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磊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新疆天文台26米望远镜L波段接收机线-圆偏振的转换被引量:3
- 2019年
- 新疆天文台南山基地26 m射电望远镜L波段接收机使用线偏振馈源接收电磁波信号用于脉冲星观测。分子谱线观测和VLBI国际联测需要圆偏振信号,因此希望接收机能够观测圆偏振信号。论述了将线偏振电磁波转换为圆偏振电磁波的方案,研究了90 °电桥在偏振转换中的作用,介绍了偏振转换的调试方法。在圆偏振模块中使用90 °电桥完成线偏振信号到圆偏振信号的转换,两路圆偏振信号的隔离度达到使用要求,满足圆偏振观测的需求。这种线偏振信号到圆偏振信号的转换方式不影响接收机的系统温度。
- 陈勇孙正文闫浩李健李大磊李笑飞刘烽
- 关键词:线偏振圆偏振
- 恒星形成区G10.32-0.15中反馈机制的研究
- 2024年
- 反馈在恒星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星团和母体分子云的演化都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多波段的红外数据以及亚毫米波的连续谱数据确定了恒星星团的位置以及致密尘埃团块C1、C2、C3、C4和C5的分布。NH_(3)速度积分强度的分布与870μm示踪的致密尘埃的分布具有很好的成协性,表明NH_(3)能很好地示踪致密分子气体。在局域热动平衡的假设下,结合NH_(3)(1,1)和NH_(3)(2,2)的分子谱线数据,通过辐射转移计算获取了分子气体的速度场、速度弥散、旋转温度、NH_(3)柱密度以及波束填充因子的分布。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得到了G10.32-0.15中气体的运动温度、声速、非热速度弥散、热压与非热压的比值以及马赫数。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表明G10.32-0.15中的致密气体可能受到了恒星形成区多种反馈机制的影响:C1区域的气体可能受到热反馈的影响,C2和C3区域的气体可能受到爆炸反馈的影响,C4和C5区域的气体可能受到动量反馈的影响。恒星形成区G10.32-0.15与周围的致密气体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不同区域的气体可能由不同反馈机制主导。
- 张幸张幸李大磊
- 关键词:分子云恒星形成
- 星前核的多方气体静力学模型
- 2022年
- 星前核是研究恒星形成初始条件和恒星形成极早期阶段的重要样本。密度和温度是描述星前核最基本的两个物理参数,也是利用非局域热动平衡辐射转移计算方法研究分子激发条件和计算分子柱密度,进行天体化学模拟计算所必需的物理参数。Barnard 68(B68)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星前核,它具有类似球形的结构,非常适合用来检验球对称的理论模型。在球对称的坐标系中,利用多方的气体静力学模型拟合了B68的尘埃消光数据,模型给出的星前核B68的质量为0.8 M⊙。与之前等温的气体静力学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仅能拟合尘埃的消光数据,且拟合结果与B68中气体非等温分布的观测结果相符,另外与压强的观测数据也符合得很好。
- 李大磊
- 关键词:恒星形成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