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莹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下调组蛋白脱乙酰酶3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突触可塑性及认知功能障碍
- 2025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组织组蛋白脱乙酰酶3(HDAC3)、突触可塑性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相关受体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A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XFAD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及假针组,其中电针组及模型组各13只,假针组7只;取13只同窝WT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假针组将针刺入橡皮泥中,并将橡皮泥与针放置于对应的穴位上,每次15 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4周。新物体识别、Y迷宫及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认知功能变化;膜片钳实验检测海马长时程增强(LTP)观察突触可塑性;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HDAC3及NMDA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新物体偏好指数下降(P<0.01),自发交替准确率(AAR)下降(P<0.05),逃逸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在目标象限时间和路程百分比减少(P<0.01);海马区经高频刺激后30、60 min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降低(P<0.01,P<0.05);海马区NMDAR2B、NMDAR2A、NMDAR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P<0.05),HDAC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新物体偏好指数上升(P<0.01),AAR上升(P<0.05),逃逸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和路程百分比增多(P<0.01);海马区fEPSP斜率回升(P<0.05);海马区NMDAR2B、NMDAR2A、NMDAR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HDAC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假针组相比,电针组以上指标有不同程度恢复(P<0.01,P<0.05)。结论:电针“百会”“大椎”可能通过下调5XFAD小鼠海马中的HDAC3表达,提高海马中NMDA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恢复受损的LTP,改善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认知障碍。
- 赖岚枫李馨李虹竹黎志敏刘恋张誉莹杨晗罗冰宜易玮许能贵许能贵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电针长时程增强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山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山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进行山药潜在化学成分获取和靶点预测,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筛选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采用R软件进行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匹配。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疾病-药物-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建立,借助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注释,采用R软件进行通路图绘制。通过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软件对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山药主要化合物16种,药物靶点144个,与AD相关的靶点24个,主要影响G蛋白偶联氨受体活性、甾类激素、核受体的活性、转录因子的活性,直接配体调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等生物过程,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通路、钙信号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通路、乳腺癌通路等。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山药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结合活性较好,结果可靠性较高。结论山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过程的作用特征,其主要通过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Aβ蛋白的沉积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另外NF-κB通路、Wnt-GSK3β通路等与消化系统相关,可能是山药健脾补气角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依据。
- 李虹竹许能贵许能贵赵家莹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山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食管癌发生及预后相关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2013年
-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确切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食管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研究发现,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可为探索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控制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 赵家莹李仕奎张临友
- 关键词:食管癌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肿瘤免疫学
- 胸腔镜手术下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VATS)下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临床效果及影响PSP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采用VATS治疗PSP患者566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三孔组,110例,男88例、女22例,年龄(31.34±15.62)岁;两孔组,456例,男383例、女73例,年龄(31.46±15.65)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术后复发情况并找出可能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组相比,两孔组手术时间缩短(P<0.001),术后第48 h引流量减少(P<0.05);两组术后总体复发率为1.41%(8/566)。未成年人(OR=14.75,P=0.045)、无肺泡型(OR=32.76,P=0.019)及多发型肺大泡(OR=15.48,P=0.013)为预测PSP术后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两孔VATS手术有望成为PSP治疗的标准术式,微创行肺大泡结扎、全壁层胸膜固定疗效好,复发率低;未成年人、无肺泡型及多发型肺大泡患者是术后复发的独立范险因素。
- 李华伟张兴博赵宁徐昊赵家莹张临友郭聪颖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镜复发因素
- 全孔机器人与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近期疗效对比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比较全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切除患者中的围手术期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232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3例(44.4%)、女129例(55.6%),平均年龄49.7岁。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组(n=113)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组(n=119)。按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RATS组和VATS组各纳入57例。结果术后第1 d视觉模拟评分[3.0(2.0,4.0)分vs.4.0(3.0,5.0)分]、术后住院时间[4.0(3.0,5.5)d vs.6.0(5.0,7.0)d]以及术后置管时间[2.0(2.0,3.0)d vs.3.0(3.0,4.0)d],RATS组明显优于VATS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率及术后总引流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费用[51271.0(44166.0,57152.0)元vs.35814.0(33418.0,39312.0)元]、手术费用[37659.0(32217.0,41511.0)元vs.19640.0(17008.0,21421.0)元]、麻醉费用[3307.0(2530.0,3823.0)元vs.2059.0(1577.0,2887.0)元]及药物和检查费用[9241.0(7987.0,12332.0)元vs.14143.0(11620.0,16750.0)元],RATS组明显高于VATS组(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均可安全有效完成;而机器人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相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可明显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但机器人手术费用较胸腔镜手术费用高,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这也是阻碍机器人手术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 王俊赵家莹徐冉卢通张鹏飞曲力东张临友
- 关键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纵隔肿物
- 核蛋白1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核蛋白1(NUPR1),又称为p8、com1,是在大鼠胰腺炎模型中首先鉴定得到的小分子核蛋白,其在急性胰腺炎的发展过程中,可被强烈而迅速地诱导表达。在应激条件下,NUPR1表达通常呈上调趋势,说明NUPR1可以被宿主体内的微环境所影响。
- 张兴博赵家莹张临友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多柔比星乳头状癌细胞内定位
- 电针对miR-21阻滞剂介入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Bcl-2、c-fo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mi R-21阻滞剂介入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Bcl-2、c-f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百会、大椎)、电针2组(mi R-21阻滞剂+电针);每组再分为2 h、6 h、12 h、1 d、3 d、7 d 6个时间段组;采用电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各组不同时间段病灶侧海马细胞凋亡数及Bcl-2、c-fos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及Bcl-2、c-fos阳性细胞数均不同程度升高,电针1组、2组可降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数及c-fos阳性细胞数,升高Bcl-2阳性细胞数,且电针1组作用优于电针2组。【结论】电针治疗脑缺血的作用与其能升高Bcl-2表达,抑制c-fos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mi R-21通路而产生。
- 于涛钱鑫赵家莹王琳符文彬许能贵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围手术期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患者53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实施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带管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进行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具有安全性及科学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李仕奎赵家莹杨鹏张临友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 干细胞移植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
- 2015年
-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目前全球对于肺移植的治疗效果仍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其中主要因素是供体肺组织由于缺血再灌注而导致的器官损伤,从而影响了移植物功能,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国际上对于肺缺血再灌注的治疗多以常规手段为主,但治疗效果难以突破完全修复损伤的技术瓶颈。将干细胞治疗引入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当中会带来新的希望,明确干细胞中的各个细胞亚群所起到的作用及其间的相互协调及辅助作用,会为临床治疗找到新的方向。
- 杨雷赵家莹张兴博张临友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
- 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21
- 2021年
-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影响滑膜关节的免疫介导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文章系统评价了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主要检索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8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RCT偏倚风险工具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Jadad量表得分4分文献1篇,3分文献4篇,2分文献8篇,1分文献3篇,总体文献质量较低;②总共纳入155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采用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共77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共774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0,95%CI:1.15-1.25,P<0.00001);晨僵时间(WMD=-0.86,95%CI:-1.13至-0.58,P<0.00001)、20 m步行时间(WMD=-4.64,95%CI:-5.24至-4.04,P<0.00001)、关节肿胀指数亚组年龄小于49岁(WMD=-2.42,95%CI:-2.58至-2.26,P<0.00001)、红细胞沉降率(ESR)(WMD=-1.56,95%CI:-1.73至-1.40,P<0.00001)、C-反应蛋白(WMD=-1.18,95%CI:-1.34至-1.02,P<0.00001)、类风湿因子(WMD=-2.26,95%CI:-2.55至-1.97,P<0.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WMD=-42.28,95%CI:-47.47至-37.09,P<0.00001)和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6,95%CI:0.17-0.80,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与西药相比,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更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及发表性偏倚,未来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李虹竹袁思赵家莹赵家莹许能贵
- 关键词:针灸类风湿性关节炎盲法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