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得月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营养
  • 3篇食物
  • 3篇发病
  • 2篇学生营养
  • 2篇饮食
  • 2篇饮食行为
  • 2篇源性疾病
  • 2篇职业病
  • 2篇摄入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水质
  • 2篇中小学生营养
  • 2篇胃肠
  • 2篇胃肠炎
  • 2篇小学生营养
  • 2篇急性胃肠炎
  • 2篇尘肺
  • 2篇尘肺病

机构

  • 16篇北京市石景山...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16篇徐得月
  • 15篇王明良
  • 10篇云水英
  • 8篇苏领彦
  • 7篇杨博
  • 5篇闫云峥
  • 4篇赵晓艳
  • 4篇邰剑敏
  • 1篇白晓潇
  • 1篇薛立杰
  • 1篇喻颖杰
  • 1篇任丽君
  • 1篇安娜
  • 1篇白云
  • 1篇周雨

传媒

  • 4篇首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3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健康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疾病预防...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2年石景山区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通过“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分析石景山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职业病报告及尘肺病随访等信息。结果显示,石景山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噪声、苯系物;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者血压异常检出率升高(P<0.05);建筑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率高于其他行业(P<0.05);制造业接触矽尘作业人员肺功能异常率高于采矿业及建筑业(P<0.05);尘肺合并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均较2021年有所升高。提示应加强对石景山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云水英郭媛媛王明良闫云峥徐得月
关键词:矽尘噪声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致病菌。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查找可疑中毒餐次和中毒食品,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搜索到19名病例,症状主要为腹泻(100%)、腹痛(79%)、呕吐(74%)和恶心(68%)。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花蛤为可疑致病因素,剩余花蛤在储存时发生交叉污染且未经有效加热即重新供应,可能是此次食物中毒的感染环节。在患者粪便与生花蛤中检出同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花蛤是导致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餐饮单位的监督管理,使其形成良好的生产操作规范,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王明良赵晓艳苏领彦徐得月邰剑敏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花蛤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市石景山区市政水水质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市石景山区市政水水质变化,为进一步改善石景山区水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1年8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在两个区域南水北调通水前后的市政末梢水监测点数据。以该两个区域分别于2018年4月、2021年8月通水前为南水北调前,通水后为南水北调后。对南水北调前后34项水质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迭加型综合水质指数(WQI)对市政水水质做综合比较。结果 监测北京市石景山区南水北调前市政末梢水287件,合格285件,合格率为99.30%;监测南水北调后市政末梢水157件,合格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2,P>0.05)。南水北调后检测值下降的指标为锰、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硒、氟化物、硝酸盐、四氯化碳、汞(P<0.05),南水北调后pH值、铝、耗氧量、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三氯甲烷、砷、铬的检测值升高(P<0.05)。南水北调前后WQI的中位数分别为6.88和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81,P<0.05)。结论 南水北调后北京市石景山区末梢水水质整体呈现优化趋势。
杨博苏领彦徐得月王明良云水英闫云峥郭媛媛赵晓艳王玮翟萌萌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质
美食的奥秘——美拉德反应
2024年
是什么让原本平淡无奇的食材变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食物烹饪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一种为食物增香添色,让人更有食欲的反应。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拉德反应,它是怎么让食物变得更好吃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揭秘。
徐得月
关键词:美拉德反应食材增香美食美味
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状况调查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状况,为今后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午餐供餐模式是学校食堂还是企业送餐,从每种供餐模式中各抽取1所小学和1所初中。共873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52份。结果学生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为3.0%~90.8%,尤其是铁相关营养知识知晓率最低。"日常饮食应该以哪种食物为主"是单选题中知晓率最低的一项,仅为21.4%。小学生对"多吃油炸食品对身体的影响"知晓率最高,为90.8%,小学五年级学生对"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食物"和"最能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方式"知晓率分别为80.9%和34.4%。对初中学生增设了"哪种食物是补铁较好的食物"、"儿童缺铁会出现的症状"和"大量喝含糖饮料可能引起的疾病"3道多选题,回答全部正确的学生分别仅占6.4%、3.0%和55.8%。石景山区中小学生获取营养知识途径前四位分别为父母或家人(68.7%),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54.3%),课本(54.2%)和电视、广播(51.6%)。结论石景山区中小学生整体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应利用各方资源全面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宣教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
徐得月云水英王明良王玮闫云峥邰剑敏杨博赵晓艳邢玉鹏翟萌萌
关键词:营养知识知晓率
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及营养标签使用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及营养标签使用情况。方法2019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石景山区12个居委会的46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非连续3 d、24 h回顾调查法进行食物消费量调查,通过问卷收集营养标签使用情况。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3岁以上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率为83.30%(384/461)。70.07%(323/461)的居民消费了乳类及其制品,其次是焙烤食品(35.79%,165/461)、方便食品(28.63%,132/461)、饮料(24.73%,114/461)、休闲食品(11.28%,52/461)、冲调食品(5.42%,25/461)。男性乳类消费率低于女性(64.29%,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预包装食品总体消费率、乳类、焙烤食品、休闲食品消费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以3~17岁居民消费率最高(总体消费率98.51%,乳类消费率97.01%,焙烤食品消费率49.25%,休闲食品消费率23.88%)。男性饮料摄入量高于女性(分别为166.67、150.00 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59%(147/413)的居民营养标签重度使用不足,不同年龄及学历人群使用不足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学龄儿童青少年及低学历成人使用不足率较高(分别为72.41%、43.28%)。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预包装食品总体摄入率高,摄入结构仍需改善,营养标签使用状况有待提升。
王玮王明良徐得月云水英苏领彦
关键词: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消费率
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各类食物摄入及营养状况调查
2022年
目的应用食物消费量调查结果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各类食物摄入及营养状况,为该地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石景山区137户家庭共443名≥3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3 d非连续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居民摄入的所有食物,采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大豆及坚果、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分别为374.7、332.1、113.3、98.5、20.3、48.1、136.9、27.2、36.4和8.2 g。奶及其制品、鱼虾类和水果类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居民比例均超过80%。40%的居民畜禽肉类摄入量超过推荐摄入量。能量、钙、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普遍缺乏,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均超过50%,钙摄入不足的比例高达93.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脂肪供能比偏高。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应继续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培养居民科学营养的消费观。
王明良王玮徐得月云水英包曹歆苏领彦
关键词:食物消费膳食摄入营养
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调查2021年北京市某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和致病因素。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三间分布,结合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查找可疑暴露餐次和可疑暴露食品。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标本、食品加工工具及环境涂抹样本进行诺如病毒PCR检测。结果共搜索到92名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84.78%),其次为恶心(58.70%)、腹泻(31.52%)、腹痛(29.35%)和发热(25.00%)。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可疑暴露餐次为4月1日早餐,可疑致病食品为果仁黄瓜,感染诺如病毒的厨工在食堂工作期间排毒使其制作的菜品被污染是可能的主要感染环节。在72份粪便/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3株GⅡ型诺如病毒株。结论该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食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食用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果仁黄瓜是导致该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徐得月王明良王玮白云任丽君白晓潇刘聪伟苏领彦
关键词:诺如病毒食源性疾病急性胃肠炎
2006—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新发尘肺病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收集2006—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网络直报新发尘肺病例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对其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工种、尘肺期别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80例完成随访的新发尘肺病例平均发病年龄(66.3±11.3)岁,平均接尘工龄(22.0±9.3)年,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工种以破碎工、电焊工居多,提示应加强对采矿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邰剑敏云水英王明良闫云峥杨博徐得月
关键词:尘肺病发病特征
2020-2021年北京市某区市售婴幼儿面条中两种真菌毒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2025年
目的 了解市售婴幼儿面条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以及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污染状况,并初步评估其对7~36月龄婴幼儿的健康风险。方法 于2020-2021年在北京市某区采集市售婴幼儿面条150件,按照相关国标方法检测样品中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及ZEN的含量,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估7~36月龄婴幼儿来源于该类辅食产品的DON急性和慢性暴露风险。结果 51.33%(77/150)的样品检出DON,含量平均值为54.89μg/kg,5.33%(8/150)的样品检测值超出欧盟标准(200μg/kg),最大值为503.60μg/kg。所有样品均未检出3-Ac-DON、15-Ac-DON及ZEN。7~12月龄婴儿、13~36月龄幼儿源于婴幼儿面条的DON急性暴露量分别为5.29、4.13μg/kg,均低于成组急性参考剂量(8μg/kg)。不同月龄组婴幼儿来源于该类辅食产品的DON平均暴露量为0.11~0.22μg/(kg·d),占成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的11%~22%。结论市售婴幼儿面条中DON污染普遍,ZEN污染率低,食用婴幼儿面条暴露于这两种真菌毒素的健康风险较低。
王玮王明良徐得月苏领彦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婴幼儿风险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