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右向左分流
  • 1篇预后
  • 1篇伤患者
  • 1篇热性惊厥
  • 1篇热性惊厥患儿
  • 1篇重度颅脑损伤
  • 1篇重度颅脑损伤...
  • 1篇卒中患者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噻托溴铵
  • 1篇癫痫

机构

  • 5篇白银市第一人...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张静
  • 4篇何丽
  • 3篇戴志成
  • 3篇宿艳
  • 1篇刘华
  • 1篇宿艳
  • 1篇张静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内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R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负荷与缺血征象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MR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负荷与缺血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收集影像学资料,依据是否出现缺血征象区分患者卒中侧、非卒中侧,比较不同颈动脉侧斑块成分发生情况及体积、斑块负荷指标水平。结果本组研究共获得126侧颈动脉图像,卒中侧79根,非卒中侧47根。非卒中侧含有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发了率明显低于卒中侧(P<0.05);卒中侧含有脂质的坏死核及斑块内出血体积明显大于非卒中侧(P<0.05);不同侧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卒中侧管壁面积、管壁厚度、管壁标准化指数、最大管壁面积、最大管壁厚度、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明显高于非卒中侧(P<0.05)。结论MRI各序列扫描可有效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负荷情况,成分复杂或负荷越高者缺血征象出现率越高。
戴志成宿艳张静何丽刘学武曹永贵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右向左分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右向左分流(RL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关系.方法:将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初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相同时间段收治的晕厥、头痛患者记为...
宿艳戴志成张静何丽
关键词:右向左分流缺血性脑卒中卵圆孔未闭LOGISTIC回归分析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EEG及TCD对颅压的监测研究
宿艳戴志成张静何丽
热性惊厥患儿不同部位脑电图异常与后期癫痫发作的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不同部位脑电图异常与后期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对10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不同部位脑电图异常患儿后期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 10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脑电图正常63例;异常37例,其中弥漫性异常21例,额颞叶异常8例,顶枕叶异常8例。37例脑电图异常患儿中后期发生癫痫者14例(14/37),其中弥漫性异常者中5例发生癫痫(5/21),额颞叶异常者中6例发生癫痫(6/8),顶枕叶异常者中3例发生癫痫(3/8);额颞叶脑电图异常患儿后期发生癫痫的几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脑电图异常患儿(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中额颞叶异常放电者后期更容易发生癫痫,应引起足够重视。
宿艳张静何丽
关键词:热性惊厥儿童脑电图异常癫痫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奥达特罗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奥达特罗联合治疗方式对呼吸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噻托溴铵-奥达特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奥达特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指标为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mMRC评分、SGRQ评分、CAT评分、丙二醛(MDA)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降低趋势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FEV1/F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呈升高趋势,观察组患者变化趋势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奥达特罗联合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有助于预后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缓解机体氧化应激,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佳。
张静张静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