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菲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
  • 4篇脑卒中患者
  • 3篇手功能
  • 3篇康复
  • 2篇电刺激
  • 2篇电刺激治疗
  • 2篇动功
  • 2篇上肢
  • 2篇上肢运动
  • 2篇上肢运动功能
  • 2篇疗效
  • 2篇梗死
  • 2篇功能性
  • 2篇功能性电刺激
  • 2篇功能性电刺激...
  • 2篇磁共振
  • 1篇弹力带
  • 1篇动脉

机构

  • 5篇航天中心医院
  • 4篇中国康复研究...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张亚菲
  • 4篇张通
  • 4篇刘旸
  • 3篇翁浩
  • 2篇韩雅蕾
  • 2篇张萌
  • 2篇邢亮
  • 1篇张锋
  • 1篇张梅静
  • 1篇顾越
  • 1篇马腾
  • 1篇刘丽旭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第八届北京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术后Ⅰ期康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后Ⅰ期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中心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成功接受PTCA手术、低-中危GRACE评分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在PTCA术后第1~5天进行改良八段锦训练,第6~14天进行常规八段锦训练;对照组术后第1~14天逐步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床旁站立、室内步行等活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 d、14 d后静息心血管反应参数[晨起进食前安静状态下的心率(HR)、收缩压(SBP)、两项乘积(RPP)]、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治疗14 d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计算代谢当量(MET);统计2组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5 d后,实验组HR、SBP、RPP均明显降低(P均<0.05),2组CQQC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14 d后实验组上述指标及对照组CQQC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5 d后(P均<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治疗5 d、14 d后的HR、RPP和治疗14 d后的SBP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5 d、14 d后的CQQC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LVEF、LVDd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2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实验组M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2组均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八段锦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PTCA术后Ⅰ期康复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亚菲刘旸韩雅蕾翁浩张萌
关键词:八段锦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及其fMRI机制研究(摘要)
:探讨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fMRI机制.方法:2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实验1组)8人,功能性电刺激组(实验2组)7人,对照组6人,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
邢亮顾越张亚菲张锋刘丽旭张通
关键词:脑卒中电刺激核磁共振
运动想象治疗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功能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MI)治疗对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MI)6例、执行运动(EM)组5例、对照组(CG)5例。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MI组、EM组分别进行运动想象、实际动作治疗,每次30min,每周5次,为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并使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患手对指实际动作、想象时偏瘫对侧感觉运动区的激活情况,定量分析治疗前后cSMC区的激活强度t、LI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MI组及EM组FMA、STEF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MI组上述评分均更高于其它2组(均P<0.05)。治疗后,3组MBI评分均有提高,但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想象与运动执行的激活部位相似:治疗前运动想象激活区主要位于双侧SMC区、双侧SMA区,治疗后,各组双侧SMC区激活强度有增大趋势,MI组对侧SMC区激活显著(P<0.05),且对侧偏侧化优势较CG组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运动想象促进脑功能重塑有关。
张亚菲刘旸张通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功能磁共振脑功能重塑
运动想象治疗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MI)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总结适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训练方案。方法:将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MI)6例、执行运动(EM)组5例、空白组(CG)5例。MI组给予运动想象治疗,EM组进行动作的实际操作训练,CG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使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Fugl-Meyer上肢功能检查(FMA)、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患者训练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MI组及EM组上肢FMA、STEF、评分较训练前及CG组训练后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MI改善更优于EM组(P<0.05)。治疗4周后,3组MBI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想象结合手部运动疗法对患手运动功能的提高比常规训练有更显著的优势。
张亚菲张通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
康复健身拉力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健身拉力器,包括:弹力带、分别设置在弹力带两端的拉环、握力机构和用于调节弹力带长度的调节机构,拉环包括连接部和握持部,连接部与弹力带连接,握力机构设置在握持部上,调节机构设置在弹力带上。本实用新型...
张萌韩雅蕾刘旸马腾张梅静张亚菲翟东东翁浩
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fMRI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应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中心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1例(一侧肢体瘫痪且偏瘫侧肢体腕背屈关节活动度大于15。及肌张力为改良AshworthI级及以下的可完成部分主动运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8例、单纯功能性电刺激组7例及常规康复治疗组6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其中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进行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单纯功能性电刺激组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次日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项目及腕背伸角度评估,以及3d内应用fMRI进行脑M1区激活强度检查。结果(1)治疗后4周时,3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项目评分及腕背伸角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单纯功能性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氏0.05);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亦明显优于单纯功能性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4周时,3组患者的患侧脑M1区激活强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亦明显优于单纯功能性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功能性电刺激和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均有利于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并有助于脑功能的重组,且后者较前者疗效更佳。
邢亮张通顾越张亚菲张锋刘丽旭
关键词: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想象改善脑卒中患者手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运动想象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部功能,本文对运动想象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机制探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张亚菲张通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康复
运动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90例单侧原发性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脉冲短波治疗,45例)和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ESW治疗,4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及病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以及WOMAC中的疼痛、僵直及活动能力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VAS、WOMAC评分以及WOMAC中的疼痛、僵直及活动能力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WOMAC评分以及WOMAC中的疼痛、僵直及活动能力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以及WOMAC中的疼痛、僵直及活动能力评分的变化幅度不同,观察组变化更明显。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出现疼痛加重,但全部治疗完成后,患者诉症状明显好转,且治疗后次日无不适主诉,且未影响后续训练及治疗。所有患者训练及治疗期间未诉其他不适。结论运动疗法联合ESW可减轻KOA患者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刘旸张亚菲翁浩武玲华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运动疗法体外冲击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