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诊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抢救
  • 2篇护理
  • 2篇干预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病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优质护理
  • 1篇优质护理干预
  • 1篇预后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京煤集团...

作者

  • 6篇吴霞
  • 3篇封娜
  • 2篇赵小云
  • 2篇姚菲
  • 2篇程丽娟
  • 1篇金芳
  • 1篇曹洪丽
  • 1篇侯春菊
  • 1篇牛敬
  • 1篇杨秋月
  • 1篇倪卫东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优化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0年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院和外院以急性心肌梗死者 88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分为参照组44 例与研究组 44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对比抢救时间、抢救效果、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院内复发率、再次 PCI 治疗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护理后 HAMA 评分、HAMD 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预防院内复发,消除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程丽娟封娜吴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0-2014年于我院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0例,其中老年患者(A组)320例,中青年患者(B组)1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疾病类型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带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A组与B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的单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者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总的不良发生率较中B组多,其中出血、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也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的肌酐(C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B组,谷氨酰转肽酶(GGT)、三酰甘油(TG)、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FI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较大不同,且Hcy、FIB是影响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过程中治疗方案应存在一定差异。
乔瑞省吴霞牛敬杨秋月姚菲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老年人中青年人
基于患者需求的康复干预措施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需求的康复干预措施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措施,干预组实施基于患者需求的康复干预措施,2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负性情绪、生活能力,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基于患者需求的康复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能力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姚菲曹洪丽王明虎程丽娟吴霞
关键词:脑动脉瘤神经功能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ROS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心肺复苏ROSC的148例心脏骤停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预后良好48例(32.43%),预后不良100例(67.57%)。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开始至ROSC时间、复苏后72 h体温、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后D-二聚体(D-D)水平、复苏后血pH值、复苏后第3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均是影响心肺复苏后ROSC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后ROSC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应尽可能缩短心肺复苏时间,遵循10 min内抢救原则,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乔瑞省吴霞封娜倪卫东赵小云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预后影响因素
急诊抢救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意义评估及分析
2016年
探讨急诊抢救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75例急诊抢救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评价:(1)抢救成功率;(2)基础护理质量、环境管理质量、健康指导质量、管道护理质量。结果:(1)优质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优质组基础护理质量、环境管理质量、健康指导质量、管道护理质量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侯春菊封娜金芳吴霞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优质护理干预
北京市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 探讨北京市急诊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7-12月,使用基础信息调查问卷、《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等调查问卷与量表对北京市急诊专科护士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24名急诊专科护士,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为95.09%。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得分为(206.15±13.64)分,条目均分(3.55±0.24)分。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兴趣、医院级别、工作满意度等6个变量是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 <0.05),其中相对于年龄≤25岁、专科学历、职称为护士、对所从事专业低兴趣度、二级甲等医院、工作满意度为很不满意的急诊专科护士,年龄> 25岁、本科及更高的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对所从事专业有一定兴趣、三甲医院及对工作基本满意或更好满意度的急诊专科护士,具备更高的核心能力水平(OR为1.178~1.672,均P <0.05)。结论 北京地区急诊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受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兴趣、医院级别、工作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应为新晋急诊专科护士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改进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兴趣和内部满意度。
赵小云王坤吴霞
关键词:急诊科临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