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国莹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a2+与TRPC6在Ang Ⅱ诱导系膜细胞增殖中的变化及氯沙坦干预作用
- 目的: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儿科临床常见的肾小球病变,以系膜细胞(GMC)异常增殖及其继发炎症介质释放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肾小球硬化、使肾小球疾病走向终末期的中心疾病环节之一。体内外研究均证实血管紧张...
- 邱国莹
- 关键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钙离子浓度血管紧张素II系膜细胞增殖氯沙坦
- 不同生长速度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速度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变化。方法监测早产VLBW新生儿不同日龄(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和体质指数(BMI),计算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WG),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日龄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计算IGF-1/IGFBP-3摩尔比率。将具有相同营养摄入量(包括蛋白质和热卡摄入量)的52例早产VLBW适于胎龄新生儿,根据个体生后28天的不同WG水平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各26例。结果 (1)在生后第28天,低水平组体质量、BMI均低于高水平组(P<0.05);而两组身长、头围水平在生后几个时间点(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2)两组IGF-1、IGFBP-3水平出生后随日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都于生后第14天高于出生时水平(P<0.05);且在生后第14天时,低水平组IGF-1低于高水平组(P<0.05),而两组IGFBP-3水平在生后几个时间点(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3)两组IGF-1/IGFBP-3水平出生后随日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低水平组生后几个时间点基本维持在出生时水平,而高水平组于生后第14天高于出生时水平(P<0.05);且在生后第7、14、28天低水平组都低于高水平组(P<0.05)。结论 IGF-1可能是VLBW新生儿早期生长较好的检测指标。
- 范茜谭小华邱国莹苏志文张文铭王律张静雯朱剑东常伟杰崔其亮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黄疸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影响及不良反应,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广西5家三甲医院收治的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根据是否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分为单纯蓝光治疗组(n=189)和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n=210)。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观察前、茵栀黄治疗72 h经皮测胆红素水平、经皮测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及总光疗时间。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观察前比较,治疗72 h单纯蓝光治疗组和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两组经皮测胆红素水平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光疗时间短于单纯蓝光治疗组(P<0.05);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有29.52%的患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加(>5次/d),该比率明显高于光疗组(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应用于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治疗可缩短光疗时间,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腹泻,尚未发现其它严重不良事件。
- 唐丽君黄为民崔其亮邱国莹杨传忠叶素芬钟丹妮陈虹韦秋芬许靖
-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