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中动脉
  • 7篇脑梗
  • 7篇成像
  • 7篇大脑
  • 7篇大脑中动脉
  • 6篇脑梗死
  • 6篇急性
  • 6篇梗死
  • 5篇磁共振
  • 4篇动脉
  • 4篇硬化斑块
  • 4篇粥样硬化斑块
  • 4篇卒中
  • 4篇斑块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管
  • 3篇血性
  • 3篇硬化性
  • 3篇缺血

机构

  • 1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高淳人...

作者

  • 16篇苏文
  • 11篇殷信道
  • 10篇毛存南
  • 8篇王鹏
  • 6篇张丹凤
  • 5篇张卫东
  • 5篇孙军
  • 3篇姜亮
  • 3篇陈谦
  • 2篇冯源
  • 2篇王丽萍
  • 1篇张颖冬
  • 1篇武新英
  • 1篇唐洁
  • 1篇周俊山
  • 1篇刘成友
  • 1篇陈宇辰

传媒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重构方式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利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成像方法,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处管壁重构方式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33例有临床症状的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病...
张丹凤陈慧铀张卫东孙军毛存南苏文王鹏殷信道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DKI与DTI评估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的脑结构变化的作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比较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中各参数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016年3月-2016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66例,进行DKI扫描。利用DKE软件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弥散(RD)、轴向弥散(AD)、各向异性(FA)、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图,按梗死发生部位(皮质、白质、基底节区)将病人分为三组,选取急性脑梗死部位为感兴趣区,同时测量感兴趣区及镜像区各参数值,对脑梗死部位与镜像区各参数值进行对比;计算基于MD与MK图的CNR值,对各组内基于MD与MK图的CNR值进行比较。结果:与镜像侧对比,三组脑梗死区域MD、RD、AD值均减低,FA、MK、KA、RK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质脑梗死组,MK图的CNR值高于MD图的CNR值(P=0.021),白质脑梗死组MK图的CNR值与MD图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基底节区脑梗死组MK图的CNR值低于MD图的CNR值(P=0.001)。结论:DTI及DKI技术均可敏感地检测到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在对皮质脑梗死的测量中,DKI比DTI成像能显示更多的组织信息及微观结构改变,在对白质脑梗死的测量中,两者间无明显差异,在对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测量中,DTI则更具优势。
陈慧铀冯源陈谦毛存南王鹏苏文张颖冬周俊山殷信道王丽萍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脑梗死
减少采样b值对正常成人脑组织扩散峰度成像结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对比扩散峰度成像(DKI)3b值与5b值扫描方法,探寻减少采样b值对正常成人脑组织DKI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名正常成人的DKI 3b值与5b值扫描数据,利用DKE软件生成平均扩散峰度(MK)、各向异性分数(FA)及平均扩散系数(MD)参数图,选取双侧灰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背侧丘脑)及双侧白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内囊后肢、放射冠、大脑脚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并比较3b值与5b值ROI MK、FA及MD参数值。结果 DKI 3b值与5b值扫描的MK、MD、FA参数图在双侧脑灰质及白质不同ROI参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减少采样b值,可以明显减少DKI数据扫描时间,且不影响对DKI结果的测量。
陈谦陈慧铀冯源卓芝政毛存南王鹏苏文殷信道孙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信号特点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成像方法,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和信号特点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4月32例有临床症状的MCA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均行...
张丹凤陈慧铀姜亮毛存南苏文王鹏殷信道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
基于颅脑MRI的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评分与深髓静脉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基于颅脑MRI探讨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评分和深髓静脉(deep medullary veins,DMV)评分的关系,为研究EPVS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18例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在T2WI图像上,根据EPVS数量对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进行EPVS评分(0~4分)。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上,将脑叶分区为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枕叶6个区域,根据DMV信号的显著和连续性进行DMV评分(0~3分),并将各区域的评分求和作为DMV总分(0~18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DMV评分和EPV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EPVS等级评分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元有序回归分析探讨EPVS的影响因素。结果:半卵圆中心EPVS评分和DMV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2)=0.015,P=0.191);基底节区EPVS评分和DMV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2=)0.558,P<0.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DMV评分在基底节区EPVS不同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DMV评分与基底节区EPVS评分独立相关。结论:基底节区EPVS评分与DMV评分呈正相关,年龄、高血压、DMV评分是基底节区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
苏文姜海龙陆小妍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T2WI基底节区MRI
基于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的MRI预约调度优化研究
2025年
目的:优化MRI检查的预约调度方式,为解决MRI检查资源优化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对医院影像科MRI检查流程进行实地调研,建立分时段的MRI检查预约规则仿真模型。以MRI检查时间、患者迟到时间的经验分布作为输入参数,以患者等待时间、医生加班时间和设备空闲时间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目标函数,优化MRI检查分时段预约调度规则。基于多种群分进化算法确定最优时间槽长度和各时间槽预约部位数量,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预约调度规则对参数变化的响应。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最优时间槽长度为15 min,在患者迟到率和设备数量变化时,优化规则的抗干扰性明显优于现行规则。结论:基于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的MRI预约调度优化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MRI检查的工作效率。
陆小妍刘成友徐佳苏文
关键词:MRI检查
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7日至2018年1月20日期间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5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CT技术、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的肿瘤部位检出符合率高于常规CT检查(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能够准确诊断胰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苏文
关键词:128层螺旋CT胰腺癌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重构方式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亚洲缺血性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据报道,我国约有46.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由ICAD引起,并且相关的脑血管事件每年的复发率高达17.1%~38.2%。
张丹凤陈慧铀张卫东孙军毛存南苏文王鹏殷信道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重构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脑血管事件ICAD
高分辨率磁共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信号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和信号特点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32例有临床症状的MCA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进行常规头颅MR扫描和MCA狭窄处黑血技术T1WI、T2WI扫描。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位置分为前壁、下壁、后壁、上壁;依据弥散加权图像上MCA供血区有无高信号分为急性脑梗死、无急性脑梗死。统计斑块的好发部位;比较急性脑梗死与无急性脑梗死之间高信号或混杂信号斑块数目的差异。结果 32例图像用于分析,斑块的分布情况为前壁13例、下壁7例、后壁4例、上壁4例,余4例为管腔完全闭塞,各分布部位的相应急性脑梗死例数为2、2、3、4,位于上壁或后壁的斑块较前壁或下壁斑块更易引起急性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急性脑梗死15例,T1WI或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有8例;无急性脑梗死17例,T1WI或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有2例,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血管前壁、下壁,但位于上壁或后壁斑块更易引发脑梗死;高信号或混杂信号斑块更多见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与其不稳定性有关。
张丹凤陈慧铀张卫东孙军毛存南苏文王鹏殷信道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
双参数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双参数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侧支循环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5例AIS患者的多模态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数据。根据梗死灶在双反转时间(inversion time,TI)(1500 ms、2510 ms)的ASL灌注情况,将AIS患者分为3组:早期高灌注组(G1,n=8)、晚期高灌注组(G2,n=6)及非高灌注组(G3,n=21)。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ASITN/SIR)侧支循环评价系统对侧支循环状态进行评估(侧支循环良好:3~4级;侧支循环不良:0~2级),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出院后3个月预后进行评估(预后良好:≤2分;预后不良:>2分)。最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组患者侧支循环差异及预后情况。结果与G3组相比,G1和G2组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低(G1:2.38±1.69;G2:7.33±1.37;G3:14.81±4.86)、侧支循环良好比例较高(G1:100.00%;G2:83.33%;G3:38.10%)、预后良好比例较高(G1:100.00%;G2:50.00%;G3:42.86%)。G1组和G2组两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无明显差异(100.00%vs.83.33%;P=0.180),但G1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G2组(100.00%vs.50.00%;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G1、G2、G3三组与侧支循环分级呈正相关(r=0.720;P<0.001),与预后mRS评分呈负相关(r=-0.843;P<0.001)。结论双TI的ASL成像能有效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制订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姜海龙苏文陈慧铀陈宇辰陈国中殷信道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双参数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侧支循环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