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琴
- 作品数:16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预后评价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疗效监测的临床意义,评估ProCRP水平与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研究。用ELISA检测2005年12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与放疗科治疗、有完整资料的SCLC患者41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418例、良性疾病患者120例及200名健康人的血清ProGRP、NSE水平。2005年12月至2011年10月随访368例SCLC患者ProGRP水平。以413例SCLC患者标本绘制ProGRP、NS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0c);Kaplan—Meier法分析SCLC患者生存时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ProGRP诊断SCLC的ROC曲线AUC为0.798(95%CI:0.746—0.850),以45.3μg/L为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2%,98.1%;NSE诊断SCLC的ROC曲线AUC为0.786(95%CI:0.726~0.746),以12.4μg/L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9%,96.7%;ProGRP与NSE联合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1%,95.8%。SCLC患者治疗前血清ProGRP为1758.7(368.4~2967.3)μg/L,高于NSCLC患者组[21.3(18.6—35.2)μg/L]、肺良性疾病组[36.8(26.3~43.4)μg/L]和健康对照组[6.89(5.3~8.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3.66,P=0.000)。I~Ⅱ期、Ⅲ期、Ⅳ期SCLC患者血清ProGRP分别为543.3(256.8~843.2)、1440.6(1042.4~2543.3)、1897.6(1586.5~3958.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25.974,P:0.000)。完全缓解(CR)的165例患者治疗后ProGRP水平[226.3(69.3~456.7)¨昏/L]比治疗前[1025.2(436.8—1060.9)μg/L]明显下降(U=11.65,P〈0.01);部分缓解(PR)的146例患者治疗后ProGRP水平[563.7(246.2~869.4)μg/L]与治疗前[1351.5(859.5—1883.4)μg/L]相比有所下降(U=9.17,P〈0.01);治疗后病情无变化(NR)的63例患者[1575.6
- 荆结线杜丽莉徐晓琴田保国孙婷赵先文韩存芝
- 关键词:小细胞肺肿瘤肽碎片重组蛋白质类
- Evaluation of Diagnos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Preoperative serum CEA,CA199and CA242for colorectal cancer
- 目的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serum levelsof CEA,CA19-9 and CA24-2 an...
- 荆结线王艳杜丽莉田保国徐晓琴孙婷史艳春
- 关键词:PROGNOSIS
-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差异,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的新发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不同分子分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随访截至2021年6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总生存(OS)影响因素。结果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分别为272例(14.9%)、1005例(55.2%)、277例(15.2%)、268例(14.7%)。4组间患者诊断年龄、初潮年龄、绝经状态、绝经年龄、病理类型、肿瘤长径、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60个月,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TNBC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3.8%、89.2%、77.6%和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6,P<0.001)。M分期是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HR=16.789,95%CI 4.972~56.690,P<0.001),T分期(HR=2.721,95%CI 1.715~4.319)、N分期(HR=4.460,95%CI 2.399~8.291)、M分期(HR=3.364,95%CI 1.988~6.670)是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01),N分期(HR=4.428,95%CI 1.836~10.677)、M分期(HR=13.489,95%CI 6.043~30.107)是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T分期(HR=3.052,95%CI 1.575~5.915)、N分期(HR=2.492,95%CI 1.298~4.785)、M分期(HR=33.012,95%CI 8.606~126.637)是TNBC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不同,HER2过表达型和TNBC患者的预后较差。针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临床医师应提供个体化治疗和随访方案。
- 王伟刚田保国徐晓琴王艳杜丽莉张晓芳孙婷史艳春荆结线
-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疾病特征预后
- 血清p2PSA衍生指标对可疑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及其衍生物%p2PSA和前列腺健康指数(phi)等在可疑前列腺癌(PCa)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至2022年7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可疑前列腺癌患...
- 王艳张晓芳王伟刚孙婷史艳春徐晓琴
- 关键词:PHI前列腺肿瘤AUC
- 食管鳞癌细胞自分泌白介素-32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恶性表型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自分泌的白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对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E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L-32表达量差异,检测不同ESCC细胞系中IL-32表达;在高表达细胞中利用siRNA敲低IL-32表达,在低表达细胞系中过表达IL-32;通过MTT、Transwell实验等检测IL-32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表型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ESCC组织中IL-3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ESCC细胞系中IL-3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Het-1A;敲低IL-32显著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IL-32促进ESCC细胞的恶性表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32促进ES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结论:ESCC细胞自分泌的IL-32可能通过促进ES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发挥促癌作用,抑制IL-32可能成为治疗ESCC的一种方法。
- 杨昕杨昕孔鹏洲
- 关键词:食管鳞癌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 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影响因素研究
-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复查的乳腺癌患者。调查其年龄、手术时间、甲状腺患病情况及患病时间,然后查阅其住院...
- 王伟刚田保国徐晓琴杜丽莉王艳史艳春孙婷韩存芝赵先文荆结线
- 子宫颈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免疫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免疫指标对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性手术的283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取10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血细胞检测结果及免疫细胞表达情况等。比较子宫颈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病理特征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NLR和PLR。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颈癌组术前外周血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NLR:2.53±1.35比2.00±1.21, t=5.35, P<0.001;PLR:163±57比144±38, t=4.71, P=0.006)。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长径、脉管侵犯及神经侵犯患者外周血NLR、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不同临床分期及浸润肌壁程度患者外周血NLR、P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CD3阳性细胞、CD4阳性细胞、CD8阳性细胞、CD19阳性细胞、CD56阳性细胞和CD127阳性细胞表达比例分别为60%~85%、30%~40%、<25%、8%~15%、15%~25%和<5%时, 患者总生存最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脉管侵犯及术前NLR、PLR、CD3阳性细胞、CD4阳性细胞、CD8阳性细胞、CD19阳性细胞、CD56阳性细胞和CD127阳性细胞均为子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临床分期、脉管侵犯、术前NLR、术前PLR和术前CD4阳性细胞均为子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高NLR和PLR对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当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时, 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最佳。
- 张晓芳王伟刚徐晓琴田保国王艳荆结线
- 关键词:宫颈肿瘤预后
- BRAFv600E基因检测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 探讨BRAFv600E基因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过程中清扫Ⅵ区淋巴结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05例患者作为恶性肿瘤组,男65 例,女240 例,年龄(42. 8 ± 11. 3)岁,年龄范围为23 ~74岁.选取同期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患有甲状腺良性肿瘤的85例患者作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男17例,女68例,年龄(40. 3 ± 10. 6)岁,年龄范围为22~72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新鲜组织病理标本中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分析其与超声造影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84. 3% (257/305);甲状腺良性肿瘤组基因突变率为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恶性肿瘤组患者根据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分为两组,突变组168患者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65. 4% (168/257);未突变组8例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6. 7% (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主要区域均位于Ⅵ区.突变组的增强模式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主要表现均为弱增强.恶性肿瘤组患者中弱增强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等增强及高增强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可以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预测因子来评估是否清扫颈部Ⅵ区淋巴结.
- 王旭红赵宏彩彭琛秦彦超徐晓琴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 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复查的乳腺癌患者。调查其年龄、手术时间、甲状腺患病情况及患病时间,查阅住院病历,调查...
- 王伟刚田保国徐晓琴杜丽莉王艳史艳春孙婷韩存芝赵先文荆结线
- 关键词:乳腺肿瘤甲状腺疾病雌激素
- 文献传递
- 缓解深度与一线TKI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一项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 目的缓解深度是衡量肿瘤治疗后瘤体缩小程度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索缓解深度与TKI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6年就诊于我院的初治且携带EGFR经典(19del或21L858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3b...
- 荆结线杜丽莉田保国王伟刚徐晓琴姬燕芬
- 关键词:TKI晚期肺腺癌疗效评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