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雷

作品数:28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遗址
  • 4篇新石器
  • 4篇新石器时代
  • 4篇石器
  • 4篇石器时代
  • 3篇植硅体
  • 3篇陶器
  • 3篇考古
  • 2篇大汶口文化
  • 2篇岩相
  • 2篇遗存
  • 2篇遗存分析
  • 2篇龙山文化
  • 2篇墓葬
  • 2篇淮河流域
  • 2篇出土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机构

  • 18篇安徽省文物考...
  • 8篇山东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耶鲁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杜伦大学

作者

  • 20篇张小雷
  • 2篇王芬
  • 2篇叶润清
  • 2篇朔知
  • 1篇赵永生
  • 1篇栾丰实
  • 1篇罗虎
  • 1篇罗虎
  • 1篇张兴香

传媒

  • 2篇考古
  • 2篇江汉考古
  • 2篇东方考古
  • 1篇文博
  • 1篇考古学报
  • 1篇文物
  • 1篇中原文物
  • 1篇核技术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江淮文史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南方文物
  • 1篇博物院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泗县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遗址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泗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东与江苏泗洪、北与江苏睢宁接壤,南与本省五河、西与灵璧县为邻,地近沿海,背靠中原,总面积1787平方千米。秦时属泗水郡潼县(治今山头镇潼城村)、取虑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虹县,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迁泗州治于虹,1912年废州治,改称泗县,今属宿州市。境内大部分为平原,西北、东南地势略高,中部有少量残丘,如朱山、屏山、赤山等,最高峰为朱山,海拔157米。潼河、老濉河、新濉河、唐河、北沱河、南沱河、石梁河自西北至东南流经县域,流入淮河。
张小雷张伟何钰婧
关键词:东南
长江中下游之交地区史前考古的重要成果——《黄梅塞墩》读后被引量:1
2017年
我们考察一项发掘项目的优劣主要是在一定的学术和时代背景下看该项目的学术目的,同样,评析一本发掘报告也应当在特定的学术和时代背景下考察该报告解决了什么学术问题。
张小雷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史前考古学术问题
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陶器的生产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龙山文化陶器作为中国史前陶器最高水平的代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往往只是泛泛指出其工艺的先进,对典型遗址龙山文化陶器的全面研究较少,而且缺乏对生产方式与流通方式的详细论证,因此,本文在参考民族志材料、前人研究...
张小雷
关键词: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陶器
文献传递
考古受热石英释光发光光谱性质及其测年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释光测年技术在解决考古低温受热材料的年代问题中已趋于成熟,而在考古高温受热材料的释光测年研究中仍颇具挑战。以凌家滩遗址出土陶器中提取的考古高温受热石英(约950℃)为例,探究此类石英的释光发光光谱特征与释光性质,旨在探讨不同波段的热释光信号在释光测年中的可行性。基于Ris?DA-20型释光测年仪器联用Andor光谱仪、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相机的释光发光光谱平台,结合对不同波段敏感的光电倍增管与自定义滤光片组合,对比了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TL)、等温热释光(Isothermal Thermoluminescence,ITL)、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方法在此类考古高温受热材料中的应用。光谱结果表明:考古高温受热石英具有显著的620 nm左右的红光热释光发光(Red TL),与375℃ TL峰紧密相关,且375℃ Red TL具有光不敏感特征。多波段热释光、多波段等温热释光、常规光释光测年结果均与已知的碳-14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利用不同波段的释光信号开展考古高温受热材料年代学研究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汪椿鑫范安川李波闫子晗张小雷
关键词:考古陶器热释光光谱年代学
安徽泗县于庄遗址顺山集文化时期稻作农业与植被景观初探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顺山集文化多处环壕聚落开展了系统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针对生业经济与地方性植被景观的分析与重建,取得一定成果,但缺乏对顺山集文化不同地貌类型和聚落形态的相应比较。本文立足一处经区域系统调查发现的顺山集文化小型聚落,继续探索人为堆积的取样方法,开展微体植物遗存分析,揭示其所反映的稻作农业和植被景观,为认识新石器时代中期淮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地关系提供对比材料。
邱振威张小雷
关键词:植硅体孢粉稻作农业植被景观
淮河中游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人群迁移研究
2024年
淮河中游地区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重要分布区,其人群来源尚缺乏实证性研究。本文聚焦于淮河中游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先民的出生地和迁移问题,对阜阳岳家湖、蚌埠中杨和泗洪赵庄遗址出土的人类牙齿和骨骼进行了锶、碳和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三个遗址均存在从外地迁徙到当地的个体。他们的迁徙发生在幼年或少年时期,很可能来自鲁南苏北和淮河以南地区。这一结果实证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大规模人群西迁的历史。移民不仅直接导致了淮河中游地区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突然兴盛,同时也对中原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晓桐张兴香闫雪芹张小雷朱晓汀甘恢元
关键词:淮河中游同位素文化变迁
安徽泗县刘圩汴河故道遗址的第二次发掘被引量:4
2014年
2012年3-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泗县刘圩汴河故道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较完整地揭露了古汴河的形态。河道呈西北-东南走向,河底宽约36、河口残宽38米,推测完整河口宽约42米,深1.8-2.1米。北坡下部斜直,上部稍陡,河底及河坡处遗留有开挖运河时形成的工具印痕及"V"字形小沟。河堤仅存北堤,底宽19、顶宽2.7、高0.9米,分为7层。河堤土未经夯筑,第5层与第7层之间有一薄层黄沙,应为有意铺垫而成。南堤被现公路所压。河道底部出土少量唐宋时期遗物,以瓷器为主,另有少量陶器、铜钱等。此外,据发掘结果显示,该段汴河恰好开凿在一处汉代遗址上,发现一些水井、灰坑等遗迹,遗物以陶器为主,亦有少量铁器、铜钱等。陶器以板瓦、筒瓦为主,另有盆、罐、瓮、钵、豆、瓦当等。
朔知赵卫东张小雷张伟何钰婧许晶晶孟庆机王劲松王育茜
关键词:汉代唐宋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陶器制作工艺研究
2025年
本文以“操作链”视角,对金寨遗址出土陶器的原料选取和制作痕迹观察分析,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对比讨论。结果显示金寨遗址陶器制作技术相对稳定,炊煮器的选料传统存在历时性演变;墓葬区与居址区陶器类型差别不大,以随葬实用器为主;南、北方的外来文化因素在部分器物上指征明显,且多见于大型墓葬的礼仪性陶器,反映出陶器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社会认同和文化偏好。
蒋成成陆青玉张小雷王芬
关键词:制陶技术岩相学文化交流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简报被引量:4
2023年
金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庄里镇尠沟行政村金寨自然村及周边区域,西北距萧县县城30公里,东北距江苏省徐州市35公里。遗址位于皖东北丘陵地带的山前平原,西、南、东三面环山,仅东北、西北与外界相通,西、北、东南临小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图一)。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村民在村子南侧挖水塘时发现较多的新石器时代玉器[1]。
张小雷袁波文王清刚贺亚炳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2016年)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金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庄里乡尠沟行政村金寨自然村,是淮河中游一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早中期的遗址。在2016年度的考古发掘中我们系统采集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浮选和植硅体土样。炭化物遗存和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金寨遗址的农作物有粟、黍和稻,其中粟所占比重高于黍。水稻连叶带秆收割回遗址,粟、黍和稻收割时间不同,可能存在分开脱穗并储存行为,在食用前一起脱壳。
杨凡张小雷靳桂云
关键词:浮选植硅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