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云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影像组学分析技术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第二大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现上升态势。ICC临床表现隐匿、进展速度快,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总体预后不佳。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ICC及评价患者预后的关键手段,但由于个体差异大、存在潜在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的特点,传统MRI影像学分析方法在ICC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应用存在着诸多挑战。近年来,基于MRI影像组学分析技术在ICC诊断及预后评价中取得了新突破,该技术通过影像学特征提取、量化、降维及模型构建能够实现ICC精准诊断及预后评价,尤其对ICC的生物学特性评价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将围绕基于MRI影像组学分析技术在ICC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新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为制定更为精准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 周灵玲郑丽云郭馨雨朱玲怡刘双黄超明陈敏江纪建松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预后评价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免疫细胞自噬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细胞自噬水平的改变。
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中晚期肝癌患者30例,年龄16~75(56±1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TACE治疗,随机分为TACE组和TACE+胸腺肽组(每组15例),TACE组术后予常规处理;TACE+胸腺肽组在TACE术后当天即刻给予1.6 mg Tα1皮下注射,每周2次,给药间隔3~4 d,共4周为1个疗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1、4周及随访3个月时T细胞亚群百分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B)和PCR技术检测PBMC的Beclin-1、LC3蛋白和mRNA水平。
结果两组TACE术前CD3+、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Beclin-1、LC3蛋白和mRNA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学(均P〉0.05)。TACE+胸腺肽组在术后1周时(58.45%±16.34%、38.33%±15.16%、27.31%±12.54%)、术后4周时(62.38%±18.62%、43.19%±13.86%、29.54%±10.33%)和随访3个月时(64.15%±13.76%、41.28%±14.65%、29.38%±15.65%)的CD3+、CD4+、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明显增高于TACE组在术后1周时(53.71%±11.17%、32.12%±10.53%、24.45%±13.72%)、术后4周时(52.12%±14.26%、31.16%±15.43%、23.39%±15.33%)和术后3个月时(54.28%±13.15%、32.17%±14.98%、24.34%±14.12%)的百分比(均P〈0.05) 。TACE+胸腺肽组在术后1周时(蛋白表达:0.57±0.08、2.26±0.36,mRNA表达:0.62±0.11、2.69±0.27)和术后4周时(蛋白表达:0.66±0.09、3.11±0.45,mRNA表达:0.78±0.13、3.43±0.61)Beclin-1、LC3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TACE组在术后1周时(蛋白表达:0.45±0.16、1.43±0.30,mRNA表达:0.52±0.15、1.15±0.37)和术后4周时(蛋白表达:0.51±0.13、1.81±0.35,mRNA表达:0.56±0.10、1.98±0.41)的表达(均P〈0.05);但随访3个月时表�
- 方世记郑丽云赵中伟范晓希徐民纪建松
- 关键词:胸腺素免疫
- 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 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构建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IR)模型。将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MCA-IR模型组(MCA-IR组)、Sal A+MCA-IR组(Sal A组);Sal A组于建模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1.0、2.5、5.0mg/kgSal A。于再灌注后24h取梗死脑组织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和Akt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的表达。结果:Sal A组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率和MDA含量较MCA-IR组降低,而SOD量较MCA-IR组显著增加(P<0.05),MCA-IR组海马区p-Akt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cPLA2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0、2.5、5.0mg/kgSal A预处理后,MCA-IR模型大鼠海马区cPLA2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p-Akt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Sal A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起到损伤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降低cPLA2表达,激活Akt信号通路有关。
- 彭潇方世记郑丽云邱伟文
- 关键词:丹酚酸A细胞凋亡蛋白激酶B脑缺血再灌注
- 红景天苷对缺氧缺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缺氧缺糖(OGD)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提取原代培养的新生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进行OGD干预,建立OGD细胞模型。将实验分为对照组、OGD组和Sal+OGD组。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LDH漏出率评估细胞损伤,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l终浓度为75、150、300μmol/m L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3.15%±5.42%、86.75%±4.91%、91.41%±5.38%,明显高于OGD组(71.22%±8.13%),但仍低于对照组(99.39%±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漏出率为34.61%±5.19%、30.51%±8.15%、27.34±7.41%,明显低于OGD组(40.51%±8.15%),但仍高于对照组(16.68%±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Sal+OGD组中LC3、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较OGD组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al抑制OGD诱导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OGD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 郑丽云黄慧芬邱伟文
- 关键词:红景天苷缺氧缺糖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损伤
- 经PTCD途径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全程个体化护理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全程个体化护理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途径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4年8月30例接受该治疗的患者,通过总结全程个体化护理的经验,评估其有效性。结果经PTCD途径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MOJ手术成功率达10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9个月,无支架堵塞现象,并且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5/30),包括胆道感染和出血各2例,肝区疼痛1例,均通过及时护理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结论经PTCD途径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MOJ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全程个体化护理,包括术中配合、严密观察、防护宣教及延续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 吴巧红黄旭芳饶巧莹毛剑婷郑丽云赵中伟
-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恶性梗阻性黄疸
- 双特异性抗体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 2024年
- 近10年来,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靶向及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CRC患者的临床预后,但耐药性及免疫应答率低等问题阻碍了其整体治愈率的进一步提升。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通过双靶点的设计有可能解决耐药及免疫应答的问题,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目前用于CRC治疗的几种BsAb主要类型,并分述了BsAb的不同靶点及在CR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后续用于CRC治疗的BsAb研究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 刘欣刘欣郑丽云沈红璋曹戟潘红英
- 关键词:双特异性抗体结直肠癌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肝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肝癌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肝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诊治的69例中晚期肝癌伴肝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TACE联合sorafenib治疗,n=32)和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n=37)。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2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间再出血发生率,以及腹痛、发热、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联合组中位PFS(12个月vs 6个月,χ^(2)=3.8,P=0.04)和OS(23个月vs 9个月,χ^(2)=4.6,P=0.03)均优于对照组。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肝破裂出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 祖亮宋晶晶郑丽云陈为谦杨栋云叶卫川赵中伟涂建飞纪建松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肝破裂出血肝动脉化疗栓塞索拉非尼
- 索拉非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为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资料,共54例,年龄28~82(56.1±11.8)岁,其中BCLC B期24例,C期30例;Child-Pugh A级34例,B级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单一索拉非尼治疗(n=33),联合组接受索拉非尼联合ICIs治疗(n=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反应性、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2例CR、11例PR、4例SD和4例PD)的肿瘤反应性明显优于对照组(2例CR、8例PR、10例SD、13例PD)(P=0.041)。联合组的中位PFS明显长于对照组(13.5个月vs 6.8个月,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 2.202,95%CI 1.059~4.581,P=0.035)、BCLC C期(HR 4.077,95%CI 1.902~8.742,P<0.001)、AFP≥400 ng/mL(HR 5.728,95%CI 2.227~14.729,P<0.001)是TACE抵抗肝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索拉非尼联合ICIs(HR 0.180,95%CI 0.082~0.392,P<0.001)是肝癌患者的保护因素。联合组并发皮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ICIs治疗提高TACE抵抗中晚期肝癌的肿瘤反应性,延长患者PF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 吴徐璐陈炜越郑丽云方世记吴发宗赵中伟涂建飞陈敏江纪建松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索拉非尼
- 不同时间间隔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隔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的83例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例,女9例,年龄37~82岁,平均(57.2±9.0)岁。根据TACE和RFA治疗的间隔时间,采用递归分割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三组:超短时间隔组(0~5 d,n=14)、短时间隔组(6~22 d,n=35)和长时间隔组(>22 d,n=34)。比较三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g-free survival,PFS)及并发症。结果超短时间隔组、短时间隔组和长时间隔组的中位OS分别为31(95%CI 5.4~56.6)个月、28(95%CI 7.2~48.7)个月和23(95%CI 16.4~29.9)个月,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15)。三组患者的PFS分别为21(95%CI 6.7~35.2)个月、13(95%CI 6.0~19.9)和10(95%CI 7.2~12.8)个月,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短时间隔组(P=0.049)和长时间隔组(P=0.018)的PFS均比超短时间隔组短;长时间隔组PFS短于短时间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三组TACE术后发热、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RFA术后出现血肿形成、皮肤感染,予以对症治疗后缓解,均未见手术相关死亡并发症。结论TACE后5天内行RFA治疗安全可行,比5天后行RFA更有助于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肿瘤无进展时间。
- 陈丽郑丽云方世记陈敏江应希慧吴发宗赵中伟涂建飞纪建松
- 关键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联合疗法肝癌
- FOX03a-Bim信号通路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FOXO3a-Bim信号通路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膀胱癌T24细胞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培养膀胱癌T24细胞,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组(50nmo/L),MK2206组(50nmo/L雷公藤内酯醇+5μmol/LMK2206),FOXO3a-siRNA组(50nmo/L雷公藤内酯醇+100nmo/LFOXO3a-siRNA)和Bim-siRNA组(50nmol/L雷公藤内酯醇+100nmol/L Bim-siRNA),用噻唑蓝(MTF)法检测124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ropidiumiodide(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Akt、Akt、p-FOXO3a、FOXO3a、Bim、Bax、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25、50、100、250nmo/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24h(17%±9%、24%±5%、43%±8%、61%±8%)、48h(20%±7%、34%±6%、56%±7%、74%±5%)和72h(32%±8%、41%±7%、69%±7%、84%±3%)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48、72h的Ic。分别为(113±10)、(91±8)、(68±5)nmo/L。24h(10%±4%、15%±5%、29%±8%、46%±8%)、48h(16%±5%、24%±6%、40%±7%、55%±9%)和72h(27%±4%、38%±5%、50%±9%、65%±8%)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5、50、100nmo/L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细胞凋亡、降低p-Akt、P-FOXO3a表达同时增高Bim、Bax、cleaved-caspase3表达。FOXO3a-siRNA及Bim-siRNA降低了雷公藤内酯醇诱导Bim、Bax、cleaved-caspase3高表达。雷公藤内酯醇组细胞抑制率(30%±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K2206组(54%±6%)、FOXO3a-siRNA组(18%±7%)和Bim-siRNA组(11%±6%)细胞抑制率亦高于对照组,但与雷公藤内酯醇组相比,MK2206组细胞抑制率明显增高,FOXO3a-siRNA组和Bim.siRNA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通过激活FOXO3a-Bim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124细胞生长。
- 羊丽丽王晓燕郑丽云方世记徐民赵中伟纪建松
- 关键词:叉头转录因子类雷公藤属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