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义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依达拉奉
  • 2篇出血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多巴
  • 1篇多巴丝肼
  • 1篇血清IL-6
  • 1篇血清炎性因子
  • 1篇血清炎症
  • 1篇血清炎症因子
  • 1篇血小板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指标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指标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罗亨勤
  • 4篇张义
  • 4篇钟璐
  • 1篇田松琴

传媒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早期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对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早期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对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HICH患者,按入组序列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内压、止血、脱水、神经营养药物等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脑出血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天、7天及14天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NO、MAD、SOD水平。结果:(1)两组治疗第3天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时,治疗第7天、第14天下降,且低于第3天,第14天低于治疗前,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治疗第3天血清NO、MA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时,治疗第7天、第14天下降,且低于第3天,第14天低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第3天<第7天<第14天,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血清NO、MA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早期治疗老年HICH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损伤。
钟璐田松琴张义罗亨勤
关键词:依达拉奉高血压性脑出血炎性因子氧化应激
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分析探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71例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6)。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NMSQuest)评分小于对照组,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
钟璐张义罗亨勤
关键词:多巴丝肼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CD63及CD62p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部性脑或者视网膜功能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短暂性失语,甚至导致患者瘫痪、感觉障碍等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消极影响[1]。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使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2]。
钟璐张义罗亨勤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
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及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蛛网膜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蛛网膜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镇静、吸氧、降压、止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IL-6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73%)高于对照组(76.3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VPMCA)及椎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VPVA)水平和血清IL-6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PMCA及VPVA水平和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能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优于马来酸桂哌齐特单独治疗。
钟璐张义罗亨勤
关键词:依达拉奉马来酸桂哌齐特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