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艳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蛋白C
  • 1篇陪护
  • 1篇贫血
  • 1篇球蛋白
  • 1篇全程陪护
  • 1篇缺铁
  • 1篇缺铁性贫血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微量元素检测
  • 1篇微球蛋白
  • 1篇小儿
  • 1篇小儿缺铁性贫...
  • 1篇护理
  • 1篇骨髓
  • 1篇骨髓瘤

机构

  • 3篇太原市妇幼保...
  • 1篇太原钢铁(集...

作者

  • 3篇梁艳
  • 1篇李娜

传媒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CV、MCH、MCHC及RDW联合微量元素检测在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2022年
探讨红细胞四项参数(MCV、MCH、MCHC及RDW)联合微量元素(铁、锌、铜、钙、镁)检测在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6月6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6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开展全血细胞计数(血常规)和微量元素测定,对比两组受检者相关检测结果。结果:全血细胞计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CV、MCH、MCHC水平则比对照组低,P<0.05;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铁、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铜、钙、镁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四项参数联合微量元素检测,其结果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同时在预防和预后判断中发挥一定作用。
梁艳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微量元素
探讨全程陪护分娩与正常分娩护理对比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全程陪护分娩与正常分娩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于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取的280例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40例均进行全程陪伴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分娩过程中观察组产妇的Ⅲ级疼痛例数、正常分娩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全程分娩模式可提高分娩质量,缓解分娩疼痛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梁艳
关键词:分娩
PC、C1q、β2M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C)、补体C1q(C1q)、β2-微球蛋白(β2M)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C、C1q、β2M水平差异,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PC、C1q、β2M水平差异。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C1q和β2M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观察组PC和C1q水平分别为(92.02±18.40)%和(122.23±32.23)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7.70±20.01)%和(203.34±44.45)mg/L],而β2M水平为(9.50±1.1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4±0.3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患者PC和C1q水平分别为(89.23±15.33)%和(105.75±33.57)mg/L,均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98.29±15.54)%、(135.54±31.17)mg/L],而β2M为(10.11±1.02)mg/L,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9.01±0.9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年龄>60岁比例、ISS分期Ⅲ期比例、β2M水平分别为68.00%、68.00%和(10.43±1.32)mg/L,均高于存活患者[36.36%、18.18%、(8.44±1.15)mg/L],PC和C1q水平分别为(87.83±18.10)%和(104.43±31.12)mg/L,均明显低于存活患者[(97.22±17.49)%和(142.46±35.5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ISS分期、PC、C1q和β2M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C、C1q和β2M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843和0.851(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C和C1q水平降低,而β2M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李娜周伯炜庞龙王露梁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浆蛋白C补体C1QΒ2-微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