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琼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对桡动脉压迫止血致皮肤受损效果观察
- 边东达张小琼李海涛黄冀娜杨青云石奇松王喜卓张国英俞红赵志英
-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采用充气止血绷带以压迫阻断血流而达到止血目的,因患者术前及术后均需强化抗凝,故需加压过紧、时间过长,否则易引起穿刺部位出血,进而对患者腕部造成重压,极易致患者术后腕部出现皮肤水泡、肿胀、淤血、破...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加压止血器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加压止血器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128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加压型止血器止血,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局部循环障碍、穿刺局部血肿及皮肤损伤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护理.结果经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心理疏导、局部重新加压止血及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贴敷等措施,所有患者并发症均有所改善.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加压止血器的并发症,改善止血效果.
- 张小琼边东达李海涛黄冀娜杨青云石奇松王喜卓张国英俞红赵志英
- 关键词:桡动脉介入诊疗血肿皮肤损伤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 2025年
-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收集的98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训练集(690例)及验证集(296例),使用训练集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依据AMI患者是否并发ACI发生分为AMI+ACI组(68例)及AMI组(6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并发ACI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AMI并发ACI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霍斯默-莱梅肖(Hosmer-Lemesho,H-L)拟合优度检验及决策性曲线检验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AMI+ACI组患者的年龄≥70岁、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心房颤动(房颤)及血肌酐浓度>133μmol/L患者比例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5.007,95%CI:2.625~9.550)、糖尿病(OR=5.793,95%CI:3.013~11.136)、高血压(OR=5.881,95%CI:3.030~11.416)、房颤(OR=4.492,95%CI:2.147~9.399)及血肌酐(OR=7.368,95%CI:3.823~14.200)是AMI并发AC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训练集及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5%CI:0.875~0.921),0.874(95%CI:0.831~0.910),显示模型区分度较好,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分别为χ2=3.139,P=0.791,χ2=2.767,P=0.837,显示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好,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房颤、血肌酐是AMI患者并发ACI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准确度,临床净获益较高。
- 宋岳涵张小琼孙雪
- 关键词:心肌梗死脑梗死
- 康惠尔透明贴对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康惠尔透明贴治疗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肤损伤恢复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皮肤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撤去桡动脉压迫器后对伤口进行碘伏消毒,3L敷贴包扎;观察组撤去桡动脉压迫器后用碘伏涂擦,再贴敷康惠尔透明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伤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伤口皮肤恢复效果好。
- 李海涛张小琼边东达
- 关键词:康惠尔透明贴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皮肤损伤
-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痛中心模式下的STEMI患者1412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81例)及预后良好组(133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效能。另选取2024年2月—2024年7月173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胸痛中心模式下的STEMI患者为验证组(性别、年龄、Killip分级、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与1412例STEMI患者具有可比性),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胸痛中心模式下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率为5.74%(81/1412)。合并糖尿病(OR=4.535,95%CI:2.526~8.143)、Killip分级Ⅲ~Ⅳ级(OR=3.260,95%CI:1.036~10.258)、发病至就诊时间长(OR=1.104,95%CI:1.101~1.108)和高血清YKL-40水平(OR=1.116,95%CI:1.023~1.218)是胸痛中心模式下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血红蛋白水平(OR=0.985,95%CI:0.978~0.992)、优化胸痛中心质量管理(OR=0.393,95%CI:0.259~0.595)是胸痛中心模式下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均P<0.05)。内部、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及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合并糖尿病、Killip分级、发病至就诊时间、血红蛋白水平、血清YKL-40水平、是否优化胸痛中心质量管理是胸痛中心模式下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校准度及临床效用良好,可用以指导预后不良的评估及决策制定。
- 宋岳涵张小琼孙雪赵小辉
- 关键词: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
- 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的预防及肾保护作用探讨
- 2020年
- 探讨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的预防及肾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共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匹伐他汀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Scr、β2-MG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清Cys C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IN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对比剂剂量、血常规、用药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Scr、β2-MG、Cys C的水平显著高于试验组,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CIN的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保护肾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
- 张小琼祖玉刚
- 关键词:匹伐他汀乙酰半胱氨酸对比剂肾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
- 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PCI患者对比剂肾功能损伤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对PCI患者对比剂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PCI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匹伐他汀干预组(A组)、NAC干预组(B组)、未干预对照组(C组)和匹伐他汀联合NAC干预组(D组)各50例。术前2 d、术后3 d、术后7 d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酐(Cr)、胱抑素C(Cys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以及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2 d比较,术后3、7 d四组血清Cr、CysC、ox-LDL、Hcy水平均升高(P均<0.05);术后3、7 d四组比较,D组血清Cr、CysC、ox-LDL、Hcy水平低于A、B、C组(P均<0.05)。与术前2d比较,术后7 d四组PCI患者e GFR均降低(P均<0.05);术后7 d,D组e GFR水平高于A、B、C组(P均<0.05)。血清oxLDL、Hcy水平与e GFR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639、-0.577,P均<0.05)。A、B、C、D组术后7 d发生CIN分别为2例(4.0%)、3例(6.0%)、6例(12.0%)、1例(2.0%),D组CIN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匹伐他汀联合NAC可有效降低PCI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肾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
- 祖玉刚赵淑君张芳陈春红贾辛未解俊敏张小琼范学秀文艳彬胡素欣
- 关键词:匹伐他汀乙酰半胱氨酸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比剂肾病
- 瑞马唑仑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RE)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I/R模型组、RE低、中、高剂量组(RE-L、M、H组)、Yes相关蛋白(YAP)抑制剂维替泊芬(verteporfin)组。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TTC染色评估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组织Hippo/YAP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心肌结构破坏,心肌细胞减少,LVFS、LVEF降低,YAP表达显著降低,血清LDH、CK-MB、cTnI水平、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p-MST1/MST1、p-LATS1/LATS1、p-YAP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RE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LVFS、LVEF升高,YAP表达显著升高,血清LDH、CK-MB、cTnI水平、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p-MST1/MST1、p-LATS1/LATS1、p-YAP表达显著降低(P<0.05);YAP抑制剂verteporfin组逆转RE对MI/R大鼠心肌损伤的改善。结论RE可能通过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改善MI/R大鼠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和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损伤。
- 甄磊张懿兰王晓娜张小琼
- 关键词: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