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文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
- 2024年
- 为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医院迅速行动落实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并于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下发的[2018]477号函,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江西省随即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办公室,制定江西省1、2、3级创伤急救中心评审细则[1],本院严格按照江西省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进行改建,新设外科诊查室1间、清创缝合室1间、留观病床10张、抢救床8张、外科病床25张,EICU病床8张、急诊专用手术室(2间),建立直升机停机坪,同时按功能区添置所有相应医疗设备。另外医院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委员会,院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主任,本人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27年),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急诊外科医生12名,含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专业,配备急诊科护士56名,医院同时成立急诊科党支部,通过党建全面引领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主要救治流程包括:安装紫云系统,运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2],创伤急救中心优先分诊,并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建立以实体化的急诊外科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团队,实行团队化救治[3]。患者到达时,第一时间按照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要求的ABCDE原则进行快速评估和复苏[4],创伤救治团队快速决策,将患者直接送急诊手术室、急诊EICU或创伤病房。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到离开急诊科过程中的各个诊疗时间节点进行实时记录[5]。
- 康建华习丽娟张平文熊诗峰刘欢
- 关键词:创伤急救急诊科护士清创缝合急诊外科公开招聘分诊
- 群组式个体化护理在颅内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雾化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群组式个体化护理在颅内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0例颅内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群组式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用力肺活量(FVC)]、抑郁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SF-36)评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FEV_(1)、FVC、HAMD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1个月后FEV_(1)、FVC及SF-36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1个月后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群组式个体化护理可有效保障颅内出血合并肺部感染雾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康玉玲张平文钱颖玲
- 关键词:颅内出血肺部感染雾化治疗
- 颞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浆细胞瘤是克隆性的浆细胞增生,颅内浆细胞瘤是指侵犯颅骨脑膜的浆细胞瘤。本病十分罕见,自1947年French报告首例后,至今,文献报道仅数十例。现报告1例我院诊治的颞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 王莹张平文
- 关键词:浆细胞瘤颞骨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联合高压氧治疗仪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联合高压氧治疗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OPP、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联合高压氧治疗仪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张平文康玉玲
- 关键词:脑动脉瘤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