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晓晓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2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阴道
  • 2篇脱垂
  • 2篇盆底
  • 2篇子宫
  • 2篇免疫
  • 1篇蛋白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学
  • 1篇阴道前后壁
  • 1篇阴道前后壁修...
  • 1篇阴道前后壁修...
  • 1篇阴道炎
  • 1篇阴道炎患者
  • 1篇阴道子宫
  • 1篇预后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乳酸

机构

  • 5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邱晓晓
  • 3篇蔡仙丽
  • 2篇潘丹
  • 2篇王玲君
  • 2篇孔林
  • 1篇隋龙
  • 1篇孔洁
  • 1篇叶文蔚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全盆底重建术与经阴道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对盆底功能及术后复发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经腹腔镜植入Ti LOOP网片(轻型钛化聚丙烯Ti LOOP前盆底修复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与经阴道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对盆底功能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按术式分为对照组(应用传统阴式手术:阴道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43例和研究组(采用经腹腔镜植入Ti LOOP网片行全盆底重建术)49例。比较两组盆腔器官的脱垂分度、手术指标、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及性生活质量、术后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12个月,研究组脱垂分度为子宫脱垂Ⅱ度及以上的患者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比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导尿时间短,术后残余尿量少(P<0.05),住院费用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出现疼痛、尿潴留、阴道出血、膀胱受损以及切口感染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研究组的PFIQ-7得分、PFDI-20得分低于对照组,PISQ-12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腹腔镜植入Ti LOOP网片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实用性,治疗后可有效地控制并发症和复发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改善。
邱晓晓王玲君蒋梦亭蔡仙丽柴芝红
关键词:全盆底重建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盆腔器官脱垂术后复发盆底功能
乳酸菌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1
2016年
目的分析辅助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浙江台州市立医院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各100例,3种阴道炎患者均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阴道炎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每种阴道病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阴道PH值和阴道菌群密集度分布情况。结果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H值>4.5者所占的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阴道菌群密集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能够改善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常规治疗后的阴道微生态,但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值和菌群密集度影响不大。
孔林隋龙王玲君邱晓晓
关键词: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炎PH值
宫颈不同疾病患者合并HPV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状况及免疫功能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调查分析宫颈不同疾病患者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状况及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宫颈不同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宫颈炎组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4例(CINⅠ组15例,CINⅡ组17例,CINⅢ组22例),宫颈癌组24例;并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HPV感染、阴道菌群情况和宫颈分泌物CD_4^+、CD_8^+细胞数。结果研究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炎组、CIN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细菌性阴道病(BV)、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人型支原体(MH)、滴虫和霉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CD_4^+T细胞表达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CIN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T细胞表达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_4^+/CD_8^+<1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组、CINⅢ组、CINⅡ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病原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下降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潘丹蔡仙丽叶文蔚邱晓晓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疾病病原菌感染免疫功能
HN1L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液学和神经学相关1类蛋白(HN1L)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氮冻存20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于RNA提取,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N1L RNA表达水平,其余95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石蜡包埋和免疫组化染色处理,检测HN1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癌组织中HN1L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N1L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OS、RFS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组织中HN1L 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HN1L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HN1L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复发有关(P<0.05)。HN1L高表达患者OS、RFS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癌组织中HN1L高表达是术后卵巢癌患者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NM分期是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分化程度是卵巢癌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N1L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具有作为卵巢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邱晓晓潘丹蒋梦亭蔡仙丽
关键词:卵巢癌
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B细胞局部分泌免疫球蛋白A与阴道益生菌数量和感染程度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 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B细胞局部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与阴道益生菌数量、感染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106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的3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水平,辅助性T细胞2(Th2)、辅助性T细胞1与辅助性T细胞2的平衡(Th1/Th2)、B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分泌情况,阴道菌丰度,Pearson分析B细胞局部分泌IgA与益生菌数量、感染程度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有流产史、输卵管阻塞、IUD史及EMT史分别为75、36、74、47例,对照组分别为11、9、1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IL-4(19.75±6.24)pg/ml和hs-CRP(1.79±0.44)m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4(14.18±6.15)pg/ml、hs-CRP(1.48±0.34)mg/L,而IL-2(3.12±0.49)pg/ml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IL-2(3.78±0.56)pg/ml(P<0.05);病例组的Th2(2.59±0.71)%、B cell(12.59±4.06)%、Th17(6.08±1.34)%、Treg(4.31±1.05)%显著高于对照组Th2(1.62±0.53)%、B细胞(1.98±0.62)%、Th17(1.86±0.47)%、Treg(3.12±0.86)%,且Th1/Th2(5.99±1.68)%水平则低于对照组Th1/Th2(10.61±2.53)%(P<0.05);病例组患者的乳杆菌(1 896.85±289.67)%、中慢生根瘤菌(59.31±10.28)%、不动杆菌(56.31±9.89)%、酸杆菌属(7.97±2.59)%及鞘脂单胞菌(19.15±4.07)%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h1/Th2与益生菌数量和感染程度成负相关关系,而Th2、B细胞、Th17及Treg则与益生菌数量和感染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 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Th2、Th17和Treg细胞活性增强促进了IgA的产生,Th1/Th2比值下降反映了Th1免疫应答的减弱,这与炎症状态和免疫调节失衡有关,益生菌数量的减少削弱了阴道的天然防御机制,增加了感染的
孔林孔洁邱晓晓施锦梅柴芝红
关键词:子宫脱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