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兴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龙岩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镜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突出症
  • 1篇盘移位
  • 1篇平台骨折
  • 1篇切开
  • 1篇切口
  • 1篇切口手术治疗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突出
  • 1篇椎间盘突出症
  • 1篇椎间盘移位

机构

  • 4篇龙岩市第二医...

作者

  • 4篇张振兴
  • 2篇陈永田
  • 1篇颜国城
  • 1篇詹志川
  • 1篇张环照
  • 1篇曹立颖
  • 1篇严照明
  • 1篇叶鸿风
  • 1篇王超平
  • 1篇周志明

传媒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比空心螺钉内固定法与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23例,其中A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B组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结果:A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均Ⅰ期愈合,且无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陈永田张振兴姜景尧曹立颖
关键词:空心螺钉内固定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和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比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2018年1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应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相关观察指标、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价优良率、放射学评价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相比,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患者软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姜景尧陈永田丘天雄张振兴
关键词: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
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1年
严照明颜国城王超平张振兴詹志川张环照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外科手术
亚急诊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分析亚急诊手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的时间,分为观察组(亚急诊手术,创伤后24~48 h内手术)和对照组(择期手术,创伤>48h后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谵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人次、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意外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时,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均逐渐升高,且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rri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Harris、ADL评分在术后12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亚急诊手术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
叶鸿风张振兴姜景尧丘天雄周志明张栋良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