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鸿

作品数:34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鱼类
  • 7篇群落
  • 6篇群落结构
  • 4篇鱼类群落
  • 4篇鱼卵
  • 4篇土著鱼类
  • 4篇裂腹鱼
  • 4篇类群
  • 3篇荧光
  • 3篇鱼类群落结构
  • 3篇仔鱼
  • 3篇茜素
  • 3篇茜素红
  • 3篇茜素红S
  • 3篇卵孵化
  • 3篇近岸
  • 3篇孵化
  • 2篇毒性
  • 2篇形态学
  • 2篇荧光标记

机构

  • 32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国家能源集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水产有限...
  • 1篇新疆天蕴有机...

作者

  • 34篇刘鸿
  • 28篇牛建功
  • 22篇张涛
  • 18篇蔡林钢
  • 8篇焦飞
  • 8篇刘春池
  • 6篇张人铭
  • 6篇海萨·艾也力...
  • 3篇叶振江
  • 3篇咸玉兰
  • 3篇张钰
  • 2篇任一平
  • 2篇时春明
  • 2篇李增光
  • 2篇封永辉
  • 1篇张崇良
  • 1篇窦硕增
  • 1篇呼德拉提·阿...
  • 1篇李红
  • 1篇薛莹

传媒

  • 4篇河北渔业
  • 4篇水产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养鱼
  • 2篇黑龙江水产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渔业研究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根据2015年春季在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鱼类浮游生物大型浮游生物网水平拖网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浮游生物35种,其中鱼卵21种,仔稚鱼23种。鱼类浮游生物隶属于8目18科34属,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鲬(Platycephalus indicus)、鱼衔属(Callionymus spp.)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其中,鳀和鱼衔属主要分布于海州湾渔场海域,鲬主要分布于吕泗渔场海域,小黄鱼多分布于吕泗渔场北部海域。生态类型包括半咸水型、沿岸型和近海型种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浮游生物群落可划分为以鱼衔属、鳀为优势种的站位组A(主要分布于海州湾海域)、以小黄鱼、黄鲫(Setipinna taty)等为优势种的站位组B(主要位于江苏沿岸海域)和以鲬为优势种的站位组C(主要位于江苏沿岸-近海海域),以站位组B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各站位组的鱼类浮游生物的生态类型和适温类型组成不同,这与其所处的海域生境有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春季黄海中南部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和表层温度。同时也受洋流、底质类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可为今后科学制定该海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资源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肖欢欢张崇良徐宾铎薛莹刘鸿李增光任一平
关键词:生态类型优势种典范对应分析群落结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著鱼类标记放流现状被引量:4
2019年
2018年,新疆首次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塔里木河水系3种代表性土著鱼种(高体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以及扁吻鱼)开展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托洪台水库、伊犁河、博斯腾湖及克孜尔水库,标记方法有荧光浸染、色素注射及PIT射频芯片标记,标记数量分别为8.0万,1.1万和1.4万尾,共计10.5万尾。标记试验结果表明:3种标记方式成活率均高于98.5%,标记检出率高于92.0%;低于400mg·L^-1浓度的茜素红S(ARS)未见对扁吻鱼造成明显损伤;扁吻鱼荧光色素注射标记颜色以红色最佳,标记位置可选择上额、眼眶后缘及鳃盖膜下缘;扁吻鱼PIT玻璃芯片标记最佳位置为背鳍下侧。该研究为新疆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
刘鸿牛建功时春明张涛焦飞贺疆滔王松胡江伟宋明波蔡林钢张人铭
关键词:土著鱼类
白斑狗鱼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2024年
研究采用瑞氏染色法对白斑狗鱼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并观察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白斑狗鱼的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在血细胞中,红细胞占比较大,白细胞和血栓细胞占比较少。红细胞呈卵圆形、椭圆形和梭型,体积平均大小(长径×短径)(17.64±2.45)×(13.48±1.44)μm;白细胞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占多数,单核细胞体积平均大小(长径×短径)(19.93±4.12)×(17.9±2.72)μm,中性粒细胞体积平均大小(长径×短径)(18.92±2.24)×(15.39±1.98)μm,血栓细胞体积平均大小(长径×短径)(12.1±2.81)×(8.99±2.52)μm。
杨博文张涛刘鸿胡江伟米乃瓦尔·木依提牛建功
关键词:白斑狗鱼血细胞形态学
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精子入卵过程扫描电镜(SEM)观察
2019年
为探讨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单精入卵机制,指导中华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中华沙塘鳢精子和成熟卵子的形态和精子入卵过程予以观察,较为准确地描述了中华沙塘鳢精子和成熟卵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结果显示,中华沙塘鳢精子头部为椭圆形,长轴约为2.25±0.25μm,短轴1.00±0.20μm,颈部较短。成熟卵细胞呈鲜艳黄色,呈圆球形,直径为1.30±0.02 mm,黏性卵,具黏着丝。观察发现,中华沙塘鳢精子能够准确通过成熟卵细胞的黏着丝达到受精孔,整个授精过程平均需要60 s完成,相对于其他科鱼类时间较长。中华沙塘鳢授精15 s,精子开始通过黏着丝;20 s大量精子进入筛网;25 s精子位于筛网孔内部,部分穿过筛网;55 s大量精子通过卵细胞黏着丝;60 s精子入卵;120 s受精孔关闭。
刘鸿王春
关键词:精子入卵
一种提高鱼卵孵化率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高鱼卵孵化率的装置,包括水泵、脉冲式气泵、进水管、气管、调节阀、收集槽、筛网板、电磁继电器、出水孔、出水管、收集管、孵化槽,其特征在于:孵化槽由多个槽并联成一整体,孵化槽内部设有落差式管壁,每个孵化槽...
刘鸿蔡林钢牛建功张涛刘春池
联合GWAS和转录组分析挖掘与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关联的SNP
2025年
研究旨在提升白斑狗鱼对极端高温的适应能力和满足向南部温暖地区养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发掘与其耐高温性状显著关联的基因位点和候选基因。首先基于前期对热敏感与耐高温群体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出与耐高温性状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继而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4组不同热处理幼鱼的脑组织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随后联合GWAS和转录组分析筛选出候选基因和SNP位点;最后利用Sanger测序技术,以耐高温组和参考组为材料,对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加以验证。结果显示,GWAS分析获得了471个与耐高温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GO和KEGG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于内质网应激和免疫系统相关通路。GSEA分析显示,热胁迫84 h后先天免疫反应被激活,并且与NAD(+)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相关的基因被诱导。先天免疫反应启动和调控相关基因的PPI分析显示,parp14、parp9、stat1和stat3是核心基因,同时也是互作基因。热应激反应中parp14可能通过调控stat1、stat3等下游效应基因来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GWAS获得的SNP位点中,有2个SNP位点位于parp14基因的第三外显子。验证结果显示,parp14基因第三外显子中的2个SNP位点与耐高温性状显著相关,且为完全连锁不平衡,其中位点rsc.646T>C为错义突变,位点rsc.777G>A为同义突变。研究筛选出与白斑狗鱼耐高温相关的候选基因及与耐高温性状显著关联的2个SNP位点,可为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的遗传机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海萨·艾也力汗焦飞刘鸿呼德拉提·阿那斯沈玉帮
关键词:白斑狗鱼GWAS转录组SNP
湄洲湾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结构初步研究
2017年
根据2010年10月(秋季)和2011年4月(春季)福建省湄洲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定点调查资料,对湄洲湾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以及群落受捕捞和环境的扰乱程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61种,其中鱼类共36种,甲壳类23种,头足类2种。鱼类以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为主。口虾蛄、细巧仿对虾、少鳞舌鳎、鲜明鼓虾、六丝钝尾虾虎鱼和六丝多指马鲅等是该水域较为重要的优势种。湄洲湾春秋两季游泳动物群落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该海域生物群落春季未受环境干扰,秋季受到中度干扰。
张宇驰姜屹倩叶振江刘鸿邢柱普
关键词: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
黄海中部近岸小黄鱼与蓝点马鲛鱼卵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2013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浅水I型网水平拖网的调查方式对黄海中部20 m以浅海域(34°25′-35°35′N,119°15′-120°35′E)的鱼卵分布进行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蓝点马鲛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鱼卵丰度的时空分布、动态及与物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蓝点马鲛鱼卵自5月上旬航次出现,直至7月下旬,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研究海域内鱼卵主要分布于偏北区域;小黄鱼鱼卵自5月上旬航次出现,直至6月上旬,5月上、下旬为其产卵盛期,主要分布于研究海域偏南。在P<0.05的显著水平上,两种鱼卵丰度均与表层温度负相关;蓝点马鲛鱼卵丰度与经度负相关,与纬度正相关;小黄鱼鱼卵丰度与经度正相关,与纬度负相关。其余各环境因子与两种鱼卵的丰度未表现出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黄海中部近岸海域蓝点马鲛和小黄鱼鱼卵的时空分布格局,为认识环境变动下该海区蓝点马鲛与小黄鱼种群数量动态和资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刘文博刘鸿叶振江万荣任一平于洪亮
关键词:蓝点马鲛小黄鱼鱼卵
新疆裸重唇鱼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形态观察被引量:11
2019年
2016年4月1日—4月19日,在水温12~14℃下采用催产、人工授精和室内孵化方式获得暂养的野生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受精卵和仔鱼,观察其胚胎发育和早期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新疆裸重唇鱼成熟鱼卵为亮黄色或橙色,卵径(2.2±0.28)mm,受精约35min后卵周隙达到最大,卵径2.90~3.40mm,卵黄约占卵体积的3/5。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在水温(16±2)℃下,胚胎发育积温为2 359h·℃,187h仔鱼上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特征与新疆地区其他几种裂腹鱼类存在一定差异。
牛建功张涛刘鸿米乃瓦尔.木衣提蔡林钢刘春池
关键词:胚胎发育仔鱼裂腹鱼
额尔齐斯河支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查
2024年
额尔齐斯河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其最上游的两支源流——库依尔特河和喀依尔特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南麓,在阿尔泰山长期间歇抬升作用下,支流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右岸,自北向南呈“梳状”分布,自东向西北流经阿勒泰地区7个县市(刘艳,2011)。额尔齐斯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大陆北温带寒冷区,气温低、春秋相连,无明显夏季,冬季寒冷漫长(谢从新等,2021)。
邢君霞刘鸿蔡林钢张涛牛建功
关键词:额尔齐斯河流域欧亚大陆新疆北部支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