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护理
  • 4篇疾病
  • 4篇肺疾病
  • 3篇康复
  • 2篇医疗照护
  • 2篇照护
  • 2篇晚期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疾病患者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肺疾病患者
  • 2篇肺康
  • 2篇肺康复
  • 2篇COM

机构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吴茜
  • 6篇罗晓庆
  • 3篇郑敏
  • 2篇陈贵华
  • 2篇李琴
  • 1篇郭文亮
  • 1篇蒋幼凡
  • 1篇李时悦
  • 1篇刘益群
  • 1篇王燕
  • 1篇郑则广
  • 1篇冯杰
  • 1篇刘妮
  • 1篇杨峰
  • 1篇吴松亮
  • 1篇张勇
  • 1篇何薇
  • 1篇陈荣昌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科学咨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循证护理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康复对AECOPD患者活动耐量、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治疗以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楼病房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共64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
吴茜郑则广
关键词:机械通气撤机
微信平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伸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延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伸管理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和生活质量等。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焦虑、日常生活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管理,可减少患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提高其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减轻焦虑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贵华吴松亮罗晓庆李琴吴茜王燕
关键词:延续管理
呼吸模式及雾化装置对雾化吸入药物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雾化吸入具有作用直接、用药剂量少、起效快、全身药物浓度低而局部浓度高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病变部位在小气道,吸入药物的利用率主要与药物被吸入肺内的比例及其在外周肺的沉积率有关. 本文通过观察患者在宣教前后的不同呼吸模式和不同雾化装置下,雾化药物被吸入肺内的比例及其到达外周肺的比例,探讨呼吸模式及装置对雾化吸入药物利用率的影响.
郭文亮杨峰郑则广刘妮何薇吴茜张勇李时悦陈荣昌
关键词:雾化吸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浓度慢阻肺用药剂量
肺康复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1年
肺康复是一项多学科协作下的针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个体化疗法,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身心状况,并促进患者长期坚持健康行为。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学习临床工作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的一项特殊教育过程,该文从国内肺康复开展与普及现状出发,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年来在肺康复治疗继续教育领域的成果为蓝本,对肺康复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
蒋幼凡胡天洋吴茜陈贵华
关键词:肺康复继续医学教育
晚期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系统整合晚期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参与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PsycINFO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有关晚期癌症患者ACP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内容提取和汇总,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分别提取数据后进行整合,得到晚期癌症患者ACP参与行为的最终影响因素。并借助理论域框架,将其逐级映射至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apability,opportunity,motivation-behavior,COM-B)模型。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整合归纳出27个影响因素,涉及9个理论域。映射至COMB模型中的因素包括能力因素9个(ACP知识、文化程度、准确了解预后知识、知晓疾病诊断时间、先前经历、主观预期寿命、年龄、肿瘤部位、疾病症状负担)、机会因素13个(性别、婚姻状况、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未成年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居住地点、房屋居住类型、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医患关系、文化适应、是否设立临终关怀服务中心)和动机因素5个(ACP态度、ACP信念、ACP动机、焦虑抑郁、死亡态度)。其中,医患关系、宗教信仰、ACP态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支持、ACP知识、准确了解预后知识、年龄、居住地点、死亡态度、先前经历、种族/民族是对患者ACP参与行为影响较多的因素。结论·基于COM-B模型可全面归纳总结晚期癌症患者ACP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上述因素为切入点,基于COM-B模型设计连续化、多方面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促进晚期癌症患者ACP参与行为实践。
傅艺玲吴茜罗晓庆吴艾泓夏雪兰郑敏
关键词:癌症晚期
基于COM-B模型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4年
目的 基于COM-B模型分析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317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问卷、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问卷、心理韧性量表等进行调查。根据COM-B模型中能力、机会、动机3维度分析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得分为(67.37±6.14)分。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知晓疾病诊断时间,能力因素中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识和心理弹性,动机因素中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信念、动机、死亡态度(自然接受)、焦虑和抑郁,机会因素中社会支持是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50.4%。能力因素、动机因素、机会因素的新增解释量分别为18.6%、18.4%、3.4%。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偏低,能力和动机因素的影响较大,机会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医护人员需提高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相关知识和心理弹性水平,激发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信念和动机,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减轻焦虑和抑郁水平,增加社会支持,以提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参与。
傅艺玲罗晓庆吴茜吴艾泓夏雪兰郑敏
关键词:晚期肺癌参与度
中医传统功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及活动耐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八段锦、太极拳、六字诀、龟形功、五禽戏、传统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功能及活动耐力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与COPD运动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纳入文献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 4.1和ADDIS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涉及1580例研究对象。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比较,八段锦、太极拳、龟形功、五禽戏以及联合抗阻运动均能改善COPD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延长6 min步行距离(6WMT);五禽戏和联合抗阻运动能较好地改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最优概率结果显示:六字诀、五禽戏以及联合抗阻运动是改善COPD病人肺功能较好的中医传统功法;龟形功和联合抗阻运动对延长6WMT效果较好。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医传统功法可改善COPD病人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
吴茜罗晓庆李琴周锡鑫冯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循证护理
COPD稳定期患者出院后呼吸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疗效分析
2020年
探讨对罹患COPD稳定期病患出院后展开康复训练及有效的护理的干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罹患COPD稳定期病患80例,均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入本院收治,随机予以对象分组。就对照组(n=40)单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与观察组(n=40)联合应用康复训练及有效的护理方案干预进行肺功能观测值及复查自我效能量表情况对比。结果:对两组肺功能观测所得结果予以评测对比,观察组的各项呼吸功能评测值相较于对照组均呈更高显示(P<0.05);复查指标显示,观察组病例自我效能量表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罹患COPD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出院后强化功能训练及有效的护理方案干预,改善病症所致呼吸受限状况,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刘益群罗晓庆吴茜
关键词:COPD稳定期康复锻炼护理疗效肺功能
癌痛临床护理教学中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2023年
研究癌痛临床护理教学中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实习的94例癌痛临床护理教学实习生(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对照组(47例,案例教学法)和观察组(47例,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结果 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下癌痛临床护理教学实习生理论知识评分、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90.60±2.80(分)、94.16±1.54(分),高于对照组案例教学法(P<0.05)。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下癌痛临床护理教学实习生教学指导、教学交流、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26±1.25(分)、4.64±1.19(分)、4.71±1.10(分),高于案例教学法(P<0.05)。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下癌痛临床护理教学实习生临床技能、责任感、专业思维核心能力评分分别为9.35±0.35(分)、9.81±0.40(分)、9.48±0.31(分),高于案例教学法(P<0.05)。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下癌痛临床护理教学实习生创新情况、认知情况、信念情况、管理情况评分分别为9.32±0.40(分)、9.27±0.35(分)、9.45±0.45(分)、9.58±0.42(分),高于案例教学法(P<0.05)。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下癌痛临床护理教学实习生癌痛专业护理、癌痛药物管理、疼痛缓解情况评分分别为86.21±4.79(分)、89.42±3.82(分)、92.57±2.74(分),高于案例教学法(P<0.05)。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下癌痛临床护理教学实习生教学评价结果优良率为100.00%,高于案例教学法(P<0.05)。结论 癌痛临床护理教学中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更好,因此该教学方法更具推广价值。
吴茜
关键词:癌痛患者临床护理教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人格特征、症状负担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人格特征与症状负担对其行为模式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便利选取419例COPD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等工具进行调查。结果COPD患者的内外向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呼吸功能症状群、情感症状群和疲乏相关症状群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人格、呼吸功能症状群、情感症状群和疲乏相关症状群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而内外向性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均P<0.05)。此外,呼吸功能症状群在人格特质各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且呼吸功能症状群参与调节该中介过程。结论医护人员应动态评估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人格特质类型的变化情况及症状负担状况,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以优化疾病管理模式,改善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
傅艺玲罗晓庆吴茜夏雪兰吴艾泓郑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格特征中介作用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