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 作品数:61 被引量:20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附子类方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概况被引量:5
- 2018年
- 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附子类方治疗皮肤病的现状,附子类方作为经方之一大类方,虽常用于治疗阴寒里证,但在皮肤科疾病中亦多有应用。
- 郑玉娇武梦依张林
- 关键词:附子皮肤病类方
- 《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方剂配伍规律分析
- 文章以《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5首方剂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傅青主治疗痛经方剂的配伍规律是养血治本,疏散治标;以补助通,重补轻行;调肝止痛,适体和性。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医家学术思想和指导临床合理辨证用药。
- 吴晓丹张林杨勇白晶王煦
- 关键词:痛经《傅青主女科》方剂学中药治疗配伍规律
- 文献传递
- 大气下陷学说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大气下陷学说以中医气学说为基础,肇始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经历代医家发展,至张锡纯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成一完整而自成体系的学说,有相对完整的诊治体系。其以呼吸异常如短气、呼吸困难乃至喘息、气息将停作为诊断大气下陷的眼目,以脉象微弱尤其是右寸沉弱不起为特点,以升补大气为主要治法,以生黄芪作为治疗的首选用药,以升陷汤为基础方剂,并可通过嚼服含化的方式来取得捷效,对当代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唐若水张林
- 关键词:大气下陷《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生黄芪服药方法
- 仙灵骨葆胶囊组方药物致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肝损伤风险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 评价仙灵骨葆胶囊组方药物致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肝损伤差异,分析主要毒性药味及配伍减毒效果,初步探索毒性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去除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依据仙灵骨葆胶囊组方理论设计动物分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给药结束后检测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肝组织病理、肝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淫+补组ALT显著升高(P<0.01),淫+补组脂肪变性最严重。与淫+补组相比,淫+补+续+丹组、淫+补+地+知组、淫+补+续组、淫+补+丹组、淫+补+地组、淫+补+知组ALT显著降低(P<0.05),淫+补+丹组脂肪变性最轻。与模型组相比,淫+补组SOD显著降低(P<0.01)。与淫+补组相比,全方组、淫+补+丹组SOD显著升高(P<0.05);全方组、淫+补+续+丹组、淫+补+地+知组、淫+补+续组、淫+补+丹组GSH显著升高(P<0.05);淫+补+地+知组、淫+补+续组、淫+补+丹组MDA显著降低(P<0.05)。结论 淫羊藿与补骨脂是仙灵骨葆胶囊致肝损伤风险的主要毒性药味,组方配伍可有效降低肝损伤程度,配伍丹参减毒效果最佳,组方药物致肝损伤与减毒机制可能与肝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 彭俙仪张林田源徐司雨露曹静怡徐文慧杨颂
- 关键词:仙灵骨葆胶囊绝经后骨质疏松肝损伤配伍减毒氧化应激
-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药制成:玄参22~35重量份、麦冬20~30重量份、生地18~26重量份、葛根25~38重量份、白术15~25重量份和丹皮12~1...
- 吴晓丹杨勇张加余张林
- “八法”在中医治痛方剂中的运用
- 本文归纳总结了"八法"在中医治痛方剂中的应用情况,将常用的治痛方剂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方法进行归类。本文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医治痛方法的认识,也为临床的疼痛治疗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组方遣药思路。
- 许文忠张林
- 关键词:疼痛方剂
- 文献传递
- 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明清汤剂剂量、服量及服法探析被引量:6
- 2024年
- 汤剂的剂量、服量及服法是影响方剂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明清时期35首汤剂进行分析,发现其平均剂量折合约65 g,其中71.4%(25/35)的方剂剂量≤60 g,且明代汤剂剂量显著小于清代。结合宋代方剂特点可以看出,明清汤剂受到宋金元时期盛行的煮散剂的影响,部分汤剂记载的药物剂量为一服量而非一日量,这种服法的记载方式在明代更为明显,至清代,药物所载剂量为一日量的情况又逐渐增多。据此认为,在对明清时期经典名方的研究和应用时,需要注意剂量、一服量和日服量的差别,根据其临床实际判断是否需要在原方所载剂量的基础上加倍,以保证临床疗效。
- 张林唐若水张卫李兵詹志来宋佳傅延龄张华敏
- 关键词:汤剂服法
- 防己历代临床用量轨迹研究
- 目的分析总结防己自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变化轨迹及特点,为该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汉代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建立防己历代用量数据库,分别按各历史朝代对其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
- 王倩张林傅延龄
- 关键词:防己
- 文献传递
- 疼痛的中医治疗现状研究
- 疼痛的治疗是医学界一直关注但从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对疼痛治疗的关注进一步加强,目前疼痛科正成为新兴的学科。中医学的多学科综合的整体优势在疼痛诊疗方面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中医学对疼痛的认识和诊疗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
- 张林宋雨婷陈浩
- 关键词:疼痛中医
- 文献传递
- 经典名方历史衍变与关键信息考证的共性问题探讨被引量:25
- 2023年
- 经典名方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凝结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结晶,而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研发也成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之一。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局限性和文献考证的不同认知角度,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中剂量、基原、炮制和煎服法等方面的关键信息考证仍都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发注册进程。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经典名方也在历代的临床应用中不断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经典名方的历史发展演变及其在组成、药味、剂量、功能主治、煎服法、剂型等方面的内涵衍变特点,包括基础方组成的稳定、药物基原的兴衰与分化变迁、炮制方法不断进步、处方剂量具有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功能主治不断拓展等。针对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考证,提出应在统一原则指导下不断形成共识,充分考虑方剂始源和历史衍变规律,遵从历史发展主流。在药物考证上结合历代药用资源、用药习惯和生产工艺变迁,实现经典传承和古今衔接。剂量考证应以历代度量衡为基准,综合古今临床实际确定合理剂量与煎服法,并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调整应用。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遵古不泥古,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关键信息考证中的共性问题。
- 李兵张林詹志来张卫彭华胜许海玉张华敏
- 关键词:经典名方本草考证历史沿革中药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