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岩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太和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在肠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方法治疗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3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7例采用自制双套管连接低负压持续引流,B组24例采用传统单腔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最高体温、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及痊愈时间。结果 A组住院天数、痊愈时间短于B组,引流液量少于B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发生肠瘘应立即采用自制双套管及持续低负压冲洗,较传统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欧小勇韩丽娜黄广岩于全成
- 关键词:双套管引流术肠瘘腹腔灌洗
-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肿瘤外科收治的19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检查术前及术后12 h甲状腺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随访1年,根据患者术后甲状腺结节的消退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40例及预后不良组58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微波消融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4%。经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术前水平,而总甲状腺素(TT4)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低于术前(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P均<0.05)。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结节消退率分别为19.61%、67.92%及91.07%。经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实质性和混合性病变、术前TSH水平>3.16 mU·L^(-1)及病变结节位置为危险区是甲状腺良性结节经微波消融治疗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实质性和混合性病变、术前TSH水平>3.16 mU·L^(-1)及病变结节位置为危险区为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任云王圣应黄广岩薛强吕钦敬吴乾飞姚伟王博文
- 关键词: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预后影响因素
- I^(125)放射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老年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I^(125)放射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老年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老年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行TACE治疗,观察组加用I^(125)放射粒子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直径、肝功能、癌胚抗原(CEA)、糖蛋白199(CA199)、生活质量变化,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年无进展生存率,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最长径、CEA、CA199均较术前下降,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白细胞降低、体温升高为主,多集中于术后1~3 d,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肝脓肿、腹膜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ACE的基础上联合I^(125)放射粒子植入,能提高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 任云王伟昱黄广岩梁吉振葛畅宋兴广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老年大肠癌肝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