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芹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定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论早期干预钙磷代谢对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影响
- 2017年
- 探究早期干预钙磷代谢对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将86例CKD3期和4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钙磷代谢达标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钙磷代谢情况和染色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钙变化均不明显,iPTH均有所升高,其中干预组茜素红染色阳性率(16.3%)低于对照组(46.5%),比较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两组钙化患者OPN表达均有所增加,a-SMA表达均有所减少,其中对照组表现更为明显(P<0.05)。结论:OPN和a-SMA表达均先于血管钙化表现,对CKD3期和4期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可有效减轻患者血管钙化,延缓患者病情发展。
- 黄红丽孙淑芹冯伟勋王敬彬韩伟高连彬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钙磷代谢早期干预
- 姜黄素对软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通过建立H2O2诱导软骨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2O2)、姜黄素低中高剂量剂量组(20、40、80μmol/L)。姜黄素与软骨细胞培养48 h后,加入H2O2,24 h后收集细胞,MTT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存活率降低,具有分裂象的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减少;SOD、CAT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经姜黄素预先处理,软骨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恢复,SOD、CAT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随浓度升高变化更明显。结论姜黄素对软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通过增强Nrf2表达实现。
- 宋永周童九辉马维关健苏瑞红李飞孙淑芹王华军
- 关键词:姜黄素软骨细胞氧化应激NRF2
- 急性颅脑损伤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探究
- 2024年
- 通过比较急性颅脑损伤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诊断为急性颅脑损伤的8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41人接受CT扫描,B组41人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A组检出率为85.37%,含轴外损伤、脑深部挫伤、脑内损伤为47.62%,25.00%,9.09%,漏诊率4.88%,敏感度97.56%;B组检出率为97.56%,含轴外损伤、脑深部挫伤、脑内损伤为29.63%,28.57%,42.86%,漏诊率14.63%,敏感度85.37%;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中,A组87.80%,B组95.12%,B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结论 核磁共振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检出率跟敏感度都要明显高于CT,并且患者家属对于核磁共振结果更为满意,但CT在检查时间、费用以及可访问性方面具有优势,方法 应根据实际需求选用。
- 孙淑芹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CT扫描核磁共振检出率
- 腹部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腹部CT、MR和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116例患者进行腹部CT、MR和MRCP检查,比较这三种检查方式对肝内胆管结石直径和结石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结石诊断的阳性率,MRCP联合腹部CT为94.83%,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RCP检查的81.03%,以及单独使用腹部CT的60.34%。另外,不论是诊断大于1cm,0.5-1.0cm,还是小于0.5cm的结石,MRCP联合腹部CT的诊断准确率均优于单独的MRCP检查和腹部CT检查。结论 MRCP联合腹部CT能够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阳性诊断率和结石直径的准确诊断率,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孙淑芹
- 关键词:腹部CTMR
- 高血磷诱导慢性肾衰患者血管钙化作用机制
- 2016年
-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常见疾病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心血管疾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诱发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就是血管的钙化,同时也是肾脏功能紊乱以及继发性的内分泌失调出现的一种疾病类型。现阶段的研究显示,人体内部的高血磷能够导致患者的细胞凋亡,同时也能够激活患者的氧化情况,在多个方面促进血管的钙化情况。
- 黄红丽孙淑芹冯伟勋王敬彬韩伟高连彬
- 关键词:高血磷慢性肾衰血管钙化
-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采取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效果及价值分析
- 2024年
- 分析并对比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125例,同步建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与CT检查组,分别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结果 根据手术金标准,核磁共振成像组在阳性准确性上有92.00%(115/125),明显高于CT检查组的75.20%(94/125);核磁共振成像组的敏感性为89.60%(112/125),明显高于CT检查组的70.40%(88/125);在特异性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有62.50%(5/8),同样高于CT检查组的25.00%(2/8);同样的,对于骨皮质骨折、隐性骨皮质下骨折以及骨软骨骨折等各类骨折类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符合率相比CT检查组均有显著提升。除此之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检查满意度与依从性上,得分均优于CT检查组。结论 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核磁共振成像相较于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满意度和依从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检查手段。
- 孙淑芹
- 关键词: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
- 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 2022年
- 研究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8.-2021.2.收治的29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和MRI检查,对乳腺包块MRI诊断和病理诊断及进行分析。结果:MRI诊断模式下,乳癌、纤维瘤、巨大纤维瘤、以及纤维瘤样增生疾病诊断的精准性分别为94.76%、90.00%、100.00%、100.00%。MRI诊断检查影像学特征显示,肿块边缘表现的并不规则,呈现出分叶状,并且观察到密度也不是很均匀,甚至可以在表面观察到有粒状影,患者的腺叶结构也较为紊乱,T1WI外围呈现出等高信号,同时于其内部能够检测到不规则信号。结论:运用磁共振成像模式对乳腺肿瘤进行诊断,诊断价值颇高。
- 王杏娟孙淑芹李景坡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肿瘤
- 浅谈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 2016年
- 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钙化以及发生心血管问题的危险概率同高磷血症、增高的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都有关系。因此,本文就就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了分析。
- 黄红丽孙淑芹冯伟勋王敬彬韩伟高连彬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紊乱
- 抗骨增生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抗骨增生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骨保护蛋白(OPG)和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抗骨增生胶囊大鼠血清。取乳鼠颅骨,利用复合胶原蛋白酶反复消化,离心,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抗骨增生胶囊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噻唑蓝(MTT)法检测中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OPG和RANKL蛋白表达。结果成骨细胞经抗骨增生胶囊含药血清作用后,细胞的生长呈现不同程度的增殖,中、高剂量中药组在24、48、72 h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中药组在24、48 h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时作用较强(P<0.05)。除低剂量组培养24 h外,低、中、高剂量中药组培养24、48、72 h后,ALP分泌均呈不同程度增加,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成骨细胞经过抗骨增生胶囊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作用72 h后,对比值进行统计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PG表达明显升高(P<0.01),RANKL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抗骨增生胶囊含药血清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值、分化,从而促进骨形成。
- 宋永周刘会玲马维童九辉李飞孙淑芹
- 关键词: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药物作用中药疗法
-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及磁共振表现及联合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磁共振表现以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时间段内收治的疑似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共计84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钼靶、磁共振及联合检查,分别判断三种检查结果的诊断效果情况。结果检查结束后,钼靶结果主要表现为钙化现象、结节、结构紊乱现象;MRI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结节、结节伴导管扩张。所有患者最终经病理检查确诊均患有乳腺导管原位癌。钼靶检查诊断率为75.0%、磁共振检查诊断率为82.1%、联合检查诊断率为96.4%,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间检查特异度、灵敏度均较联合检查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检查后,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疼痛、乳房包块、乳房密集钙化等症状。结论对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采用钼靶联合磁共振检查,可显著提升整体检查效果,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率、特异度与灵敏度,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钼靶联合磁共振检查是一种具有较高实际诊断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 王杏娟孙淑芹王靖红李景坡马宁
-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钼靶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