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龙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动量效应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中国金融
  • 1篇中国投资者
  • 1篇投资者
  • 1篇投资者行为
  • 1篇资产
  • 1篇资产定价
  • 1篇金融
  • 1篇画像
  • 1篇股票
  • 1篇博士后

机构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李金龙
  • 2篇陆蓉
  • 1篇丛菲菲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学动态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投资者的股票出售行为画像——处置效应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3
2022年
股票投资能否获利,除了与买入行为有关,更与出售行为有关。以往研究揭示,投资者的出售行为系统偏离理性预期,并不依据未来收益,而是依据过去盈亏做决策。投资者倾向于“售盈”而“持亏”,被称为处置效应。本文利用2011~2017年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大样本账户数据,对投资者的出售行为进行画像。首先,发现了处置效应的存在性,个人投资者90%的情况下持股时间不超过20个交易日,持股时间越短,处置效应越明显。其次,发现了处置效应具有不对称的形状,即投资者对“售盈”和“持亏”的敏感度不同,并与美国市场表现不同。为了剖析中国投资者独特的处置效应形状的成因,根据处置效应的原理将出售行为特征划分为两个部分:(1)“扳本”效应,在持股收益由负变正时投资者出售倾向跃升,即处置效应在参考点处陡增。这部分原因约占总体处置效应的13%,且对处置效应的贡献度随持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2)盈亏敏感性差异,卖出决策对盈利的敏感性大于对亏损的敏感性,处置效应呈现不对称V形,出售对盈利的敏感度是亏损的6.03倍。上述成因在理性程度不同的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样本的对比分析中得到验证。本文的结果有助于理解A股的价格形成机制,对投资者能否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收益有启发。
陆蓉李金龙陈实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高峰论坛(2016)暨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高峰论坛(2016)暨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6年6月12日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隆重举行。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承办,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编辑部协办。
丛菲菲李金龙孙欣钰
关键词:中国金融学术论坛博士后
彩票型股票与动量效应被引量:15
2021年
动量效应是最稳健的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各种风险模型均难以解释,Fama(1998)甚至称其为异常现象的"祖师爷"。动量效应在国外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但多数研究却发现在A股市场并不明显。本文认为,A股投资者存在彩票型股票偏好,会推高当前股价并降低未来收益,该收益反转特征会减弱动量效应。采用1997—2019年A股交易数据,本文在非彩票型股票中证实了月度动量效应的存在,动量策略对冲组合能够获得0.76%的平均月度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高达9.12%)和0.81%的FF三因子月度超额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动量策略的赢家组合与彩票型股票大量重叠,这些股票较低的未来收益率会显著降低赢家组合的收益率,并减弱动量效应。本文首次将彩票型股票与动量效应联系在一起,解释了"月频动量效应消失之谜",有助于加深对A股定价机制的理解,并对投资实践有一定意义。
陆蓉陈实李金龙
关键词:动量效应资产定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