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作品数:17 被引量:163 H指数:7 供职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氧化聚合物MTA在年轻恒牙活髓保存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对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究三氧化聚合物MTA在年轻恒牙活髓保存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对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行年轻恒牙活髓保存术的34例患者,48颗年轻恒牙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尖诱导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MTA修复。对照组牙髓干细胞采用常规培养,观察组采用0.2g/L MTA浸提液处理,采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不同时间点活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1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牙齿PAI≤2级牙齿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2(91.7%)vs 15(62.5%),χ2=4.652];观察组细胞经MTA处理后3d、5d、7d细胞增值吸光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MTA进行年轻恒牙修复成功率较高,MTA具有增强牙髓干细胞活力的作用。 杨光 尹雪莲 马东杰 王鹏 王敬 张海龙 苏哲君 霍峰关键词:牙髓干细胞 miR-19-3p靶向TC-1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miR-19-3p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和细胞中miR-19-3p的表达;将miR-19-3p组(转染miR-19-3p mimics)、miR-NC组(转染miR-NC)、pcDNA组(转染pcDNA)、pcDNA-TC-1组(转染pcDNA-TC-1)、miR-19-3p+pcDNA组(共转染miR-19-3p mimics和pcDNA)、miR-19-3p+pcDNA-TC-1组(共转染miR-19-3p mimics和pcDNA-TC-1)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CAL27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TC-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Bax、Bcl-2、E-钙黏蛋白(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MTT、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9-3p与TC-1的结合力。结果与癌旁组相比,口腔鳞癌组miR-19-3p表达下调;上调miR-19-3p可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下调Cyclin D1、Bcl-2、MMP-2,上调P21、Bax、E-cadherin;miR-19-3p下调野生型TC-1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上调TC-1部分逆转miR-19-3p的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调控作用。结论miR-19-3p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其机制之一为靶向TC-1。 尹雪莲 杨光 马东杰 苏哲君 霍峰 王鹏关键词: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长期使用滴眼液致角膜病变34例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长期应用滴眼液致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4例滴眼液致角膜病变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角膜上皮及基质病变情况、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均有眼部疾病史,均有频繁点抗病毒药、抗菌药、抗青光眼药、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等滴眼液史。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角膜上皮点状混浊9例;角膜基质浸润12例,其中5例伴有角膜上皮糜烂;形成角膜基质溃疡13例,其中4例伴有前房积脓。治疗方法主要是停用既往药物,使用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治疗疗程为1周~4个月。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角膜基质浸润吸收,溃疡愈合形成角膜白斑,前房积脓完全吸收。结论:滴眼液致角膜病变多与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有关,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停用既往药物、应用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治疗有效。 许雪妹 石晶 郝佳颖 邓志鸿 杨光 付笑笑关键词:不合理用药 滴眼液 双歧杆菌BB-12后生元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BB-12后生元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将双歧杆菌BB-12后生元与口腔变形链球菌共培养,按不同培养模式分为Control组(变形链球菌阳性对照组)、A组(变形链球菌+双歧杆菌组)、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双歧杆菌组)和C组(变形链球菌+发酵双歧杆菌组)。收集培养24 h后的各组菌体,Trizol法提取菌体总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葡糖基转移酶gtfB、gtfC基因、果糖基转移酶ftf基因、葡聚糖结合蛋白gbpB、gbpC基因和组氨酸激酶ciaH、comD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其余3组的口腔变形链球菌gtfB、gtfC、ftf、gbpB、gbpC、ciaH、comD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BB-12后生元可能通过下调变形链球菌中与生物膜形成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口腔变形链球在口腔黏膜上形成生物膜,防止口腔疾病的发生。 谷巍 兰玲莉 杨光关键词:口腔变形链球菌 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在局限性急性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1 2019年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在局限性急性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牙髓炎患者110例患牙192颗。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6颗。对照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观察组采取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进行冠髓切断。观察比较2组疗效、患牙修复情况及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天、第7天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3个月时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诊疼痛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龈状况、继发龋和牙体折裂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边缘染色、边缘完整性、修复体折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在局限性急性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术患者中的填充效果更优,牙体缺损可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疼痛恢复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杨光 尹雪莲 马东杰 张海龙 苏哲君 霍峰关键词:牙髓炎 BP PLUS PASS矫治技术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hysiologic anchorage spee’s-wire system,PASS)治疗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均采用PASS矫治技术治疗的3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且均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二前磨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测量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疗程23.6个月,治疗前后上颌突度及唇倾的上下前牙得到明显改善(P<0.05);下颌骨的变化不明显,下颌平面角变化不明显(P>0.05);面型突度及上、下唇的突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NLA与∠SNA、∠U1-NA、U1-NA距、∠U1-SN呈现显著相关;ULP与∠ANB、∠U1-NA、U1-NA(mm)显著相关。结论:PASS矫治技术能够不用任何附加的增强支抗的方式有效控制支抗,有效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部软、硬组织,面部软组织会根据硬组织的变化而变化,但又不完全一致。 尹雪莲 杨光 王鹏 霍峰 马东杰关键词:错[牙合]畸形 软组织 硬组织 MTA、iRoot BP Plus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对比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iRoot BP Plus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46例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均为单颗患病且实施根管倒充填治疗。其中82例患者采用MTA治疗(MTA组),84例患者采用iRoot BP Plus治疗(iRoot BP Plus组),80例患者接受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对照组)。对比根充质量、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局部红肿、疼痛评分,不同时刻旧根尖指数(O-PAI)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iRoot BP Plus组适充率较MTA组和对照组高(P<0.05)。MTA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局部红肿、疼痛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高(P<0.05),iRoot BP Plus组最高(P<0.05)。iRoot BP Plus组O-PAI评级较MTA组、对照组低(P<0.05),相对效果较好;MTA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0.05),相对效果较好。iRoot BP Plus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P<0.05)。结论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MTA、iRoot BP Plus均优于氢氧化钙糊剂,且应用iRoot BP Plus可保证适充率,并有效减轻局部红肿、疼痛,改善O-PAI,疗效理想,有望替代MTA推广应用。 杨光 霍峰 尹雪莲 王鹏 马东杰关键词:根尖周疾病 根管疗法 三种斜视矫正手术患者术后眼球屈光状态变化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三种斜视矫正手术术后患者眼球屈光状态变化。方法斜视手术患者61例(91眼),其中行下斜肌后徙术8例(10眼,A组),行眼直肌后徙术31例(47眼,B组),行眼直肌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22例(34眼,C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对三组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检查,记录手术前后各时间的柱镜屈光度和球镜屈光度。采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记录距离角膜顶点3、5、7 mm处正交子午线角膜曲率值、散光值(dk值)及散光轴位。结果 B、C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柱镜屈光度升高,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柱镜屈光度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C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球镜屈光度升高,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球镜屈光度与术前1 d相比,P>0.05。B、C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散光值升高,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时散光值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三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轴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距角膜顶点3mm、5 mm区角膜曲率均增高,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距角膜顶点3 mm、5 mm区角膜曲率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各组手术前后距角膜顶点7 mm区角膜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斜肌后徙术后患者眼球屈光状态无明显变化,而眼直肌后徙术和眼直肌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后短期患者可出现眼球屈光度、散光值、角膜曲率升高,但在术后3个月时均可恢复正常。 石晶 谭小波 杨洁 李娜 陶相宜 杨光关键词:斜视 斜视矫正手术 双歧杆菌BB-12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的影响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后生元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GTF酶活力的影响,探讨龋病防治的新方向。方法:收集离心后的双歧杆菌BB-12培养液中的无菌上清液,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GTF粗酶,通过使用Neson-Somogyi法测定... 谷巍 兰玲莉 杨光关键词:变形链球菌 葡糖基转移酶 改良六手操作对儿童牙体缺损后嵌体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改良六手操作对儿童牙体缺损后嵌体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需要嵌体修复的100例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男、女性各25例)。常规六手组:一名护士配合一名医生四手操作的同时,由巡回护士协助共同完成口腔治疗;改良六手组:一名护士配合一名医生四手操作的同时,巡回护士在协助完成口腔治疗全程中为患儿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修复体粘接固位后,比较两组修复体粘接次数和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结果改良六手组修复体粘接次数少于常规六手组,差异有显著性(Z=-4.337,P<0.05);通过复诊时间的观察,修复6个月后和修复18个月后,改良六手组边缘适合性均好于常规六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433,14.583,P<0.05)。结论口腔门诊儿童牙体缺损的嵌体修复治疗中,改良六手操作的应用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建议推广。 刘锐 郝妍 任运辉 张兴乐 杨光关键词:儿童 牙体缺损 嵌体修复 牙科畏惧症 心理干预