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思航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琥珀
  • 2篇晚白垩世
  • 2篇白垩世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意义
  • 1篇行为学
  • 1篇蜘蛛
  • 1篇蜘蛛目
  • 1篇生物地理
  • 1篇中新世
  • 1篇晚中新世
  • 1篇微型计算机
  • 1篇系统学
  • 1篇节肢动物
  • 1篇计算机
  • 1篇古生物
  • 1篇古生物地理
  • 1篇白垩纪
  • 1篇白垩纪中期
  • 1篇倍足纲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4篇张思航
  • 1篇解三平
  • 1篇邵洋
  • 1篇陈天宇

传媒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云南临沧晚中新世类黄杞及其古生物地理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对产自云南临沧邦卖盆地的9块类黄杞翅果化石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将它们鉴定为3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临沧类黄杞(Palaeocarya lincangensis Shao and Xie sp.nov.),还包括2个已知种云南类黄杞(Palaeocaryayunnanensis)和长翅类黄杞(Palaeocarya longialata)。Palaeocarya lincangensis主要特征为:羽状脉,中、侧裂片长度近似相等,果翅裂片基部与顶端宽度相差不大;侧裂片分裂较浅,无始叶;未见小坚果,果柄较长。另外,对类黄杞化石记录的全球统计表明:类黄杞在始新世至渐新世最为繁盛,之后逐渐衰落;现生黄杞族的分布范围进一步退缩至低纬度地区。这与渐新世以后全球气候逐渐变冷的趋势相一致。研究类黄杞与现生黄杞族脉序特征发现:亚洲地区的类黄杞绝大多数为羽状脉序,与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现生Engelhardia和Alfaropsis相似;美洲和欧洲地区的类黄杞绝大数为三出脉,与分布于中美洲地区的现生Oreomunnea和Alfaroa一致。
邵洋李斌科张思航陈天宇解三平
关键词:晚中新世
缅甸晚白垩世琥珀中马陆的系统分类
马陆(倍足纲)作为最早的陆生节肢动物类群,对研究早期节肢动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生代的化石记录却相对匮乏,只有约12个化石记录。而晚白垩世缅甸琥珀中保存的大量未被报道的马陆化石将会为探索中生代马陆的生物多样性和系统演...
张思航
关键词:倍足纲晚白垩世
文献传递
缅甸晚白垩世琥珀中蜘蛛的育婴行为
生物为了延续自己的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会演化出许多特殊行为来提高下一代的生存率,如孵卵、胎生、哺乳、育婴等,这些行为广泛存在于现生生物中。但研究已灭绝的生物的行为大多只能通过间接的证据,化石中能表现生物行为的直接证据十分稀...
张思航陈天宇曾旭于洋张瑜解三平
关键词:蜘蛛目晚白垩世
文献传递
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几类节肢动物的系统学和行为学
节肢动物是现生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几乎占据了所有生态位,其最早化石记录可追溯至寒武纪初期。动物的行为在演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环境和外界生存压力发生改变时,行为具有诱导动物产生形态变化的可能性。白垩纪中期缅甸...
张思航
关键词:节肢动物系统学行为学白垩纪中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