n=72)。消融组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腔镜组采用经双侧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消融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24 h,两组血清TT3、TT4、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消融组WBC、CRP、PCT水平均低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WBC、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无效病例。消融组显效率为83.72%,高于腔镜组的6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腔镜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腔镜手术相比,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较显著,并发症较少,且对机体的创伤小,炎症反应较轻,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巫浩荣李晓辉王锦祥张建王超
关键词:微波消融腔镜手术甲状腺肿瘤炎症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研究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辅助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患者80例,将其中单纯使用腹腔镜解剖性肝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吲哚菁绿(ICG)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引导的腹腔镜解剖性肝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统计对比两组、术后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肝功能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根治性切除率、半年内死亡率、肝内复发率和肝外转移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差不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相差不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半年内死亡率相差不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内复发率相差不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外转移率相差不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术后第1天肝功能恢复情况相当,实验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量都和对照组相差不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发热和胆汁漏等)出现的概率和对照组相差不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腹腔镜解剖性肝癌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术中采用ICG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引导有着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更好界定肝切除范围,缩短手术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剖性肝切除术的辅助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
王锦祥李晓辉刘特彬卢智略张建
关键词:吲哚菁绿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原发性肝癌
经皮肝穿刺软、硬质胆道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软、硬质胆道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54例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9例),研究组给予经皮肝穿刺软、硬质胆道镜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次数、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和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P<0.05)和并发症较低(P<0.05),结石取净率较高组(P<0.05),但两组手术次数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软硬质胆道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创伤,降低出血量,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张建张涛李晓辉王锦祥刘特彬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硬质胆道镜肝内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与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为(4.9±0.5)分,低于对照组的(8.7±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效果显著,大大改善了患者症状,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王锦祥刘特彬李晓辉卢智略张建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
腹腔镜软镜与硬镜在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及对比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比探究腹腔镜软镜与硬镜在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软镜组和硬镜组,每组30例。软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软镜进行保胆取石术治疗,硬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联合硬镜进行保胆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结石残留率)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保胆取石手术均取得成功,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出现。通过对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情况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软镜组的(70.84±10.65)min和硬镜组的(72.15±8.96)min,软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略长于硬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软镜组的(28.66±5.08)ml和硬镜组的(25.89±4.86)ml,软镜组平均手术出血量多于硬镜组;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软镜组的(4.54±2.58)d和硬镜组的(4.63±2.15)d,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结石残留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硬镜组低于软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软镜与硬镜进行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均能取得不错的疗效,都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但是相比之下,硬镜组的出血量更少且结石残留率要低于软镜组,更加安全、有效。
张建张涛李晓辉卢智略王锦祥
关键词:腹腔镜软镜硬镜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究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肝内复发率为2.04%,无肝外转移,根治率为97.96%;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2.04%,肝内复发率为4.08%,肝外转移率为2.04%,根治率为9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相对于传统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卢智略王锦祥李晓辉刘特彬张建
关键词: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原发性肝癌预后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7例经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患者(70个实性结节),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评价消融程度及坏死范围,记录结节一次性完全消融率;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结节最长径及体积,计算结节体积减小百分比(VRR);记录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为91.43%(64/70),2个结节因体积较大,仅行部分消融以缓解压迫症状;患者术后3、6、12个月分别有12、33、49个结节消失,术后1、3、6、12个月结节最长径和结节体积均比术前及前次检查显著缩小(P<0.01),术后1、3、6、12个月VRR分别为33.57%、71.42%、83.35%及89.71%;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9%,经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效果明显,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建李晓辉卢智略王锦祥陈洽铭巫浩荣
关键词:超声射频消融甲状腺结节实性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晚期P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平均生存期(6.53±1.8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93±1.25)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PHC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用药安全性高,故推荐使用推广。
王锦祥刘特彬李晓辉卢智略张卓敏张建巫浩荣
关键词: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安全性
再次胆道软镜探查在经皮肝硬镜胆道取石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再次胆道软镜探查在经皮肝硬镜胆道取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临床资料库中随机调取从2016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胆道结石手术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接受纤维软镜取石术治疗的21例,作为A组;接受经皮肝胆道造瘘硬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20例,作为B组;接受经皮肝硬镜碎石取石术后二期再次软镜碎石取石治疗的21例,作为C组。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住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取净率和并发胆汁性腹膜炎、胆漏、胆道损伤出血的概率。结果在手术时间上,C组手术时间最短(93.52±26.79)min,其次依次为B组、A组,分别为(100.23±25.62)min、(128.74±32.73)min;而在术中出血量上,C组和B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别不大且最少,分别为(43.96±10.40)ml、(45.68±13.47)ml,A组出血量最大(73.28±9.86)ml;在手术次数上,C组、B组少,分别为(1.03±0.24)次、(1.17±0.32)次,A组更多(2.33±0.74)次。C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最短(7.92±2.16)d,其后依次为B组(8.21±2.59)d、A组(17.62±3.83)d。3组取净率C组最高(97.42%),其后依次为B组、A组(95.25%、94.53%)。C组和B组并发胆汁性腹膜炎、胆漏、胆道损伤出血的概率小(C组分别为1.57、1.75、0.46;B组分别为0.24、2.53、1.24),明显低于A组(3.75、5.35、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经皮肝硬镜碎石取石术后二期再次软镜碎石取石治疗,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取净率以及并发胆汁性腹膜炎、胆漏、胆道损伤出血的概率等指标均优于其余两组,此术或是一种有效的胆道取石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建张涛李晓辉卢智略王锦祥
关键词:胆道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胆总管复发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4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干预组患者进行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肝功能、结石取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7 d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7 d的TBil、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均显著,对肝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但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巫浩荣李晓辉张建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取石结石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