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胡敏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江阴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2篇小儿
  • 2篇反应蛋白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地黄
  • 1篇地黄汤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婴幼儿重症肺...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肺炎
  • 1篇支原体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治疗川崎病
  • 1篇人生长激素
  • 1篇生长激素
  • 1篇生长激素治疗
  • 1篇特发性

机构

  • 5篇江阴市中医院

作者

  • 5篇戚胡敏
  • 1篇唐林芬
  • 1篇唐雪骁
  • 1篇刘全胜
  • 1篇黄育志
  • 1篇司马燕
  • 1篇孙诗炜
  • 1篇黄芳
  • 1篇苏小慰
  • 1篇严伟
  • 1篇何蓉
  • 1篇宋锦萍
  • 1篇赵长江

传媒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1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和西药(氯雷他定+西咪替丁+双嘧达莫)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d。随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皮疹消失、腹痛和关节痛明显缓解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变化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和74.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皮疹消失、腹痛和关节痛明显缓解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HSP不仅可以迅速减轻相关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明显降低患儿的血清CRP水平,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赵长江苏小慰孙诗炜严伟刘全胜宋锦萍戚胡敏黄育志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加减过敏性紫癜C-反应蛋白
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男童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男童疗效的差异及其对骨代谢标志物、甲状腺功能、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男童80例,根据接受rhGH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每周0.26 mg/kg)、中剂量组(每周0.35 mg/kg)与高剂量组(每周0.41 mg/kg),每组男童分别为29、27、24例,根据男童治疗情况疗程为1~2年。统计并比较3组男童治疗前后身高、体重、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积分、骨密度、骨龄、骨代谢标志物[血清25羟维生素D、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结果治疗1、2年后,3组男童身高、体重、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积分、骨密度、骨龄均上升(P_(时间)<0.05),血清25羟维生素D、BAP、OC均升高,且组间与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5、P_(时间)<0.05)。随治疗时间推进,3组特发性矮小症男童血清IGF⁃1、IGFBP⁃3升高(P_(时间)<0.05)。高剂量组男童出现关节疼痛、注射部位水肿及高血糖的例数(25.00%)多于低、中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和高剂量rhGH治疗在提高骨密度、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方面更为有效,推荐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男童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剂量的rhGH进行治疗。
司马燕唐雪骁戚胡敏何蓉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8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临床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8月到2016年3月的85例小儿肺支原体感染患者,合并肺外器官损害者为观察组,未合并合并肺外器官损害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43例,对照组患儿42例,分类统计分析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情况,同时观察患儿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中,肝功能损害占比最高(67.445),显著高于血液系统损害(13.95%),心肌损害(4.65%),皮肤损害(2.33%),泌尿系统损害(11.63%)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血液系统损害,观察组患儿病症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肝功能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等肺外器官损害发生率较高,因而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这类患儿的肺外器官损害情况,避免患儿病情加重。
戚胡敏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阿司匹林50 mg·kg^(-1)·d^(-1),口服;丙种球蛋白2 g·kg^(-1)·d^(-1),静脉注射,连用14 d;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1)·d^(-1),静脉注射,第1~5天;然后给予甲泼尼龙片2 mg·kg^(-1)·d^(-1),口服,连用14 d。记录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检测2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淋巴结大、黏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WBC、ESR及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WBC、ESR及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WBC、ESR及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2/35)、2.86%(1/3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能快速缓解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炎症反应,且在严格控制甲泼尼龙剂量的情况下,不良反应较轻。
欧阳冰唐林芬戚胡敏黄芳
关键词:川崎病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C反应蛋白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2012年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气促、肺部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为主,Hassa[1]等研究认为,婴幼儿重症肺炎常合并微循环障碍和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小儿生命,死亡率高达20%,故应积极治疗。
戚胡敏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酚妥拉明婴幼儿重症肺炎临床常见疾病微循环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