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群
- 作品数:63 被引量:22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 抗沙眼衣原体MI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制备小鼠抗沙眼衣原体MIP蛋白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重组MIP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常规融合,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有限稀释克隆化,建立分泌抗MI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进一步采用ELISA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类别及抗MIP蛋白特异性,IFA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衣原体种属特异性及中和能力。结果:建立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MI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R6H6、2L9D2),ELISA法测得培养上清效价均为1:1 600,免疫球蛋白类型分别为IgG2a和IgG1;2株单克隆抗体不仅能特异性的识别MIP重组蛋白,而且能特异性识别沙眼衣原体血清型A、D、L2所编码的内源性MIP蛋白,但不识别其他衣原体优势蛋白及MoPn、AR39和6BC;体外中和试验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有效中和衣原体的感染性。结论:获得了有活性的能特异性识别MI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MI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陆春雪彭波陈超群周洲彭江南钟光明吴移谋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单克隆抗体
- 沙眼衣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且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革兰阴性菌,感染人类生殖道等部位后会引起严重病理损伤。关于Ct感染人类宿主细胞的具体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动物模型在Ct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科研应用价值。就常见的小鼠、豚鼠、灵长类等Ct感染动物模型及应用作一综述。
- 张莉陈超群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动物模型致病机制疫苗
-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被引量:4
- 2008年
-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等方面进行实践,加强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 陈超群吴移谋张艳朱翠明谭立志胡四海肖建华
- 关键词: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
- “三高四新”背景下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探索
- 2025年
- “三高四新”战略是湖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保障。该文结合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分析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并且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科教/产教融合、学科建设和科技平台创新等方面,培养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 张艳刘鹏陈超群陆春雪雷爱华王川丁楠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
- 湖南衡阳地区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本院近2年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菌群分布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临床送检的5914份痰标本,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386株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的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31.0%),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14.2%)、大肠埃希菌(12.6%)、肺炎克雷伯菌(11.3%)、阴沟肠杆菌(8.4%)、产酸克雷伯菌(7.6%)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6%)。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且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也均敏感。各主要致病革兰阴性菌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庆大霉素与妥布霉素均耐药。产酸克雷伯菌产ESBLs的菌株高达52.8%,大肠埃希菌为46.0%,肺炎克雷伯菌为38.5%,肠杆菌科中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和非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均对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复方磺胺甲嗯唑与阿莫西林耐药,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结论呼吸道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均存在严重耐药问题,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任林陈超群张秋桂谭波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克隆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并通过E.coliBL21实现MOMP的融合表达。方法用PCR法扩增MOMP基因,克隆插入到pUCm-T载体中,序列测定正确后,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PCR扩增出约1200bpDNA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基因库登陆的D型沙眼衣原体一致;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与预期分子质量相符,蛋白印迹证实表达产物为特异性蛋白。结论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其表达产物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为沙眼衣原体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忠玉吴移谋陈超群余敏君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大肠杆菌T载体亚克隆蛋白质印迹
- 沙眼衣原体pORF8质粒蛋白克隆表达与定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克隆表达沙眼衣原体pORF8质粒蛋白,并在衣原体感染细胞中对其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PCR法扩增pORF8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pGEX-6p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pORF8,重组体转化E.coli XL1Blue后经IPTG诱导表达pORF8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鼠,制备pORF8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荧光试验对pORF8质粒蛋白进行定位。结果 pORF8基因全长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残基,pGEX-6p/pORF8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4 000的GST-pORF8融合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ORF8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模式与主要外膜蛋白基本一致,而与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分布模式不同。结论 pORF8质粒蛋白定位于衣原体菌体上,为衣原体菌体蛋白。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功能、阐明Ct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李忠玉吴移谋黄秋林粟盛梅周洲陈超群钟光明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基因克隆
- 肺炎嗜衣原体临床株的分离鉴定与小鼠接种的初步观察
- 2010年
- 目的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肺炎嗜衣原体,接种小鼠后对其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肺炎嗜衣原体;结合吉姆萨染色、间接免疫荧光、16SrD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建立动物模型对其毒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NH001和NH002被鉴定为肺炎嗜衣原体,攻击小鼠后均产生明显肺部病理改变。结论成功分离培养出两株毒力较强的肺炎嗜衣原体菌株,为肺炎嗜衣原体相关研究提供了优质菌源。
- 徐磊吴移谋刘良专周洲陈超群唐国芳赵飞骏
- 关键词:肺炎嗜衣原体组织切片
- 衡阳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医院2007-2009年小儿血培养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3522份小儿血标本经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检测,分离出的病原菌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212株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6.02%,其中革兰阳性菌145株,占68.4%,革兰阴性菌67株,占31.6%,检出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分别占49.5%、10.8%、8.0%、7.6%、6.6%;各主要致病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情况严重,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75.0%,肠球菌属对青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0%,链球菌属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与头孢噻吩均耐药,各主要致病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奈替米星、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结论小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检出菌均存在严重耐药问题,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任林陈超群张秋桂李晓丽
- 关键词:血培养儿童病原菌耐药性
- 蛋白质组学筛选沙眼衣原体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方法:将纯化的Ct D型标准株EB经紫外线照射制备UV-EB,然后将未经处理的活EB和紫外线处理的UV-EB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He 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外线对EB的灭活效果;分别将低剂量活EB滴鼻感染小鼠或将较高剂量UV-EB经肌肉接种免疫小鼠,首先检测两种接种方式下Ct在体内的增殖情况,然后收集两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Ct D型全基因组908个开放读码框编码的GST-Ct融合蛋白进行ELISA反应,蛋白质组学筛选仅与活EB感染组小鼠血清反应且反应频率高的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最后用筛选到的抗原体外刺激Ct生殖道感染小鼠的脾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情况。结果:经紫外线灭活的UV-EB体外不能感染He La细胞,肌肉接种免疫小鼠后也不能在小鼠肌肉组织内增殖,而活EB滴鼻感染组小鼠的肺组织中可检出大量的Ct;活EB滴鼻感染组小鼠与UV-EB肌肉接种免疫组小鼠的血清抗Ct抗体滴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小鼠血清分别与Ct全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反应,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共鉴定出60个抗原能被至少1份小鼠血清识别; 22个抗原能同时被两组或任一组血清以≥50%的频率识别,为Ct免疫优势抗原,其中5个抗原仅被活EB滴鼻免疫组血清优势识别,即为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该类抗原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能诱导良好的Th1型细胞免疫回忆应答。结论:筛选获得了Ct D型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为Ct亚单位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靶标。
- 陆春雪彭波陈超群孙豫辉栾秀丽伍海英孙珍洁彭昕珂吴移谋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蛋白质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