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驰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电视
  • 2篇综艺
  • 2篇综艺节目
  • 2篇网络
  • 2篇教育
  • 2篇节目
  • 2篇高校
  • 1篇典礼
  • 1篇电视媒体
  • 1篇电视媒体发展
  • 1篇电视综艺
  • 1篇迭代
  • 1篇读解
  • 1篇移动通信
  • 1篇移动通信技术
  • 1篇抑扬
  • 1篇抑扬顿挫
  • 1篇意蕴
  • 1篇育人
  • 1篇原创

机构

  • 7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7篇徐驰
  • 3篇李素艳

传媒

  • 1篇戏剧之家
  • 1篇视听界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神州
  • 1篇报林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现代视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头部视频网站对抗中的网络综艺节目井喷——2018年网络综艺节目盘点与思考被引量:3
2019年
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从2007年起始,历经了以成本低、数量少为特征的萌芽期,以质量提升、投入增长为特征的起步期,以野蛮生长、全面崛起为特点的成长期。2018年,迈入新时代的网络综艺节目迎来了大投入、精制作、现象级节目频出的黄金发展时期,实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与发展。本文从平台头部效应、政策导向引领、内容类型守正创新、台网融合发展等方面对2018年度网络综艺节目进行盘点,并在互联网"下半场"与技术革新的背景下进行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李素艳徐驰
关键词:视频网站
原创电视综艺对于高校青年受众的价值引导探析
2020年
原创电视综艺以年轻化的叙事语态传达主流价值并与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受众实现双向对接,通过自身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完成对于青年受众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培育。节目通过宏大事件的平民视角、演播场景的仪式建构、核心价值的互联传播等方式向青年受众传达时代价值、知识价值、审美价值,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徐驰胡夕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典礼的价值意蕴及实践机制探析被引量:1
2023年
高校典礼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成为重要宣传载体,其所承载的文化育人功能也成为仪式涵育的根本目标。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典礼模式优化与文化育人实效推进的基本情况,在明确典礼内涵、功能与文化育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典礼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价值意蕴。同时,又基于“传播的仪式观”及活动创作实践,围绕基础性要素、创作思维、表达策略等构建典礼实践的具体机制,并从把握多种关系、遵循创新路径两方面入手,探索智能媒体时代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典礼的演进方向。
徐驰
关键词:文化育人思政教育
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的生产逻辑与创作要素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网络文艺在资本逐利与技术驱动背景下的强势崛起,首见于电视平台的“现象级”概念也逐步拓展到网络综艺领域。拥有现象级特质的网综节目植根于平台所遵循的互联网思维,以头部平台效益优先、用户体验契合需求、技术变革引领生产、垂直领域网感塑造为生产逻辑,同时其受众与平台、文本、传播、营销等创作要素也富有网生特质。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与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双重作用下,新时代网络综艺节目需要迎接战略思维升级——拥抱竞合思维、转向存量思维、坚守产品思维,以此打造或延续现象级网综节目的IP价值。
徐驰李素艳杨蔚蔚李乐遥
抑扬顿挫中诗词文化的真善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评析
2018年
荣获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的《中国诗词大会》在2017年春节假期黄金档进行第二季节目的连续播出,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以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诗词大会》扛起文化传承的大旗,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为电视观众奉献了抑扬顿挫中诗词文化的真、善、美。
刘嘉贤徐驰
关键词:真善美
移动通信技术迭代背景下电视发展纵览
2018年
移动通信技术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创新升级,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也推进了社会文化和制度的变迁。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迭代下,电视媒体不断引入新的技术理念与操作方式更新电视内容的表现形式,改善制作思维与升级经营路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将推广应用,将成为电视媒体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
李素艳徐驰王潇斐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电视媒体发展
《诗学》理论之于中国戏曲的悲剧读解——以现代京剧《大唐贵妃》为例
2018年
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确立了统治后世两千多年的西方悲剧观,中国戏曲悲剧也随着元明清的时代发展而繁荣兴旺。尽管中西戏剧观念在结局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但在悲剧的定义、成分及功能等方面是相同的。本文以现代京剧《大唐贵妃》作为案例进行剖析,以中国戏曲悲剧的现代化作品进行西方悲剧理论的诠释,从而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有明确读解。
徐驰胡夕姮
关键词:《诗学》悲剧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