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贝贝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合金
  • 3篇团簇
  • 2篇设计方法
  • 2篇微量元素
  • 2篇固溶
  • 2篇固溶体
  • 2篇合金成分
  • 2篇合金化
  • 2篇高温抗氧化
  • 2篇高温氧化
  • 2篇TA
  • 2篇TI
  • 2篇TI合金
  • 1篇弹性模量
  • 1篇导电
  • 1篇导电率
  • 1篇第二相析出
  • 1篇短程
  • 1篇多元合金
  • 1篇多元合金化

机构

  • 9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9篇姜贝贝
  • 8篇董闯
  • 8篇王清
  • 3篇张瑞谦
  • 2篇唐睿
  • 1篇车晋达
  • 1篇陈国清
  • 1篇孙立贤
  • 1篇李冬梅
  • 1篇李晓娜
  • 1篇徐芬
  • 1篇张军政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量元素(Hf/Ta/Nb)添加对近α-Ti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解析典型高温近α-Ti合金Ti 1100成分,进而在此基础上添加Hf、Ta和Nb元素进行合金化,形成成分通式[Al-(Ti_(13.7)(Zr/Hf)_(0.3))](Al0.69Sn_(0.18)Si_(0.12))(Mo/Ta/Nb)_(0.03))。合金组织结构分析和高温抗氧化性结果表明:Hf元素的添加并未改变合金的结构和组织,在此基础上,不同配比的Ta和Nb替代Mo时合金由片层转变β组织转变为等轴α组织;系列合金在800℃下,Hf替代Zr后合金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Ta和Nb进一步合金化后合金的抗氧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其100 h后的氧化质量增加约为(2.2±0.2)mg/cm^2。
车晋达姜贝贝王清张瑞谦唐睿陈国清董闯
关键词:高温氧化
高硬导电Cu-Ni-Si合金成分规律被引量:5
2019年
用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设计了系列用于制作引线框架的Cu-Ni-Si合金。在Cu含量小于95%的浓溶质区,采用单团簇模型[(Ni2/3Si1/3)-Cu12]Cu1~6设计合金成分;在Cu含量大于或等于95%的稀溶质区,采用双团簇模型{[(Ni2/3Si1/3)-Cu12]Cu3}A+{[Cu-Cu12]Cu3}B设计合金成分。利用XRD、OM、TEM、Vickers硬度计、电导率测量仪等实验获得Cu-Ni-Si合金的成分规律。结果表明,在Cu-Ni-Si合金的成分范围内存在Cu含量为95.0%~95.8%的成分敏感区,此区间内合金同时存在时效析出强化和调幅分解强化,致使Vickers硬度突然增加,导电率降低,两者变化趋势相反,且与成分之间无规律性依赖关系。成分敏感区前后的浓溶质区和稀溶质区的合金中,不存在调幅分解强化,Vickers硬度(H)随Cu含量(CCu)增加而减少,分别满足H=-12.6CCu+1362.7和H=-26.2CCu+2777.3的线性关系;相应的导电率(σ)随CCu的线性增加关系分别为σ=0.2CCu+28.6和σ=5.2CCu-466。
李冬梅李冬梅姜贝贝李晓娜王清
关键词:CU-NI-SI合金导电率
基于团簇模型的多元钛合金成分设计与结构稳定性
合金成分设计对于研发高性能复杂合金材料至关重要,是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对于以固溶体结构为基体的实用工程合金而言,其典型的局域结构特征就是溶质原子分布存在化学短...
王清姜贝贝董闯
关键词:固溶体TI合金
[(Mo,Sn)-(Ti,Zr)14]-Nbx系列合金β稳定性研究及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β-Ti合金由于其具有低的弹性模量、高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1].β-Ti合金的弹性模量低至40~80GPa,如Ti-35Nb-7Zr-5Ta[2],Ti-29Nb-13T...
姜贝贝王清董闯
微量Ta和Zr对Fe-Cr-Al系不锈钢高温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用团簇成分式方法对Fe-Cr-Al-Mo-Nb合金进行成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Fe-Cr-Al三元基础成分式Fe_(75)Al_(9.375)Cr_(15.625)(at.%),进而添加Mo、Nb、Ta和Zr元素替代部分Cr元素。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设计的母合金锭,然后进行1200℃/2 h固溶处理,进而在800℃进行多道次热轧成板,再进行800℃/24 h时效处理,最后在不同温度进行高温固溶处理,研究了微量元素添加对合金高温组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800℃/24 h时效的Mo/Nb/Ta/Zr合金化样品,第二相(Laves相)粒子均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中。1000℃/1 h再固溶处理,使系列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发生回溶,至1200℃/1 h固溶后只含有Mo/Nb的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已全部溶入到基体中,而在Ta和Zr微合金化的样品中仍有第二相粒子存在于基体的晶界处,有效抑制了基体晶粒在高温下异常长大,从而提高基体的组织稳定性和合金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张军政温冬辉姜贝贝张瑞谦王清董闯
关键词:铁素体不锈钢合金化第二相析出
基于固溶体短程序结构的团簇式合金成分设计方法被引量:6
2017年
合金成分设计对于研发高性能复杂合金材料至关重要,是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总结了合金研发中常用设计方法的应用领域及存在的局限性,包括Hume-Rothery规则、电子理论、当量法、计算机模拟等.详细介绍了我们提出的基于固溶体局域短程序结构的团簇成分式设计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团簇加连接原子稳定固溶体结构模型基础上,其在不同复杂合金体系中的成功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普适性,为多元复杂合金成分设计提供了一种简单、精确的途径.
姜贝贝王清董闯
关键词:固溶体
微量元素添加对Ti1100合金的高温抗氧化及耐蚀性能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固溶体合金中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解析了典型高温近α-Ti合金Ti1100的成分,其团簇成分式为[Al-(Ti_(13.7)Zr_(0.3)](Al_(0.69)Sn_(0.18)Mo_(0.03)Si_(0.12)。在此基础上,采用相似元素替代原则设计了微量元素Hf、Ta和Nb添加的系列合金成分,即[Al-(Ti_(13.7)Zr_(0.15)Hf_(0.15))](Al_(0.69)Sn_(0.18)Si_(0.1)(Mo/Ta/Nb)_(0.03))。对该系列合金进行950℃,1h固溶+560℃,6h时效处理,然后进行组织结构、硬度、抗高温氧化及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Zr_(0.15)Hf_(0.15),合金与参比合金具有相同片层β转变组织,而在此基础上Ta和Nb的添加会使合金中产生大量等轴α组织;但组织的改变对系列合金的显微硬度影响不大,介于3300~3700MPa。650℃氧化100 h后系列合金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氧化增重小于1.0mg/cm^2,而在800℃氧化100h后,添加Hf、Ta、Nb元素的合金氧化增重明显低于Ti1100合金,氧化层厚度为23~27μm,且氧化层致密,其中[Al-(Ti_(13.7)Zr_(0.15)Hf_(0.15))](Al_(0.69)Sn_(0.18)Si_(0.1)Ta_(0.015)Nb_(0.015))合金具有最优的抗高温氧化性能,800℃,100h后的氧化增重仅为2.6mg/cm^2。此外,该系列合金在在3.5%NaCl溶液中也具有较好的耐蚀性。
车晋达姜贝贝王清董闯陈国清张瑞谦唐睿徐芬孙立贤
关键词:合金设计微量元素高温氧化
低弹性模量β-[(Mo0.5Sn0.5)-(Ti13Zr1)]Nb1合金的结构稳定性
β-Ti 合金具有低的弹性模量、高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然而由于其低的β 稳定性使其特别容易在冷却过程中和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变。
姜贝贝王清董闯
基于团簇结构模型的多元Ti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和性能研究
Ti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低的弹性模量、优良的抗疲劳和蠕变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等,从而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石油化工等重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满足愈发苛刻的使役性能,目前高性能Ti合金朝着多组元合金化发展,但多元合金化势必...
姜贝贝
关键词:钛合金多元合金化稳定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