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辉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LaFeO_3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红外辐射性能被引量:6
- 2017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型LaFe_(1-x-y)Mg_xNi_yO_3的化合物,并利用TG-DTA、XRD、SEM和XPS等对其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样品在0.2~2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较未掺杂的LaFeO_3的红外发射率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在于,掺杂离子取代铁离子进入LaFeO_3晶格中,为保持化合物电价平衡,部分Fe^(3+)转变为Fe^(4+),引入杂质能级,氧空位浓度增加,促进杂质能级吸收和氧空位吸收;掺杂引起的晶格畸变使得晶格振动吸收增强;此外,电子在Fe^(3+)和Fe^(4+)之间的极化跃迁,亦极大地提高掺杂铁酸镧的红外辐射性能。
- 刘庆生游拯国辉曾少军
- 关键词:钙钛矿掺杂吸收率红外发射率
- 钙钛矿结构B位双掺杂LaMg_(0.34)Ni_xFe_(0.66-x)O_3的红外辐射性能
- 2016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Mg^(2+)-Ni^(2+)掺杂的LaFeO_3,并对它们在近红外波段的发射率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34%(摩尔分数)的Mg^(2+)和23%(摩尔分数)的Ni^(2+)掺杂的LaFeO_3即LaMg0.34Ni0.23Fe0.43O_3在0.2~2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达到了0.966,远高于未掺杂LaFeO_3的0.446。Mg^(2+)-Ni^(2+)共掺杂能够显著提高LaFeO_3在近红外波段的发射率的原因在于Mg^(2+)、Ni^(2+)进入铁酸镧的晶格中取代Fe3+,引入了杂质能级,氧空位浓度增加,提高了杂质能级吸收以及氧空位吸收,掺杂引起的晶格畸变使得晶格振动吸收增强;此外,电子在Fe3+和Fe4+之间的极化跃迁,也增强了化合物在相应光谱区域的吸收性能。
- 刘庆生游拯曾少军国辉
- 关键词:钙钛矿掺杂吸收率红外发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