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亮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皮瓣修复术后静脉淤血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 四肢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是导致皮瓣坏死的常见原因。我院2002年7月至 2006年6月,施行各种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206例,术后皮瓣出现肿胀、静脉淤血19例,经早期发现、加强皮瓣护理,皮瓣全部成活,现...
- 田霓金亮张萍温颖陈红春贵
- 关键词:静脉淤血皮瓣修复术皮瓣坏死
- 文献传递
- 2018-2021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的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202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路径,对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2021年间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各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并参照相关标准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符合情况。结果:2021年,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前几年(除2018年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外)(P<0.05)。2018-2021年,治疗性抗菌药物、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泌尿外科,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ICU。2021年,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最高(P<0.05);2018年,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最高(P<0.05);2018-2021年,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2018-2021年,普外科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普遍偏低;除2020年外,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送检率不低于50%的要求;除2018年外,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方案》中送检率不低于80%的要求。结论:泌尿外科、ICU为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科室,而普外科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普遍偏低,基于此现状,院感科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而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
- 陈卫丹金亮陈偲郑玮
-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训练与康复
- 随着断指再植成活率的提高,术后的功能康复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使病人恢复满意的功能,我院对86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化功能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 田霓金亮陈红春张萍
-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后指间关节
- 文献传递
- 2018—2022年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检出及耐药情况的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期间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变化趋势及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路径对2018—2022年期间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的诊断、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主要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依次为17.29%、10.86%、6.90%、2.85%、4.67%;2018—2021年,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下呼吸道、泌尿道为2018—2022年ICU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生部位。2018年ICU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鲍曼不动杆菌,2019年为铜绿假单胞菌,2020年为白色念珠菌,2021年为铜绿假单胞菌,2022年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最高的为氨曲南90.91%,2019年铜绿假单胞菌为氨曲南45.46%,2020年白色念珠菌为氟康唑22.45%,2021年铜绿假单胞菌为环丙沙星100%、庆大霉素100%,2022年铜绿假单胞菌为氨曲南75%。结论:随着该院对ICU院感防控管理意识及力度的增强,2018—2022年期间该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下呼吸道、泌尿道为主要感染部位。通过开展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予以治疗是提高院感控制效果的关键。
- 陈卫丹金亮陈偲郑玮
- 关键词:医院感染ICU病原微生物耐药
- 手部创伤及术后早期肿胀的综合治疗及护理
- 手部创伤及手术后,由于出血和反应性炎症, 往往出现肿胀,不但增加病人痛苦,也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影响手部的早期功能活动和康复,重者或导致手功能障碍,2003年7月~2006年6月,
- 金亮田霓陈红春温颖张萍李敏宋开芳
- 关键词:手部创伤术后早期
- 文献传递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起我院采取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同时选择某科室实施PDCA管理前后2年全部住院患者与该科室5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其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前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有着很大影响,应用前景广阔。
- 陈偲陈卫丹金亮郑玮
- 关键词:医院感染PDCA循环管理医院感染率手卫生依从性
- 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术后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报道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护理经验。方法12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抗凝、解痉、抗感染等治疗和护理。结果术后19例皮瓣出现肿胀、青紫等静脉淤血表现,经早期发现、加强皮瓣护理,13例皮瓣完全成活,6例皮瓣大部成活、远端少部分坏死,4例经换药愈合,2例行二期植皮愈合。体会做好皮瓣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皮瓣护理,发生皮瓣静脉淤血表现及时处理,能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
- 田霓张萍陈红春温颖方虹金亮
- 关键词:外科皮瓣皮瓣移植护理
- 2019——202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 2022年
- 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分析2019-2021年连续三年间我院医院感染动态变化趋势,明确医院感染防控重点,为医院感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患率调查方法,于2019-2021年期间每年分别采用普查方法对我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现患率、发生科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敏试验指导用药情况 、病原体检测结果及输液情况等。结果: 2019年、2020年、2021年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依次为3.72%、2.72%、2.03%,现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主要包括ICU、骨四科、神经外科。2019-2021年医院感染病例共36例,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深部切口感染 14例次(36.84% )、下呼吸道感染8例次(21.05%)、皮肤软组织感染7例次(18.42%),泌尿道感染4例次(10.53%)、器官腔隙感染3例次(7.89%)、上呼吸道感染1例次(2.63%)、胆管胆囊炎1例次(2.63%。2019-2021年全部调查对象共1242例,共298例(23.99%)。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148例(49.66%),一联用药248例(83.22%)。2019年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34.78%,2020年为56.86%,2021年为62.75%,呈逐年升高趋势。 36例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结论:2019-2021年期间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现呈逐年下降趋势,ICU为医院感染主要科室,深部切口感染为医院感染主要部位,抗菌药物的应用以治疗用药为主,而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 陈卫丹陈偲金亮郑玮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 肢体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护理
- 四肢软组织确实缺损常合并血管、神经、骨、关节及内固定物的外露、感染,需要皮瓣修复缺损,覆盖外露组织。我院1998年1月~2007年6月施行游离皮瓣、带蒂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26
- 方虹田霓张萍陈红春温颖金亮
- 关键词:术后护理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
- 文献传递
- 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跟痛的常见原因,本研究应用发散式冲击波对足底筋膜炎治疗,并与超声波治疗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门诊诊断的足底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冲击波组和超声组各30例。两组分别予冲击波治疗和超声波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功能活动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治疗2周、3周,两组患者的NRS、R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的NRS、R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具有疗效明显,起效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是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一种新型方法。
- 聂洪崚宋国平金亮徐再琴
- 关键词:足底筋膜炎超声波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