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波
- 作品数:48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翻译prestation,理解莫斯
- 2019年
- 莫斯的《礼物》作为人类学的经典作品,自问世后便持续引发讨论,从对其中的一个关键词prestation的不同理解和译法出发,探讨英文译本在选择保留原词或是译作service时的考量以及中文译本在选用"呈献""给予""供给"或"报称"等词汇来阐释prestation时译者对莫斯思想的再思考。这些不同的译法和概念的使用所表达的都是莫斯思想的一个方面,而要更加全面地理解莫斯,则需要回归他所处的语境,体会选用prestation这一古老词汇背后所包含的社会关怀。
- 黄剑波姚雨萌
- 关键词:涂尔干礼物互惠
- 日常生活与人类学的中国思想资源
- 2019年
- 现代人类学是一门主要从西方思想传统中,面对不同的时代问题和社会议题,综合了不同的国家传统以及人类学家的个人经历所逐渐发展出来的一门学科。我们承认这个历史,因此也重视这些学界前辈的努力,作为我们继续思考的基础和思想资源。也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在这个质疑传统、去除中心的时代精神下,仍然费时费力地从学科之外或之上来重新考量作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的人类学的思想发展史。
- 黄剑波赵亚川
- 关键词:现代人类学
- 与“痒”共存——滇边地区自愿戒毒者的身体、欲望与生活被引量:1
- 2021年
- 毒品的流通与滥用在世界范围内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特别是西南边境地区也未能幸免。因毒品所引发的成瘾与戒毒的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长期的关注、讨论乃至干预。从戒毒者的主体视角出发,基于对云南边境地区一家福音戒毒中心的民族志调查,记录报道人从吸毒到戒毒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叙事。他们在不同语境下反复使用“痒”这个词,至少可以辨识出这个关键词具有“身体之痒”和“社会之痒”两个层面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可见毒品作用于他们的肉体之上所引发的身体创伤以及生活秩序的打乱;在第二个层面上则通过隐喻意味的“痒”,展现身体如何承载社会转型和时代的记忆。在对戒毒者生命经历的探讨中,引入欲望这一角度,从主位视角分析个体的经历如何通过身体感、欲望与社会相连接,探究来到福音戒毒中心的个体如何通过文化和信仰的力量处理自身的欲望,以期能为毒品问题带来新的观察视角。
- 姚雨萌黄剑波
- 关键词:欲望
- 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人类学历来就关注宗教问题,人类学的中国研究当然也会关注中国宗教问题。长期以来,西方人类学对中国宗教的研究,是将中国与中国宗教作为他者而研究。在这种汉学(或中国)研究范式下,他们的中国宗教研究表现出这样的特点:透过宗教,理解中国及中国社会。中国学者的中国宗教研究主要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学科进路:宗教学进路的宗教人类学与人类学进路的宗教人类学。不同于前者旨在认识宗教本身的是,人类学进路的中国宗教研究更多的是以宗教为切入口,文化、社会才是其真正的关怀。人类学的中国宗教研究应同时关怀到宗教、人类学、中国三个维度,将宗教视为生活中的宗教,观察宗教信徒具体如何实践宗教,如何形成对宗教的理解,以期呈现更为普遍性关于宗教、关于人性的探讨和认识。
- 黄剑波
- 关键词:宗教人类学研究维度
- 超自然象征的伦理功能:蒂利希对杨庆堃的影响
- 2023年
- 蒂利希的超自然象征理论深刻形塑了杨庆堃关于中国宗教的功能判断,这至少反映在三个层面:第一,蒂利希的宗教类型说及其象征理论,影响了杨庆堃对儒学特质的判断,也奠定了其作品中宗教发挥伦理功能的象征机制;第二,蒂利希关于儒学和独立宗教之间实现象征合作的历史判断,主导了杨庆堃对中国政教关系模式及其内在动力机制的分析;第三,帝制中国通过神灵敕封来实现宗教治理、构建伦理认同的政治技艺,也仰赖于蒂利希所说的——超自然象征的社会心理基础。
- 黄剑波梅汝阳
- 关键词:伦理功能蒂利希
- 批判实在论:重返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的关怀及延展思考被引量:7
- 2023年
- 与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学所提供的碎片化知识难以产生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思考。那一时代的研究固然有其本身的严重局限,但基于实在论的立场和聚焦于人的核心关怀也促成了一种与人及现实中的人文、自然状态紧密结合的视角,对于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的人类学深受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影响,对现代主义时期的那种还原主义的理性主义及实证主义进行了深刻和有效的批判,指出了那种自以为是的简单实在论的问题和局限。但这种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建构性、历史性、偶然性、语境性的过度强调,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实在的相对化,以及对实在的可知性的质疑,甚至进一步消解掉了实在的“实在性”。因此,有必要带着批判意识重返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的关怀,借用批判实在论的进路,一方面坚持实在论的立场,一方面带着强烈的批判意识拒绝那种自以为是的简单实在论。这样一种实在论的回归,或许能够重建人类学对于根本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继续生产出新的更具影响力的知识。
- 黄剑波
- 关键词:批判实在论西方人类学后现代实证主义
- 湘西“玩菩萨”仪式中的具身认知过程与仪式效验——兼论仪式表征理论的局限
- 2024年
- 近年来,仪式效验越来越为仪式研究学界重视,并在理论层面有所推进,其中皮埃尔·斯米特的“心智陷阱”说尤为值得讨论。它虽然为仪式效验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认知路径,但此一解释并不充分,且其中有关“陷阱”和“想象世界”的表述依然传递出“仪式并非那么真实”的含义。在湘西“玩菩萨”仪式中,以仪式专家梯玛为核心的仪式唱诵,主要参与者的身体动作与姿势以及对仪式物品的操作展现出一个具身认知的过程,以使敬奉的诸神接受事主提供的“钱财纸火”,从而帮助事主一家从“该神账”的人顺利转变为“还了神愿”的人,最终实现仪式效验。换言之,仪式中的具身认知过程与仪式效验的实现有紧密关系。这项分析一方面反思了斯米特“心智陷阱”理论的缺陷并有所补充和推进,另一方面也深化了仪式效验讨论对于仪式研究中表征理论的质疑和突破。
- 黄剑波孙攀搁
- 物质性与身体:一项人类学的朝圣研究
- 2025年
- 本文运用“体验人类学”的视角,强调宗教信仰的物质性与感官体验的相互交织。从“内知”的视角出发,探讨朝圣作为全身心信仰体验的过程,特别关注物质性和身体在朝圣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佘山朝圣的个案,从物质性和身体两个维度切入,认为朝圣不仅是身体在进行时空流动,更是信仰通过感官与物质载体转化为具身体验的过程。在此,朝圣者的身体被赋予多重含义,具身地与超越性他者建立联系。主客体的界限在此被模糊,从而使得朝圣成为一种“可渗透的身心”体验。同时,宗教圣物、信徒的身体、教义、信仰以及个体经验的共构,使得佘山朝圣在信徒的具体行动中不断被赋予神圣性。
- 黄剑波黄剑波
- 关键词:宗教体验物质性身体
- 基督徒见证的事实、意义与阐释——兼及口述史与宗教研究
- 2015年
- 对于宗教研究者来说,可能都注意到见证,特别是归信见证在基督徒中特别常见。无论是在具体的地方教会的聚会中,还是在网络论坛中,或是成文作品中,见证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基督教被认为是一种见证式的宗教。因此,见证对于理解基督教非常重要,归信见证则对于理解基督徒的归信原因、过程及机制非常关键。而归信是宗教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进路的宗教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
- 黄剑波
- 关键词:TESTIMONYORALMEANING
- 从动态保护到照料: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另一种思路
- 2025年
- 针对农作物地方品种,无论是主流的在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模式,还是农业文化遗产所提倡的动态保护理念,虽有助于改善它们迅速消失的处境,但也都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云南省红河县切龙中寨水稻地方品种的案例中,照料理念承认非人类他者的能动性,强调在主客体之间难以做出先验区分,而是多重行动者共同展开的关系过程,并依赖于异质性的时间观念。照料理念的这些特点不仅是对动态保护的反思和深化,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黄剑波孙攀搁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