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治疗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胸椎
  • 1篇有限切开
  • 1篇植骨
  • 1篇置钉
  • 1篇置入
  • 1篇治疗PILO...
  • 1篇入路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内植
  • 1篇切开
  • 1篇切口
  • 1篇人骨形态发生...
  • 1篇重组人骨形态...
  • 1篇重组人骨形态...
  • 1篇椎体

机构

  • 4篇池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胡磊
  • 4篇丁伟
  • 3篇余俊
  • 2篇李杰
  • 1篇张靖

传媒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有限切开及克氏针比拟螺旋刀片置入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及克氏针比拟螺旋刀片置入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3-05—2015—11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对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0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250ml,术中透视1次;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6个月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4%。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准确有效进行骨折端复位固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内固定成功率。
胡磊周骏武张靖丁伟余俊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有限切开内固定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别为(53.1±10.3)min、(4.3±0.9)cm,明显短于对照组[(84.0±15.3)min、(11.1±1.2)cm],术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强度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足部功能恢复较快。
余俊胡磊周骏武丁伟李杰
关键词:内固定
后内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行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内侧组(25例)采用后内侧入路方式,外侧组(2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方式。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在单一骨块Pilon骨折患者中,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内侧组与外侧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7. 50%和86. 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双骨块Pilon骨折患者中,内侧组的切口长度比外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外侧组更少(均P <0. 05),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接近(P> 0. 05),术后1年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内侧组显著高于外侧组(P <0. 05)。结论: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均是有效的入路方式,后内侧入路对后踝双骨块Pilon骨折的疗效更好。
丁伟胡磊周骏武
关键词:PILON骨折后外侧踝关节功能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椎体内植骨经伤椎后路置钉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后路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A型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行后路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同种异体松质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8.2±11.2)岁。受伤节段:T11 2例,T12 4例,L1 9例,L2 7例,L1 7例,L4 3例。研究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rhBMP-2与同种异体松质骨混合植入),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50.7±11.4)岁。受伤节段:T..2例,T12 4例,L1 8例,L2 8例,L3 7例,L4 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恢复情况、Lane—Sandhu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Cobb角[(6.3±1.1)°]显著小于对照组[(10.0±2.4)°](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89.2±2.1)%]显著高于对照组[(84.5-4-3.8)%](P〈0.05),且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Cobb丢失角[(2.0±0.7)°、伤椎前缘丢失高度[(3.2±1.0)%]均小于对照组[(5.6±1.7)°、(6.8±2.4)%](P〈0.05)°研究组骨折Lane—Sandhu评分[(8.9±0.8)分]和骨折愈合时间[(6.9±0.9)个月]均优于对照组[(6.8±0.8)分、(8.4±1.6)个月](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后路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比较,后路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联合rhBMP-2治疗A型胸
胡磊丁伟余俊李杰
关键词:胸椎骨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