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婧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芍总苷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级BALB/C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9只)、白芍总苷(TGP)低剂量组(10只)、TGP中剂量组(9只)、TGP高剂量组(10只)及西药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ITP动物模型,建模后24 h TGP低、中及高剂量组均灌胃100 mg/kg、200 g/kg及400 mg/kg的TGP溶液,西药组灌胃5 mg/kg的醋酸泼尼松,其余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建模前、建模后24 h、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干预4周时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h17)、全称调节性T细胞(Teg)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及脾组织病理形态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建模24 h及干预1周,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3周及4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计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TGP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TGP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组间比较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reg百分比降低,Th17百分比、肝指数及脾指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TGP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Treg百分比升高,Th17百分比、肝指数及脾指数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IL-10、TGF-β1降低,IL-17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TGP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IL-10、TGF-β1升高,IL-17降低(P<0.05)。IL-17在TGP低、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TGP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IL-17在TGP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改
- 郑婧任水明高倩高婧
- 关键词:白芍总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免疫血小板
- DCE-MRI检查五项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关系及临床价值被引量:8
- 2021年
-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五项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及联合预测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选取10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根据治疗6个月后治疗反应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0例)与预后不良组(25例)。结果发现,DCE-MRI检查参数RE、MRE、ME、Slope max、AUC随疾病活动度增加呈升高趋势,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759、0.803、0.763、0.666、0.724,P<0.05),与近期预后显著相关;且DCE-MRI检查五项参数联合预测近期预后的AUC为0.937,95%CI为0.872~0.975,P<0.001,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5.00%,显著优于单独预测。提示采用DCE-MRI检查五项参数可作为临床评估RA病情程度、预测近期预后的可靠手段,为临床提供科学循证依据。
- 郑婧任水明张凤翔高倩高婧杨永梅高凯乐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近期预后
- 针对透析患者进行尿毒清颗粒治疗对其甲状旁腺激素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进行尿毒清颗粒治疗对其甲状旁腺激素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尿毒清颗粒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离子、hs-CRP以及iPTH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而两组患者的Ca^2+离子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对透析患者进行尿毒清颗粒治疗对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与微炎症状态具有显著影响。
- 任水明郑婧郭方杨永梅高倩
-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甲状旁腺激素微炎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