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死亡率
  • 2篇肿瘤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1篇循环系统疾病
  • 1篇视力
  • 1篇死因
  • 1篇死因顺位
  • 1篇肿瘤登记
  • 1篇肿瘤登记处
  • 1篇肿瘤发病
  • 1篇问题及应对
  • 1篇系统疾病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慢性病
  • 1篇近视
  • 1篇颗粒物
  • 1篇呼吸系
  • 1篇呼吸系统疾病

机构

  • 6篇菏泽市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牡丹区疾病预...

作者

  • 6篇魏衍刚
  • 1篇马敬仓
  • 1篇付振涛
  • 1篇卞学丽
  • 1篇王爱秋
  • 1篇高衍新
  • 1篇贺旭英
  • 1篇李相鑫

传媒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现代疾病预防...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18年山东省肿瘤登记处城乡居民膀胱癌发病与死亡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2018年山东省肿瘤登记的膀胱癌发病与死亡情况,为膀胱癌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学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29个肿瘤登记处提交的2018年肿瘤登记资料,采用SAS 9.4和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别计算膀胱癌发病(死亡)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和截缩率(35~64岁)等。分别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人口标化率(中标率和世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8年山东省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粗发病率为6.82/10万,中标率为3.67/10万,世标率为4.22/10万,累积率(0~74岁)为0.40%,截缩率(35~64岁)为4.37/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50,P<0.01;城市和农村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33;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膀胱癌粗死亡率为2.79/10万,中标率为1.30/10万,世标率为1.64/10万,累积率(0~74岁)为0.11%,截缩率(35~64岁)为0.8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47,P<0.01;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P<0.01;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结论2018年山东省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示男性高于女性,建议加强膀胱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开展有效的防控和干预工作。
魏衍刚李园园牛建新王爱秋付振涛姜帆
关键词:膀胱癌发病率死亡率
2022年菏泽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水平分析
2025年
目的对2022年菏泽市各肿瘤登记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估算全市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水平,为菏泽市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国家级肿瘤登记处提交的2022年全年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据,通过质量控制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审核,分别计算性别、年龄别发病(死亡)率、累积发病(死亡)率,并对发病和死亡前十位的恶性肿瘤进行重点描述。标化率按照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计算。结合全市人口数据和登记处数据,估计2022年全市肿瘤发病数(率)和死亡数(率)。结果2022年菏泽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0129例,粗发病率为331.84/10万,中标率为210.92/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28.45/10万,累积率(0~74岁)为22.80%。男性粗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8.16,P<0.05)。随着年龄增长,菏泽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菏泽市恶性肿瘤发病例数前五位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和乳腺癌。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例数首位均为肺癌。2022年菏泽市恶性肿瘤死亡病例4687例,粗死亡率为153.55/10万,中标率为84.53/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96.85/10万,累积率(0~74岁)为9.34%。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53.94,P<0.05)。菏泽市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菏泽市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肛门癌。结论菏泽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仍是菏泽市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癌症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魏衍刚肖艳玲秦舒赵海洲牛建新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2019-2020年菏泽市大气PM_(2.5)超标情况及其对人群超额死亡风险评估
2023年
目的分析2019-2020年菏泽市大气PM_(2.5)浓度超标情况,评估其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方法收集2019-2020年菏泽市PM_(2.5)监测数据和死亡监测数据,计算PM_(2.5)浓度超标率。应用比例风险模型估算菏泽市2019-2020年大气PM_(2.5)在不同季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对人群非意外、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结果2019-2020年菏泽市大气PM_(2.5)浓度超标率为22.71%(166/731)。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造成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0.96%(95%CI:0.24%~1.69%,P<0.01),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82%(95%CI:0.05%~1.59%,P<0.01),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92%(95%CI:0.15%~1.72%,P<0.01)。冬季PM_(2.5)浓度超标对非意外(F=182.49,P<0.01)、循环系统疾病(F=182.48,P<0.01)、呼吸系统疾病(F=129.58,P<0.01)造成的每日超额死亡人数高于其他季节。采暖期PM_(2.5)浓度超标造成非意外(t=-15.51,P<0.01)、循环系统疾病(t=-15.76,P<0.01)、呼吸系统疾病(t=-15.50,P<0.01)每日超额死亡人数高于非采暖期。结论2019-2020年菏泽市大气PM_(2.5)浓度超标率高,冬季和采暖期PM_(2.5)超标可增加每日超额死亡风险,尤其对循环系统疾病影响显著。
李相鑫魏衍刚付刚于婷高衍新
关键词:细颗粒物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2021-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居民死亡状况
2025年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菏泽市常住人口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死因分布特征,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控干预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山东省慢病、死因监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21-2023年菏泽市常住人口死亡报告数据,死亡原因按照ICD-10进行分类和编码,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结果 2021-2023年菏泽市报告死亡率分别为681.14/10万、682.24/10万、714.4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59.48/10万、446.17/10万、455.01/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763.19/10万)高于女性(619.48/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966.04,P<0.05)。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血管疾病(32.90%)、恶性肿瘤(25.71%)、脑血管疾病(25.11%)、呼吸系统疾病(4.58%)和伤害(4.35%),占总死亡的92.65%。不同年龄组的首位死因不同:0~<5岁人群死因构成较高的是伤害和围产期疾病(分别为24.27%和23.85%%),5~<15岁组是伤害(56.37%),15~<45岁组是伤害和恶性肿瘤(分别为29.31%和27.38%),45~<65岁组是恶性肿瘤(39.87%),≥65岁组是心血管疾病(35.5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菏泽市居民主要死因(占全死因构成的92.77%),3年来死亡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38.19,P<0.001)。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菏泽市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死因,亟需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并针对性地开展三级预防措施,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肖艳玲卞学丽秦兰菊魏衍刚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
2014年菏泽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及发展趋势的抽样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了解菏泽市7-18岁学生视力现状,为近视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菏泽市7~18岁学生进行视力健康调查,分城、乡、男、女4群体;采用对数视力表、屈光串镜结合法筛查视力不良和近视。结果 菏泽市7-18岁学生以人为单位,视力低下及近视检出率分别为57.04%、55.58%,以眼为单位,分别为52.02%、50.83%;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不同学段视力低下、近视检出率依次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菏泽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应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
魏衍刚贺旭英马敬仓
关键词:视力近视
探究基层疾控机构慢性病监测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建议
2023年
基于疾控机构慢性病监测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监测问卷过于复杂、民众参与程度低等问题,针对此,本文提出强化政策支持、优化问卷、落实人性化理念、全方位激发民众参与监测积极性等实施策略。
牛建新魏衍刚
关键词:基层疾控机构慢性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