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受体
  • 3篇疼痛
  • 2篇亚基
  • 2篇受体Α
  • 2篇急性疼痛
  • 2篇GABAB受...
  • 1篇导水管
  • 1篇导水管周围灰...
  • 1篇心血管
  • 1篇血管
  • 1篇血压
  • 1篇亚基表达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痛
  • 1篇异丙酚
  • 1篇中缝背核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性
  • 1篇神经病理性疼...

机构

  • 6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40...

作者

  • 6篇王桂芝
  • 6篇娄超
  • 5篇孙万秋
  • 3篇张春燕
  • 2篇张春燕
  • 2篇于剑锋
  • 1篇于剑锋
  • 1篇王妮荣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α3及GABAB受体在调节急性疼痛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复制急性疼痛模型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处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变化,探讨vLPAG处GABAA_(α3)、GABAB受体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80~320g,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甲醛组(F组),每组6只。NS组足底注射无菌生理盐水50μl,F组足底注射2%甲醛50μl。每隔5分钟记录1次疼痛评分(PIS评分),每隔10分钟记录1次机械痛阈,每隔15分钟记录1次皮肤厚度、皮肤温度,总观察时间为60min。记录各项指标后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 F组大鼠注射甲醛后立即出现本模型的典型自发痛行为,各时点PIS评分明显高于NS组(P<0.05),且为典型的两相式。注射后10~60min F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NS组(P<0.05)。注射后15~60min F组皮肤温度和皮肤厚度明显高于NS组(P<0.05)。F组大鼠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表达上调与大鼠急性疼痛条件下痛阈降低有关。
娄超王桂芝于剑锋迟文英贾旺华张春燕孙万秋
关键词:急性疼痛GABAB受体
睡眠剥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5-HT的影响
2017年
研究睡眠剥夺(SD)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体重180~220g,随机将其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痛组(NP组),睡眠剥夺+神经病理痛组(SD+NP组)。采用左侧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的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术后第14d开始行睡眠剥夺72h。各组大鼠于术前1d、术后7d、14d、睡眠剥夺第3d测定左爪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睡眠剥夺第3d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区5-HT含量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NP组、SD+NP组大鼠术后痛阈明显降低,认知功能减退,海马5-HT含量增加(P<0.05)。与NP组相比,SD+NP组大鼠术后痛阈降低,认知功能减退明显,海马5-HT含量增加(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使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降低,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海马5-HT含量变化有关。
张春燕王桂芝娄超于剑锋孙万秋冀玉萍
关键词:睡眠剥夺神经病理性疼痛5-HT
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下丘脑及脊髓β-内啡肽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痛阈、下丘脑和脊髓内β-内啡肽(β-EP)、中缝背核(DRN)内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位组,每组8只。采用足底切口复制痛模型。电针穴位组选取右侧"足三里""昆仑"穴,电针非穴位组选择两穴位旁开3mm非穴位处,每天电针1次,每次20min,治疗3次。观察各组大鼠痛阈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脊髓内β-EP以及DRN内5-HT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下丘脑β-E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β-E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DRN内5-H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电针穴位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电针非穴位组(P<0.05);下丘脑β-EP含量和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与电针非穴位组明显升高(P<0.05);DRN内5-HT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和电针非穴位组明显升高(P<0.05)。各组脊髓内β-EP含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足底切口疼痛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下丘脑β-EP含量进而激活DRN内5-HT的表达介导。
贾旺华迟文英娄超王桂芝
关键词:Β-内啡肽下丘脑中缝背核脊髓
异丙酚增强炎性痛大鼠vIPAG处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基表达
孙万秋王桂芝娄超张春燕冀玉萍
急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_B受体的变化
2016年
目的评价大鼠足底福尔马林急性疼痛模型的疼痛行为学表现,并对该模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 LPAG)GABA_B受体在大鼠急性疼痛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GABA_B受体在疼痛调制过程中的相关作用。方法大鼠足底注射甲醛的方式复制经典的大鼠急性疼痛模型,随机将1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甲醛0.5h组、甲醛1h组。记录大鼠疼痛机械痛阈、热痛阈等指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ABA_B受体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NS组比较,甲醛0.5h组和甲醛1h组在注射甲醛后机械痛阈降低(P<0.05),大鼠术侧热痛较健侧明显升高。甲醛0.5h组和甲醛1h组GABA_B受体含量较N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v LPAG参与大鼠急性疼痛的传导与调制,其机制可能是GABA_B受体表达增加,从而增强GABA的抑制性作用,造成痛觉过敏。
娄超王妮荣王桂芝于剑锋迟文英张春燕贾旺华孙万秋
关键词: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GABAB受体
小剂量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高血压患者抑制心血管反应效果的临床观察
孙万秋王桂芝娄超张春燕冀玉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