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20年3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亚低温治疗,治疗7 d后评估患儿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HIE患儿经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HIE患儿经亚低温治疗后,预后良好74例(75.51%),预后不良24例(24.49%)。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5 min后Apgar评分<4分、合并脏器损伤、血清tau蛋白表达水平高、开始治疗日龄较长是HIE患儿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出生5 min后Apgar评分<4分、合并脏器损伤、血清tau蛋白表达水平高、开始治疗日龄较长是HIE患儿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及时为HIE患儿制定和调整治疗措施,以保证治疗预后。
- 马健秦艳萍杨芹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预后
- 低温等离子下切除新生儿先天性舌根囊肿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儿,男,25d,因喉鸣伴进行性吞咽困难10余天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 000g,无窒息史,生后10d后出现喉鸣,伴有吃奶时吞咽困难,无咳喘、发热。门诊行电子喉镜检查示:舌根肿物:(囊肿?),遂于2015年3月23日收入我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45次/min,呼吸45次/min,哭声低,反应中等,咽部无明显充血,下咽部、喉部未能窥及,呼吸稍促,口周无发绀,三凹征(+),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喉鸣传导音,心音有力,心率145次/min,律齐,无杂音。
- 张芳芳马健吴景才
- 关键词:微创手术低温等离子
- 新生儿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临床特点及进展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患儿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临床确诊的1例新生儿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酪氨酸血症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结果酪氨酸血症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疾病。结论临床遇到不明原因的反应差患儿,需要注意排除,血尿氨基酸分析是其主要敏感诊断指标之一,为避免患儿再出生,母亲再次妊娠时应作产前DNA诊断,为优生优育提供了帮助。
- 张芳芳张佳磊马健吴景才
- 关键词:酪氨酸血症
- 血清25-羟维生素D 降钙素原及炎症指标检测在不同程度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OH) D]、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炎症指标的检测结果,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接收的108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型肺炎组53例和轻型肺炎组55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新生儿64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血清指标、炎症指标检测,比较分析3组血清25 (OH) D、PCT、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6 (IL-6)的检测结果,分析血清25 (OH) D、PCT及炎症指标与感染性肺炎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结果重型和轻型肺炎组血清25 (OH) D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CT和CRP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肺炎组患者的血清25 (OH) D检测结果显著低于轻型肺炎组,PCT和CRP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轻型肺炎组(P<0.05)。重型肺炎组血清25 (OH) D缺乏率和轻型肺炎组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肺炎组血清25 (OH) D缺乏率显著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肺炎组和轻型肺炎组炎症指标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肺炎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检测结果显著高于轻型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25 (OH) D水平较低,PCT及炎症指标水平较高,并且血清25 (OH) D、PCT及炎症指标水平与感染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病情越严重血清25 (OH) D水平越低,PCT及炎症指标水平越高。因此,血清25 (OH) D、PCT以及炎症指标的变化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疾病诊断、鉴别中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马健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25-羟维生素D降钙素原炎症指标
- PS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通过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结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指导NRDS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在本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S治疗。结果试验组对于呼吸窘迫缓解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儿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S结合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疗效很好。
- 马健姜敏行李晓晓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