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骞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病理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2篇蛋白
  • 2篇形态学
  • 2篇预后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分化
  • 2篇病理学
  • 2篇肠癌
  • 1篇蛋白磷酸酶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眼眶
  • 1篇影像
  • 1篇增殖
  • 1篇脂肪肉瘤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细胞

机构

  • 14篇滨州医学院附...
  • 5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张骞
  • 7篇王娜娜
  • 4篇曹璋
  • 2篇于宁
  • 2篇吴淑华
  • 1篇高淑红
  • 1篇王倩
  • 1篇崔敏
  • 1篇韩艳春
  • 1篇张骞
  • 1篇李红
  • 1篇王峰
  • 1篇张晓明
  • 1篇毛锡金
  • 1篇张强
  • 1篇许昌
  • 1篇张虎
  • 1篇郭兰田
  • 1篇陈庆勇
  • 1篇于洋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P1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2023年
蛋白磷酸酶是一组在人类细胞中广泛存在并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而磷酸蛋白磷酸酶催化亚基超家族是一组主要使丝氨酸/苏氨酸残基去磷酸化的蛋白磷酸酶,其中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PP1)参与了真核生物大部分的去磷酸化反应,并参与调节多种生物活动。由PPP1CA基因编码的PP1催化亚基α(catalytic subunit alpha of protein phosphatase-1,PP1A)是修饰PP1最重要的一种亚型,在多种肿瘤生存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肿瘤中也会表现出抑制作用,这使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因此,本文旨在对PP1A在多种肿瘤中关键作用进行综述,并针对其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潜力进行评价。
司航王娜娜刘素素张骞
关键词:蛋白磷酸酶癌症
PP1A与GSDME介导的结直肠癌细胞焦亡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检测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丰度,探讨PP1A与GSDME介导焦亡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PIA数据库分析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正常黏膜中PP1A蛋白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黏膜中PP1A、GSDME蛋白的表达和CD8^(+)T淋巴细胞丰度。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PP1A、GSDME和CD8^(+)T淋巴细胞丰度的相关性。结果GEPIA数据库检索显示,PP1A与GSDME的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P1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937 vs 0.643,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P1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而GSDME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5),GSDME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错配修复蛋白密切相关(P<0.05);CD8^(+)T细胞在癌浸润前沿的分布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且CD8^(+)T细胞在癌组织中的分布与p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1A与GSDME表达呈负相关(r=-0.196,P<0.05)。PP1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PP1A阴性患者(P<0.05),患者预后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PP1A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p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1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呈负相关,两者表达差异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CD8^(+)T细胞的差异性分布可能与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及肿瘤的发展相关。
司航王娜娜常文丽刘素素石文雅张骞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基于薄层CT的影像组学和形态学特征联合模型在预测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价值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薄层CT的影像组学和形态学特征联合模型在预测磨玻璃样肺腺癌中的原位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月3月经病理证实的327例肺腺癌患者(335个病灶)术前肺部CT检查图像,随机选取201个为训练集,134个为测试集。肺腺癌参照病理金标准分三种亚型,分别为AIS、MIA、IAC。评估肺癌的常规CT影像征象;应用3D Slicer软件在每个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提取851个影像特征,采用t检验和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降维。采用10倍交叉验证的方法进行过拟合,建立三种Logistic回归模型,即形态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三种预测模型效能。结果病灶的大小、类型、血管及支气管改变、CT值、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形态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95%CI 0.775~0.886)、0.842(95%CI 0.786~0.895)、0.869(95%CI 0.819~0.916),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858(95%CI 0.789~0.917)、0.872(95%CI 0.808~0.935)、0.908(95%CI 0.855~0.958);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佳。结论结合薄层CT的影像组学和形态学特征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能有效地预测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程度。
许昌刘玉霞郭兰田张强张骞张虎
关键词:肺腺癌分化程度
眼眶原发性脂肪肉瘤1例及临床病理分析
2024年
本文报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例眼眶原发性高分化脂肪肉瘤(WDLS)患者。患者为52岁男性,因“发现左眼肿物生长4年”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左眼无光感、眼眶突出、眼睑无法闭合、眼球移位固定于颞上方,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影像学示左侧眼眶内见一较大类椭圆形混杂密度影,边界尚清。入院后予左眼眶占位完整切除,病理提示WDLS。
刘素素王娜娜常文丽司航石文雅张骞
关键词:眼眶高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
DNA定量分析联合hMSH6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DNA异倍体分析与hMSH6及HPV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危型HPV-DNA检测及免疫组化hMSH6染色,分析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hMSH6表达、HPV感染情况及相关性。结果以DNA异倍体出现和中量DNA异倍体出现为活检标准,宫颈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25.86%和77.59%。提示中量以上DNA异倍体出现对宫颈病变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量、中量异倍体组hMSH6阳性率分别为75%和85.71%,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多量、中量DNA异倍体组HPV感染率分别为92.86%和76.19%,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HPV感染多量倍体异常组hMSH6阳性率为90.38%,与无HPV感染多量倍体异常组MSH6阳性率25%比较,P<0.05。结论HPV联合hMSH6检测是针对病因的检测,敏感性高。HPV感染导致hMSH6蛋白高表达,有望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王娜娜张骞高淑红吴淑华王玉堂
关键词:DNA倍体分析HMSH6HPV感染
胃腺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TUG1表达变化及其与p53蛋白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胃腺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p53蛋白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胃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织TUG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p53表达,分析胃腺癌组织TUG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p53表达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TUG1相对表达量为2. 36±1. 01、高表达90例,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 93±0. 54、18例(P均<0. 01)。TUG1相对表达量在胃腺癌低分化者高于高分化者,浸润深度T3、T4者高于T1、T2者,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有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远处转移者,临床分期高者高于临床分期低者(P均<0. 05),但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有无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患者TUG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胃腺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为6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9%(P <0. 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UG1高表达与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 204,P <0. 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TUG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有可能成为胃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标。
陈庆勇王娜娜曹璋何双吴淑华张骞李红
关键词:胃腺癌长链非编码RNA
L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结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livin和EMT标志物的表达,对livin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livin与EMT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8例新鲜结肠癌组织中livin与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阳性率为61.4%,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livin的表达阳性率8.6%;livin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32.9%和60%;livi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Western blot结果也证实livin高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E-cadherin呈低表达,vimentin和N-cadherin呈高表达。结论 Livin表达与结肠癌组织EMT标志物有关,livin可能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EMT,从而促进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
张骞张骞韩艳春曹璋于洋马莉赵塞
关键词:LIVIN上皮-间质转化结肠癌
1例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thyroid-like follicular renal cell carcinoma,TLF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方式。方法:收集1例TLFRCC临床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41例分析TLFRCC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例男性患者,76岁,病变部位为右侧,肿瘤直径2.6 cm。镜下观察:界清,有包膜,肿瘤细胞呈现大小不一的甲状腺滤泡样结构,滤泡内充满嗜酸性胶质样物,部分区域呈实性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形态表现为柱状和立方形,细胞核呈圆形,核异型性不明显,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结果:CK、Vimentin、E-cadherin、EMA、PAX-8、CK19均阳性,其中CK7(弥漫强阳性)和SDHB(浆+),而CA-IX、CD10、P504s、CD117、Ksp-cadherin、TFE、Tg、TTF-1、CK20、RCC、ALK、Syn、Cg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2%。结论:TLFRCC是一种罕见的高分化的恶性肿瘤,镜下可见甲状腺样滤泡性结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特征,目前手术切除是合适的治疗方式。
石文雅王娜娜常文丽司航刘素素张骞
关键词:滤泡性肾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3种窝洞修复方法之间微渗漏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用复合树脂修复Ⅴ类洞时,3种不同修复方法之间微渗漏的差异。方法:挑选36颗3个月内拔除的完整磨牙,制备颊面Ⅴ类洞,将牙随机平均分为3组(n=12),分别使用直接充填法、预热充填法和间接嵌体法完成3M Z350复合树脂修复体,经过500次冷热水循环试验后用品红染色。将牙体纵切成厚度为0.9 mm的薄片,用体视显微镜观测染料渗透深度。结果:预热树脂组和嵌体组之间微渗漏差别无显著性,均显著小于直接充填组(P≤0.05)。结论:使用预热树脂充填和嵌体修复均可减小Ⅴ类洞龈壁边缘微渗漏。
张骞王倩张晓明
关键词:复合树脂嵌体微渗漏
胃癌中SNRPA的表达及相关分子机制
2025年
目的 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A(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olypeptide A, SNRP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SNR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NRPA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5例新鲜胃癌和癌旁组织中SNRP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GC-803和GES-1细胞中SNRPA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和细胞功能实验检测SNRPA表达对胃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NR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组织SNRPA水平诊断胃癌的AUC为0.9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NRPA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SNRPA表达与肿瘤大小、Ki67、浸润深度、p53表达状态具有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SNRPA沉默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Cyclin D1、N-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SNRP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是胃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王思佳崔敏李炳媚佟美辰周娜张骞曹璋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