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内营养联合生物制剂在成人克罗恩病中的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或乌司奴单抗)在成人中重度克罗恩病诱导缓解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4年10月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肠内营养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予肠内营养+生物制剂治疗,对照组予少渣饮食+生物制剂治疗。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体重指数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CDAI)评估疾病活动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体重指数、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体重指数:(21.2±2.1)kg/m^(2)比(19.3±2.9)kg/m^(2)],2组红细胞沉降率及CDA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出现临床应答。观察组临床缓解12例(85.7%),对照组11例(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6)。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生物制剂有利于诱导成人中重度克罗恩病缓解,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阳文俊李息友梁世伟姚莉
-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内营养生物制剂
- Il-17及Il-23p19在慢性放射性肠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Th17/IL-23免疫轴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p19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探究Th17/IL-23免疫轴在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31例慢性...
- 姚莉
-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细胞因子蛋白表达
-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各30例,分为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血清AFP-L3和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T3(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总T3(TT3)、以及总甲状腺素(TT4)]水平检测,分析4组人员血清AFP-L3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及肝硬化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AFP-L3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血清AFP-L3、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FT3、FT4、TT3、T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AFP-L3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FT3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AFP-L3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血清FT3、FT4、TT3、TT4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30例肝硬化患者中代偿期19例,失代偿期11例。失代偿患者血清AFP-L3显著高于代偿组(P<0.05),血清FT3水平显著低于代偿组(P<0.05)。血清AFP-L3、FT3水平诊断肝癌的最优临界值分别为27.8 IU/mL、3.3 pmol/L,AUC分别为0.763(0.621,0.920)、0.628(0.549,0.879)。血清AFP-L3、FT3具有肝硬化诊断价值(AUC>0.5),血清FT4、TT3、TT4水平无诊断价值(AUC<0.5)。血清AFP-L3、FT3水平诊断肝硬化的最优临界值分别为8.9 IU/mL、3.7 pmol/L,AUC分别为0.721(0.601,0.912)、0.523(0.512,0.890),联合检测的AUC(95%CI)=0.758(0.532,0.884)。血清AFP-L3、FT3水平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最优临界值分别为11.5 IU/mL、3.6 pmol/L,AUC分别为0.625(0.503,0.712)、0.531(0.420,0.698),
- 韦柯利黄杰安袁海宁刘诗权邹军姚莉周利艳于冰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
- 高代谢风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 2025年
- 目的 探讨高代谢风险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无创预测模型,评估其与FIB-4、APRI、GPR及Forns指数模型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9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527例高代谢风险CHB患者,并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368)和验证组(n=159)。在建模组中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以判断其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列线图预测模型与其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白蛋白(OR=0.993,95%CI:0.988~0.999,P=0.019)、凝血酶时间(OR=1.182,95%CI:1.006~1.385,P=0.047)、log_(10)TBil(OR=1.710,95%CI:1.239~2.419,P=0.001)、log_(10)AFP(OR=1.327,95%CI:1.052~1.683,P=0.018)是高代谢风险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其AUC为0.837(95%CI:0.788~0.888),特异度为73.5%,敏感度为84.7%,诊断效能高于FIB-4(0.739)、APRI(0.802)、GPR(0.800)、Forns指数(0.709)(Z值分别为2.815、2.271、1.989、2.722,P值分别为0.005、0.017、0.045、0.006)。结论 基于前白蛋白、凝血酶时间、log_(10)TBil、log_(10)AFP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邹玉萍姚莉邹军李立威蔡福庆黄杰安
- 关键词:肝硬化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