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奎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协调失灵,技术抵制与贫困陷阱
- 本文的研究基于这样一个“无法忽视的真相”:持续性的贫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使是在世界经济已经取得了极大发展的今天仍是如此。传统主流文献对这个问题的考察经历了从强调资本积累到强调制度因素这样一个转变。自上个...
- 赵亚奎
- 关键词:贫困陷阱博弈论
- 贫困陷阱的生成机制: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8
- 2009年
- 发展经济学领域内的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尝试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性的贫困现象。本文从三个角度对贫困陷阱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分别是临界点效应(threshold effects)、制度性贫困(institutionalpoverty)以及由邻里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s)所导致的贫困。通常来说,前两者对应着地域性或国家层面的贫困陷阱的分析,而最后者的着眼点,则更多的集中于社区型贫困陷阱。我们认为,对贫困陷阱形成机制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贫困问题,特别是有关贫困陷阱的自我加强。本文提出了从邻里效应出发对贫困的分析对我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中可能遇到问题所带来的启示,也即在未来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警惕大城市中可能形成类似国外"贫民窟"的地域性贫困陷阱。
- 赵亚奎
- 关键词:贫困陷阱制度性贫困
- 重视“李约瑟之谜”:“统一增长理论”的视角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以"统一增长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李约瑟之谜"。本文分析指出,传统的有关"李约瑟之谜"的文献大多注重对18世纪以来东西方社会在经济和收入水平上的"大分流"的解释,而忽视对"李约瑟之谜"的另一部分,即近代中国的技术停滞方面的研究。本文以"统一增长理论"为框架,为"李约瑟之谜"进行了全面的解答,不仅分析了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后马尔萨斯阶段人均收入水平演变过程,还以技术抵制为视角给出了近代中国技术停滞的原因。
- 汪川赵亚奎
- 关键词:李约瑟之谜
- 技术抵制:理解“李约瑟之谜”的一个新视角被引量:2
- 2012年
- 传统文献中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可以分为"技术供给不足"和"技术需求不足"两个视角。将利益集团的偏好引入到现存的分析框架,尝试从技术抵制的视角对中西方在近代的"大分流"来做一个解释。虽然西方在近代科技革命发生之初也存在着广泛的技术抵制,但是其后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市场"的形成,使得利益集团成为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剩余的受益者,从而使得他们成为新技术的"消费者"。而对比此时的东方中国,利益集团往往是新技术的"提供者",当合理的预期到新技术的出现对其潜在的收益造成损害时,将会对新技术进行抵制。
- 赵亚奎汪川
- 关键词:李约瑟之谜新政治经济学
- 谨防“贫困陷阱”
- 2011年
-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GDP总量业已接近40万亿元人民币。南此测算,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4000美元。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关注中目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赵亚奎
- 关键词:GDP总量人均GDP经济学家人民币
- 经济收敛及其决定因素研究
- 本文主要考察经济增长理论中有关追赶模型方面的理论和证据,并通过对影响经济收敛因素的梳理,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所存在有关“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进行分析,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经济收敛问题的看法。由于索洛(S...
- 赵亚奎
- 关键词:经济增长收敛性索洛模型
- 影响经济收敛的因素--微观最优与外部约束
- 2008年
- 发展经济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是尝试理解落后国家是否可以以及如何追赶领先国家。本文从落后国家的最优选择以及其所面临的外部约束来考虑经济赶超的机制。主要包括:模仿能力及成本;合适技术的选择;对产权的保护;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储蓄对收敛的影响。文章最后对有关"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进行一个简短的评论。
- 赵亚奎
- 关键词:经济收敛后发优势后发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