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惠铭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理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甲基化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性病
  • 1篇血浆
  • 1篇样癌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阴性

机构

  • 9篇齐齐哈尔市第...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9篇刘惠铭
  • 7篇翟丽丽
  • 6篇陈文静
  • 3篇刘洪羽
  • 3篇李玉婷
  • 2篇于兵
  • 2篇房艳春
  • 1篇杨光
  • 1篇潘洪明
  • 1篇曹维海
  • 1篇钟威
  • 1篇刘树林
  • 1篇刘慧迪
  • 1篇郎尉雅
  • 1篇于兵
  • 1篇张琪

传媒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大医生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lncRNAZFAS1在肿瘤中的功能及进展研究
2025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逐渐成为基因调控网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lncRNA的长度通常超过200个核苷酸,广泛参与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修饰、转录调控以及细胞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尽管lncRNA本身不直接编码蛋白质,但其通过与DNA、RNA及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进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代谢等过程,尤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lncRNA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致癌功能,尤其是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或通过与特定蛋白质的直接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ZFAS1(Zinc Finger Antisense 1)作为一类具有肿瘤相关性的lncRNA,已在胃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中展现出异常的表达模式,并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ZFAS1不仅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还在肿瘤微环境的适应性、化疗耐药性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此,ZFAS1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的潜力靶点,已成为近年来癌症研究的重要焦点。本文将重点探讨ZFAS1在肿瘤中的分子机制、功能特点以及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ZFAS1作为癌症诊疗靶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陈文静姜鑫钟威翟丽丽刘惠铭
关键词:肿瘤
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
2017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主因"胸闷、气短,伴咳嗽1月余"入院。无明显咳痰,无咯血,无发热、寒战,无胸痛。既往无手术史、传染病史及肿瘤家族史。入院时腋窝T 36.2℃,P 80次/分,R 16次/分,BP 130/80 mm Hg。查体: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双肺叩诊清音。心率80次/分,律齐,
于兵刘惠铭张琪翟丽丽刘洪羽房艳春李玉婷陈文静
关键词: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
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性,74岁。平素健康,除脑梗塞病史2年外,无其他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血,无其他伴随症状。查体:未见异常。全血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6.36×10^9/L,嗜碱细胞绝对值升高0.07×10^9/L;血生化钠(132mmol/L)、尿酸(207umol/L)、总蛋白(59g/L)、白蛋白(38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U/L)和肌酸激酶(14U/L)下降。
于兵李玉婷杨光刘惠铭陈文静翟丽丽刘洪羽房艳春曹维海
关键词:嗜酸细胞黏液表皮样癌
SOX7——一种新型抑癌基因被引量:1
2015年
SOX7属于SOX基因家族,参与调节胚胎发育中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近期研究表明,SOX7可能具有一定抑癌作用,但其抑癌活性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发现的可能机制主要有3种:一是参与调节靶基因活性;二是负性调控Wnt信号通路;三是由于其启动子甲基化而导致的异常表达.本文将对SOX7基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介绍,并着重探讨SOX7抑癌作用及其可能的潜在机制.
寇俊婕严紫乔刘惠铭刘慧迪刘树林
关键词:抑癌基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类与病理特征研究
2017年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方法 临床纳入60例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情况,三者同时表达为阴性为三阴性乳腺癌。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观察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13.33%;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2例,占86.67%。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发病时间、病理分型、乳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上均有差异,P<0.05。发病时间长、髓样癌、乳头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是造成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响因素。结论 引起三阴性乳腺癌的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其特有的病理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
翟丽丽刘惠铭李玉婷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特征
齐齐哈尔地区妇女2014-2018年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齐齐哈尔地区妇女人乳头瘤(HPV)病毒的感染主要基因亚型分布、年龄分布等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8120例妇女宫颈细胞标本,结合HPV亚型检测及病理活检进行分析。结果在8120例宫颈细胞样本中,HPV感染阳性者有1123例,人群总体感染率为13.83%(1123/8120),25~29岁和50~54岁是2个感染的高峰年龄段;HPV感染率与病理严重度呈一定相关性。结论齐齐哈尔市HPV基因型分布和年龄分布与其他地区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较高,可以进行干预治疗HPV感染。
陈文静刘惠铭于兵翟丽丽
关键词: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型宫颈癌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y lymphangiolei-omyomatosls,PLAM)罕见,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是一种类似平滑肌细胞的不成熟的短梭形细胞在间质中的广泛浸润,通常伴随肺实质囊性变,一般为独立性疾病,有时与遗传性结节性硬化症相伴随[1],现认为是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一种。PLAM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阐明,对其认识以及治疗仍然有限。
翟丽丽刘惠铭陈文静
关键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囊腔平滑肌样细胞
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及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 探究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及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纳入接受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200名大肠癌高危志愿者,根据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n=110)和阴性组(n=90),阳性组根据病理学分期分为4组,并对阳性组患者进行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各组患者基线资料、Septin9甲基化检测结果、阳性各组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eptin9甲基化表达对大肠癌筛查的应用价值;比较错配修复蛋白在阳性组各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阳性组患者中肠道症状发生率、吸烟及饮酒患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组织病理阳性患者的Septin9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TNM不同分期患者Septin9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tin9甲基化表达对大肠癌筛查的AUC值为0.919。PMS2、MLH1、MSH2三种蛋白在不同分期中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表达水平随着肿瘤分期进展逐渐升高;而MSH6蛋白在不同分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不如其他蛋白明显。结论 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展现出较高的临床诊断潜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错配修复蛋白PMS2、MLH1、MSH2的表达特征与肿瘤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而MSH6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未见统计学关联。
陈文静刘惠铭曾小轩姜喜明张雁明翟丽丽
关键词:大肠癌早期筛查错配修复蛋白
生物周期节律紊乱大鼠乳腺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光照条件改变所致的生物周期节律紊乱大鼠乳腺组织蛋白组学,重点分析乳腺癌等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探讨生物周期节律紊乱对乳腺癌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1)制备外界光照环境改变所致的生物周期节律紊乱大鼠动物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大鼠下丘脑组织Clock、Bmal1、Per1、Per2、Cry1、Cry2核心生物钟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大鼠的日常行为及检测体内雌二醇(E2)水平,来验证生物周期节律紊乱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是否成功。(2)应用iTRAQ蛋白标记技术、HPLC分离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生物周期节律紊乱实验组和对照组乳腺组织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应用GO及Pathway等注释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生物周期紊乱可导致主要的时钟分子表达水平异常,其中Bmal1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其他生物钟因子的表达呈不规律性变化。实验组大鼠的行为异常,其自身昼伏夜出的节律性行为逐渐消失。(2)生物周期节律紊乱实验组大鼠血清中E2的含量为(132.8±8.7)pg/mL,对照组为(125.95±0.9)pg/mL。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大鼠血清中E2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3)对两组大鼠的乳腺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实验检测到1 716种蛋白,并对其中1 651种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有169种蛋白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60种蛋白在实验组中表达上调,有109种蛋白表达下调。经GO、Pathway等注释分析发现:Tensin1、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pi、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heta 2、Calmodulin-like 5、Calmodulin-3等与肿瘤、内分泌等相关蛋白质表达异常。结论 (1)实验室模拟人类由于外界光照环境改变导致的生物周期节律紊乱能够改变大鼠乳腺组织中蛋白质表达模式。(2)Tensin1、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pi、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thet
崔博舒衣同辉郎尉雅刘惠铭刘洪羽王杨李正纪怡然潘洪明
关键词:乳腺癌蛋白质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