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军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1
供职机构:邯郸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5篇血管
  • 5篇眼底
  • 5篇荧光
  • 5篇脉络膜
  • 4篇断层扫描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相干断层扫描
  • 4篇脉络膜视网膜
  • 4篇病变
  • 4篇病例
  • 4篇病例报告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渗出
  • 3篇渗出性
  • 3篇膜炎
  • 3篇光相干断层扫...

机构

  • 15篇邯郸市眼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张树军
  • 6篇王艳娜
  • 4篇王根生
  • 4篇杨林青
  • 3篇陶绍武
  • 3篇李荣花
  • 2篇梁娜
  • 2篇吕爱国
  • 1篇申然
  • 1篇杜丽敏
  • 1篇鲍领芝
  • 1篇王瑞红
  • 1篇陈宁
  • 1篇季红英
  • 1篇史伟
  • 1篇郝丽莎
  • 1篇武静
  • 1篇王自强

传媒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周边鱼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2025年
患者女,20岁。因左眼眼前黑影飘动3 d,于2023年5月7日到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眼科检查:双眼轻度上睑下垂(图1A)。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6、18 mm Hg(1 mm Hg=0.133 kPa)。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双眼视网膜环周呈灰白色“鱼鳞样”改变(图2A,2B)。眼底红外光(IR)检查,双眼视网膜周边部弥漫“鹅卵石样”弱荧光环周强荧光(图2C,2D)。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双眼环周边部“鱼鳞样”强荧光(图2E,2F)。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双眼外层视网膜层间弥漫点状强反射信号,脉络膜血管异常扩张(图2G,2H)。
张树军马菲妍
关键词:病例报告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NV分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2017年
探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图像特点。方法 对30例(30眼)经ICGA诊断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NV的患者行OCT检查。结果 CNV在活动期、恢复期、瘢痕期三期在OCT检查结果中的不同表现特征。结论 OCT能显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NV的直观图像并能观察病情进展程度。对随访病情变化有指导意义。
张树军杨林青陶少武王艳娜李荣花
关键词:光相干断层扫描
RP1L1基因变异相关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1例
2025年
患者女,38岁。因双眼不明原因中心视力缓慢进展性下降8年加重1年,于2022年8月24日到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15、0.12。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1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近红外成像(NIR)检查,双眼黄斑中心区反射信号弱(图1A,1B)。蓝光自发荧光检查,黄斑区可见强自发荧光(图1C,1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区椭圆体带(EZ)、嵌合体带(IZ)反射信号减弱、紊乱(图1E,1F)。OCT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发现,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均降低(图1G,1H)。Humphrey视野检查,双眼视野中心暗点(图1I,1J)。多焦点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双眼黄斑区中心凹尖峰振幅密度下降(图1K,1L)。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双眼各波潜伏期稍有延长(图1M,1N)。征求患者及父亲和姑姑同意后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携带RP1L1基因错义突变及NM_178857:exon4:c.2880G>T:(p.Trp960Cys)突变点位。其父亲和姑姑均无基因变异。诊断: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OMD)(图2)。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2年后患者于我院复查,OCT检查,双眼中央视网膜厚度变薄(图3A,3B)。
张树军马菲妍
关键词:病例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22年12月8~20日于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检查确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26例5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18例;年龄(33.8±8.1)岁;均为双眼发病。确诊COVID-19至出现视力下降的时间为3~6d。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红外光眼底照相(IR)、眼底自身荧光(A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视野检查分别为12、18只眼。回顾分析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结果患眼BCVA为0.25~1.0。所有患眼可见黄斑区类圆形或斑点状灰白色病灶。IR检查,黄斑区不规则“地图状”弱反射;眼底AF检查,病变相关区域斑点状荧光增强3只眼。行FFA联合ICGA检查的12只眼中,ICGA检查可见黄斑区片状弱荧光8只眼。OCT检查,所有患眼黄斑区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可见斑片状强反射,外界膜、椭圆体带部分缺失;横断面OCT检查可见视网膜OPL、ONL间“花瓣样”强反射。行视野检查的18只眼中,中心暗点15只眼。结论COVID-19相关AMN特征性表现为黄斑区斑点状或类圆状灰白色病灶;IR表现为病变区呈片状弱反射;OCT表现为OPL、ONL呈强反射;横断面OCT表现为OPL、ONL间“花瓣样”强反射。
张树军吕爱国王艳娜
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32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中的3200例患...
张树军杨林青王根生王艳娜李荣花
关键词:荧光素钠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
播散性脉络膜炎眼底自发荧光临床特征
目的 观察播散性脉络膜炎病变区域自发荧光(AF)表现特征.方法 对在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确诊为播散性脉络膜炎患者12例12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11例11只眼,均...
张树军陶绍武王根生
光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脉络膜新生血管分期观察
张树军陶绍武
静脉滴注甘露醇联合扩血管药物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杜丽敏季红英王艳娜杨林青苗慧张树军鲍领芝
项目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主要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与研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眼科最常见急重症,发病急预后差,多数患者不能及时接受上级医院专业处理而永久性失明。临床发现静点甘露醇后患者视觉恢复效果较好,其操作简单不受...
关键词: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9年
探讨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3200例患者一般资料,观察其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200例患者中,18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5.9%;其中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发生不良反应170例,荧光素钠联合吲哚菁绿同步造影发生不良反应 19例。150例为恶心呕吐,所占比例为79.36%,2例胸闷气急晕厥,所占比例为1.06%,37例皮肤荨麻疹,所占比例为19.58%。从开始注射药物到完成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注射药物1min后,年龄越小,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越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应用于眼底血管造影前,口服镇静抗过敏药物,做好护理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检查效果好。
张树军杨林青王根生王艳娜
关键词:荧光素钠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
不同分期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的变化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3-02/2024-02在我院确诊为DR患者382例382眼,依据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21例121眼)、中度组(133例133眼)、重度组(72例72眼)、增生组(56例56眼),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OCTA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收集数据,比较四组患者的RNFL、视网膜厚度以及血流密度。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增生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慢性肾病、随机血糖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随着DR分期的加重,病程逐渐延长(P<0.05)。RNFL厚度(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平均厚度)和视网膜厚度均随DR严重程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均P<0.001),中度组与轻度组下方RNFL厚度比较无差异(P>0.05)。视网膜浅层、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随DR进展显著降低(均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OCTA可精确观察到不同分期DR患者RNFL、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的变化,这三者可作为监测DR进展的敏感指标。
张树军黄帅李佳佳裴松波李钰泓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