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内膜异位症程序性细胞死亡和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 2025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现代妇产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该病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盆腔包块、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EMT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育龄期及青春期女性生殖、心理健康。但EMT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病程缠绵难愈,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医药治疗EMT取得长足发展,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由多种生物分子协调介导的、具有特定信号级联反应细胞死亡模式,目前已知的PCD过程主要包括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铜死亡等,均在EMT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药调控PCD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多机制的策略治疗EMT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缺乏中医药调控PCD治疗EMT总结性综述。该文基于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铜死亡等5种PCD过程对中医药治疗EMT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防治EMT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张作良王婉润李雯韩雪陈晓红苏楠刘会玲武权生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自噬
- 青春期卵巢幼稚型颗粒细胞瘤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颗粒细胞瘤(GCT)属于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一般单侧发病,产生雌激素,临床症状主要以性早熟、月经不调、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为主,具有个体差异性;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JGCT)在临床上比较罕见,约占5%[1]。尽管大多数JGCT患者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可在早期阶段得以诊断,并且通过手术治疗、追加化疗得以控制,但是JGCT有部分患者青春期发病,患者有生育诉求。在控制疾病进展过程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需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本文回顾研究了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并且回顾了关于JGCT的临床指南及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 刘君娟任睿韩雪苟元凤火夏琴刘会玲
- 关键词:卵巢肿瘤青春期卵巢颗粒细胞瘤化疗
- 分子对接在筛选抗宫颈癌药物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下,五年生存率显著下降,因此研发新型抗宫颈癌药物对于治疗宫颈癌有重大的意义。分子对接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筛选药物有效成分、发现药物作用于肿瘤的靶点以及探索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分子对接技术在抗宫颈癌药物筛选、抗肿瘤靶标确定方面以及抗宫颈癌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为筛选抗宫颈癌药物及新药研发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 王丹张文艳罗仁洁陈元静韩雪曲波冯石芳聂夏子刘会玲
- 关键词:宫颈癌分子对接
- 腺病毒介导的IL-28B联合3-溴丙酮酸对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目的:1.构建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价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28B联合3-溴丙酮酸对小鼠宫颈癌移植瘤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2.应用克隆技术将IL-28B的基因序列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上。方法:1.(1)培养小...
- 韩雪
- 关键词:宫颈癌TREG移植瘤PPIC9K
- 文献传递
-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妇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的宫颈癌术前患者2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24例和健康者29例(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通过对Treg细胞表面标记物CD_4^+、CD_(25)^+及转录因子Foxp_3^+的标记以及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术前、宫颈癌术后及健康人患者血中CD_4^+CD_(25)^+Foxp_3^+Treg的百分比分别为(4.012±0.784)%、(1.915±0.508)%、(0.643±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_4^+CD_(25)^+Foxp_3^+Treg细胞的增加可能影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效应,发生免疫逃逸而致瘤。
- 韩雪李雯李明锦朱慧慧刘会玲
- 关键词:宫颈癌TREG免疫反应
- 宫颈癌发病因素分析与免疫学治疗概述被引量:3
- 2019年
- 宫颈癌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宫颈癌的发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其癌前病变期也较长,如果临床上及时得到治疗,其预后较为理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免疫学治疗已成为宫颈癌最常见的治疗模式。因此,宫颈癌发病因素及免疫学治疗概况是该领域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 刘君娟苟元风周利军韩雪李雯刘会玲
- 关键词:宫颈癌发病因素免疫学治疗
- ENO1单克隆抗体抗宫颈癌干细胞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 刘会玲甄洁玉蒋洪云韩雪李雯刘君娟苟元凤火夏琴杨小娟李娜裴亚萍
- 1.课题背景: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及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治愈率低。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是肿瘤复发及侵袭转移的主要原因。有氧糖酵解是宫颈癌的主要获能方式,研究发现,糖酵解是低分化肿瘤干...
- 关键词:
- 关键词:宫颈癌肿瘤治疗肿瘤细胞
- IL-28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基因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基因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及宫颈癌术前(术前组)、术后(术后组)患者各30例,并选取成年健康体检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取各组外周静脉血,采用PCR技术扩增IL-28B (rs12979860、rs8099917)的特异性片段,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其基因型、等位基因;应用RT-qPCR法测定外周血IL-28B mRNA。结果 IL-28B rs12979860、rs8099917位点基因型、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SIL组、HSIL组、术前组及术后组外周血IL-28B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宫颈癌患者中,术后组IL-28B mRNA水平高于术前组(P<0.05),术前组及术后组无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IL-28B mRNA水平均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 IL-28B基因rs12979860、rs8099917位点的SNP可能与宫颈癌发病无关,而IL-28B mRNA低水平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李雯甄洁玉周利军苟元凤韩雪刘会玲
- 关键词:宫颈癌单核苷酸多态性
- IL-28B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 2016年
- 白介素28B(IL-28B)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也被称为干扰素λ(IFN-λ),作用机制类似于IFN-α,通过诱导其受体异二聚体化,活化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免疫调节等生物作用。最近研究发现,IL-28B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IL-28B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与肿瘤的关系,探讨IL-28B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 韩雪李雯李菲刘会玲
- 关键词:肿瘤
- IL-10、IFN-γ与HPV相关性宫颈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其发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密切相关。IL-10是参与免疫抑制和炎症反应的因子,IFN-γ则介导细胞免疫应答,是抗病毒感染的主要细胞因子。近年来众多宫颈癌免疫学研究表明,HPV感染与IL-10、IFN-γ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可能促进HPV的持续感染,甚至疾病的进展。
- 李雯韩雪刘会玲
- 关键词:HPVHR宫颈癌IL-10I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